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静凝 《理论月刊》2022,(8):105-115
经济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边境农村社会的婚姻市场结构,婚姻挤压由内地向边疆再向国外转移,未婚男性借由跨国婚姻完成婚姻缔结和家庭组建。国家“在场”重新定义了跨国婚姻,自然延续的“族内婚”变成婚姻梯度中的“向下婚”。在婚姻市场要价的重压下,经济理性成为边民跨国婚姻实践的核心要义,婚姻的现实性和工具性日益增强。跨境而来的越南女性兼具家庭成员与移民双重身份:家庭为越南女性提供安居之所,但由于缺乏经济独立性和姻亲帮扶,越南女性只能高度依赖于家庭,面临主体性丧失的困境;村庄默许了越南女性的非法性存在和有限的社会融入,但“他者”身份建构了制度和生活层面的双重区隔。  相似文献   

2.
中越边境地区中国一侧,存在着大量中越跨国民族婚姻.这类婚姻直接导致了越南入境女性及其子女两类特殊群体的产生.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法律制度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排斥,越南入境女性及其子女在国家归属、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表现出复杂的认同焦虑.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认同困境,直接导致了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成员模糊身份和模糊意识的生成甚至蔓延,这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雪燕 《传承》2014,(4):106-107
桂西南的那坡县百南乡与越南毗邻,由于我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内地,当地姑娘多"内嫁",部分家庭经济拮据的认为娶越南女人"很划算"。而越方边境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女子愿意嫁到中国,故两国民间多通婚。但非法跨国婚姻往往导致嫁入的越南妇女本身及其子权利得不到保障,影响边境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从婚姻支付实践变迁看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田野工作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认为南村婚姻支付实践正经历从婚姻偿付到婚姻资助的变迁过程,婚姻支付流向由婚姻偿付时期的从婆家流向娘家,变更为婚姻资助时期从婆家娘家共同流向新婚夫妇家庭,呈现出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农村社会经历着从家庭本位到个体本位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5.
端正婚恋动机、理性选择婚姻方式、回归婚姻的本质是裸婚的应然之义。裸婚作为当代青年的婚姻新形态,是社会现实与青年主体能力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年自身,应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裸婚现象,优化青年的婚姻质量与生活品质,促进青年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非农产业对农村妇女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都市聚集了大量农村女孩。这些浸染现代城市文明的都市农家女首先面对的是婚姻选择。城乡婚姻观念和现实环境差异强烈地冲击着都市农家女的婚姻动机和行为。文章通过对都市农家女婚姻动机、不同动机下的婚姻行为模式的分析,考察农村妇女就业社会化对婚姻动机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婚姻行为模式对传统社会、传统文化和农村家庭决策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逯长春 《传承》2014,(2):124-125
婚姻是人类社会文明化的生活形式,具有广泛和深刻的个人与社会意义。在我国社会性别失衡及人口流动等因素推动下,欠发达地区的"婚姻挤压"致使相当一部分男青年凸显成婚难问题。在此背景下,当前一度高涨的输入型跨国婚姻成为缓解这一状态的有益思路。为保障这种婚姻形式的成功,政府应从多方面作出积极的保障支持举措。  相似文献   

