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海东地区现有总人口154万,其中农村人口13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5%;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67.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1.2%。面对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实际,近年来,海东地区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力度,劳务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市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效率。如何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发展要求,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非农行业等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域和行业,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看,宁夏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转移到本乡以外的劳动力更少。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225.2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55.3%。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16.4%,小学占30.5%,初中占42.1%,高中以上占  相似文献   

3.
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除了人均GDP这个基本指标以外,国际上还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到60%以上。2002年贵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为80.64%、全国为50%,贵州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贵州是24.3%,全国占39.08%,贵州又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从这些基本指标来看,贵州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大力减少农业人口,“农民市民化”无疑…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全国13.0756亿人口中(至2005年),农村人口仍有74544万,约占总人口的57.01%;33970万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4.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城镇具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和68.1倍(国家统计局资料,2005年)。贵州农村人口数量多、比重大、素质低。“五普”时贵州农村人口比重为8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面21.7个百分点;城乡文盲率分别为6.53%和16.20%。分别高出全国2.49和7.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过程,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市化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城市下岗转岗人员的增多,企业用工基本饱和,各大城市为优先安排本地人就业,对外来民工就业加以种种严格限制。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劳动力3.5亿人,其中1.2———1.5亿为剩余劳动力。我国现有耕地19.…  相似文献   

7.
农民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约占人口的2/3,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比重的50%,农民收入、粮食产量、乡镇企业劳动力、商品销售总额全面下降的局面已经出现。农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中都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形成其弱势地位:农民承担的社会负担很重,他们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以前,还要承受各种各样的收费,并且负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开支。农村教育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在师资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据统计,1995年全国15岁以上文盲达21%,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相当多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简陋,教育经…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多种贫困并存,现存在贫困人口大都是极贫人口,多数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9.
女性流动人口有着自身的人口学特征,在数量方面表现为女性流动人口数量的显著增加,但仍低于男性流动人口和地区间差距的拉大;而在年龄方面表现为峰值年龄段的城乡差别,各年龄段的比重非常接近和流向省外的女性人口高低年龄段比重相对突出。农村女性人口流动对农村的人口学影响直接而深远,在导致农村生育人口结构改变的同时,还使农村的人口总量和生育水平下降,同时加剧了农村的婚姻市场挤压。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36.09%。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绝大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向小城镇转移的结果。毫无疑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应达到60%左右,而现在仅为37.2%(2003年统计数据),可见,从现在开始城镇化进程每年至少要以1.2个百分点左右发展。这就是说,在未来17年之内,我们要从…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4):58
1.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建国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由以小学文化水平为主转变为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7月中旬,民革中央调研组赴江苏省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感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全国的情况看,2000—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农村各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5.5%下降到30.1%,农村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从50.4%和1…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0.98%,和7.20%,说明宁夏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2%,意味着宁夏农村养老以及养老模式的构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倩 《新长征》2006,(12):50-50
当前,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的生产需要较少的人,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一般原因;而人多、地少,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特殊原因,为此,要建设大批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型新型乡镇,就地消化劳动力。依据邓小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就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消除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制定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的政策,从而更多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循化县是全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人口比重较大。近年来,为了把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采取政策引导、政府组织、能人带动等有效措施,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4年到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规模由36011人(次)扩大到41135人(次),人均收入由2273元提高到3005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循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崔岩  徐洪军 《世纪桥》2010,(23):137-138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也必须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绥化市是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人口的多数,积极稳定地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实现绥化市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斌 《共产党人》2005,(15):47-48
1.农村劳动者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我国农村劳动者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四分之三,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的13亿人口中有文盲、半文盲两亿多,其中有青壮年文盲8500多万。而且这些文盲、半文盲大部分在农村。另外,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功能性”文盲(即:不懂科技、外语、电脑)。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不按人们的意志支配的客观经济规律,也是本世纪末和跨世纪贵州经济人口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贵州作为典型的农业省,如何从当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峻态势中,寻求探索转移的新模式,从而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在我省劳动力资源的有机构成中,农业主体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达88%,高于全国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