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不仅使农村城市化滞后,而且延缓和干扰了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对广州城郊结合部人员构成、行业结构、环境布局等现状的调查研究,可将城郊结合部分为六种类型,各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态势。因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依据城郊结合部的类型建立管理防范机制,是处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的科学决策。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搞好经济,是解决农民犯罪问题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不仅使农村城市化滞后,而且延缓和干扰了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对广州城郊结合部人员构成、行业结构、环境布局等现状的调查研究,可将城郊结合部分为六种类型,各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态势.因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依据城郊结合部的类型建立管理防范机制,是处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的科学决策.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搞好经济,是解决农民犯罪问题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上海先后有140多万人口由市中心迁居城郊结合部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居住小区达114个,加上郊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向城镇集聚,就把社区商业发展的相应跟进与配套适应的问题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郊结合部依托其有利的区位优势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集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效结合部地区的村庄被逐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当中,"村"改为"居",村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在这一过程中,城效结合部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同时也成为矛盾较集中的区域.认真研究城郊结合部在村居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客观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深入探索具有指导性的规律,对于促进"村"向"居"的平稳转换,释缓其中的矛盾,推进城市化进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拓展,城郊结合部面积越来越大。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联结带,城郊结合部既是城市建设的备用区、经济发展的演变区,又往往是城市管理的“真空”、建设的“盲点”和文明的“死角”。今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中心城市城郊结合部面积已达110平方公里,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的实际,从影响甚至损害温州城市形象、影响温州发展环境、影响温州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治城郊结合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全面启动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集中力量打好城郊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  相似文献   

6.
城郊结合部地区历来是治安形势严峻的地区,影响了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问题及特点,并对如何抓好该地区的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位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资本的下降,其原有的“熟人社会”变成了新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网络与信任,行为容易“失范”。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安全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规范、构建网络、建立组织、重建信任,以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这已经初步为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实践所证实。要更有效地维护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安全,就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变化,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变革,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力量与基层组织的合作,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形成警察与基层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建立规范,促进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努力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社区发展是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居环境、城市文化、城市人文生态的主要载体。在中国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城市社区受到了重创,新的社区还没有全面建立。党中央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号召,给当代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关注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梳理了社区的定义,揭示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社区被破坏的现实,提出城市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创新社区管理与发展的方式,为科学社会管理、建立和谐城市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社区治理是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社区处于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城市社区的快速转型过程中,居民异质性强、社区交往弱化和社区文化纽带缺失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望。本文选择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城乡结合部社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治理困境,在充分挖掘居民需求基础上,提出构建针对人口密度增加的"微治理"体系,培育"社区公共性",塑造新时代社区精神,为协调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安置型社区是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新的社区过渡形态。由于其特定的过渡性、不稳定性造成了社区治理难题。课题组以大郑新城为例,对过渡性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社区文化重构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一种文化融入、文化同化的概念,强调的是新市民群体对于城市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文章以沿海发达城市H市的调研为例,围绕新市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度、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文化习俗的冲突性、价值观差异程度、与当地居民的社会交往等问题,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认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特征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文章还提出了五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即:在建设载体上,要以文化社区建设思路加强新型社区建设;在制度保障上,要通过制度变迁消除乡村文化城市化的制度障碍;在文化建设上,要加大城市公共文化对转型社区的覆盖面;在文化交流上,要推动新、老市民不同社区的文化融合;在文化治理上,要建立文化调停和文化认同危机和冲突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拓展区的总体定位,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伴随路网结构优化、轨道交通的延伸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快速的城市建设和新的规划布局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环卫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村新的社区不断涌现,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认清城市化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速发展,尤其是数亿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乃至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提出新的挑战。与中国城市化特点相适应的城市社区防控策略应包括四个层次:(1)城建防范,(2)社会管理防范,(3)刑事司法专业防控,(4)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杭州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范围也逐渐加大,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地,城市形象的“窗口”。然而,由于城乡结合部作为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它与纯粹的农村或城市相比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为此,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文明意识有待提高,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由于城郊结合部相当一部分人是农民或从农民转变过来的,一部分是外来经商办企业或打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不少人文明意识、市民意识、公德意识淡薄,一些传统的小农习气还没有根本改变。文明习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城市化过程中,少数民族社区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必将进一步提高,这对当前社区工作单一和薄弱的局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社区的管理应当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应当促进民族工作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新城区是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大多是在原城乡结合部发展起来的,是城市的扩大化。其在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上,具有结乡结合部的特点,也表现出不同于老城市的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加强对新城区的治安问题的研究,并找寻出一条适合的解决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成为新城区建设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身包含着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文化的参与和支撑。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文化建设的着重点自然过渡到社区中来,由此,社区文化将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社区文化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对我们邗江区而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正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社区大量增加的过程,重视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把握社区文化内涵社区文化是城镇社区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城郊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对城郊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游憩带建设与城郊土地利用两者良性互动为目的,提出了新的发展背景下城郊土地永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茹婧 《长白学刊》2024,(1):122-134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究以成都市公园社区示范点为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为视角,以“空间断裂—空间修复—空间适配”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相“切割”引发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新陈代谢断裂”;通过空间修复与空间营造,城乡结合部社区实现了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而治转向空间适配的绿色融合式治理。“绿色融合式治理”是一种以“绿色”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包含“多元主体联动”“空间尺度再造”与“空间资源融合”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理论维度,更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绿色融合式治理”不仅是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也可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