8.
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边境地区跨国婚姻子女的社会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在族群文化与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文化存在冲突的情况下,面临一些迷茫。对此,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9.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密,马来西亚华人发生跨国婚姻的现象日益常见。玻璃口新村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广西籍华人新村。从第一批外国新娘——印尼华人嫁入新村开始至今已有20余年,第二批是泰国新娘,第三批是越南和中国新娘。作为跨国移民而来的外国新娘,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印尼新娘嫁入时间最早,较易获取公民身份证;泰国新娘保持原乡文化最浓;中国新娘多假结婚;越南新娘勤劳,婚后生活较为困难。玻璃口新村跨国婚姻是马来西亚华人跨国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性婚姻挤压压力不断增大,直接或间接地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造成较大冲击。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婚姻挤压导致家庭结构的脆弱化,加剧阶层分化的全面化并使分化结果固化,造成地区和城乡间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导致社会失序和社会问题日益复杂,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东南亚女性嫁入台湾社会,已有研究大多将其归结为“商品化婚姻”,认为其出现与全球资本结构的失衡和婚姻中介追逐利润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更多的批评则指向政府机构和大众传媒,指责权力机构对外籍配偶“污名化”的话语叙述以及对她们权利的漠视,导致女性婚姻移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社会排斥.然而,东南亚籍配偶通过自身能动性力量,促成了台湾多元的文化态势.本文通过对台湾学界关于女性跨国婚姻移民研究的梳理,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经济理性是分析婚姻家庭策略的重要视角之一,"理性人"从婚姻的选择、家庭的分工与决策、婚姻危机的处理乃至婚姻的破裂都在权衡成本与效益,力求婚姻双方以及家庭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婚姻主体之一的女性在一系列选择与权衡中会自觉不自觉的遵循"最大化效益"原则,其权衡涉及两个层面:由婚姻组成的家庭整体效益和作为婚姻一方的个体利益。由于女性作为妻子与作为个体"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做出的选择并非始终一致,甚至可能相互矛盾。加之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不断提高,女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而现代婚姻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女性在婚姻决策中常常陷入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家庭卷数据,采用社会定量模型,结合社会学理论,对中国已婚夫妇婚姻满意度的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婚姻满意度的整体水平较高,婚姻满意度受个体人口学特征、子女数量、婚前同居经历、双方交流及配偶替代意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合作婚姻(又名形式婚姻)是两个非异性恋者(男同志和女同志)协商的异性婚姻.自2005年以来,合作婚姻的流行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但仍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20位已进入合作婚姻的男女同志,跨越中国南北五个城市,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进入合作婚姻的动机和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实践家庭和性别的.本文将运用孝道与亲密关系、同志研究的理论,分析男女同志是如何面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的忽视和制约,理解他们的身份角色和实现他们的社会与个人欲望;以及合作婚姻的流行对于进一步理解性与性别、家庭与婚姻,和中国以至于东亚的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策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白领"婚姻等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键 《青年探索》2002,(4):28-31
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严重,存在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婚姻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价值观的冲击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现代都市有相当多的青年白领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都有了新的特征他们已达婚龄,也具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条件,却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暂时不结婚的状态,即“婚姻等待”,从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新的思想观念和婚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东城乡家庭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城乡家庭婚姻道德的总体状况是稳定、和谐、平等、向上的.建议大力推动婚姻道德社会环境的优化,为提高城乡婚姻家庭生活质量提供服务与引导,以妇女的发展进步推动婚姻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有关"剩女"文献的回顾和反思,指出"剩女"的概念界定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其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实质性的社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论证.透过"剩女"现象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研究局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婚姻角色过渡的理论视角下对青年的择偶、结婚意愿、婚姻生活和婚姻角色及其成因和后果加以动态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影响婚姻角色过渡的三类因素:社会背景、家庭资源和个人经历,并探索性的将婚姻角色过渡的分析框架解构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协商机制、行动机制和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对两性、婚姻、家庭的看法和行为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学生的婚姻两性观的抽样问卷调查(2002),概括出当前中山大学大学生主要的婚姻两性观的情况及特点,并在与十年前(1992)所作调查的纵向比较和与同时间次开放地区、后开放地区的横向比较中,观照十年来在社会伦理转型以及公众道德观念变动不居和现时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开放地区大学生婚姻两性世界观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向,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婚姻两性教育实效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释婚姻暴力时资源正功能论和资源负功能论并存,现实中女性拥有较多资源也可能长期遭受婚姻暴力,构成本文所谓"资源失灵"现象。本文通过对资源概念进行界定及分类,厘清问题本质,考察农村家庭中妻子面对婚姻暴力时经济资源失灵的过程与机理,揭示家庭背景、社区文化等结构资源对个体经济资源的主导作用,从阻抗力的角度思考相关对策。女性具有的男权中心性别观念会扭曲其对经济资源的主观认知,抑制其资源利用能力,导致资源失灵。家庭因素、社区环境等结构资源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个体的观念系统,也会以社会支持方式促进或压制经济资源的作用。婚姻暴力阻抗力能减少受暴女性对施暴者或者婚姻关系的依赖性,其产生需激活相应的外部结构资源,并激发个体的意愿与决心。  相似文献   

20.
徐凯 《小康》2005,(2):60-60
把婚姻比喻成围城,一部分原因是感慨守城之不易。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涉外婚姻这座城池就显得更难于把守。理性看待跨国婚姻,为了功利性目的以婚姻作为赌注自然不可取,因跨越种族国籍的爱情而走入婚姻殿堂也不必大惊小怪。婚姻自有属于婚姻的规律,无论是门当户对还是爱你一万年,维护婚姻的唯一技巧还是谦让与理解。在此,我们选取了四组相对成功的案例,挖掘其日常生活的点滴片段,以及在面临性格、爱好、家庭、事业、长辈、子女等问题上的处理方式,也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普适于所有婚姻的规律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