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8,(6):54-55
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亲自写信邀请达赖、班禅赴印度.参加将在11月举行的释迦牟尼涅巢2500周年纪念大会。此前,西藏地区在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叛乱.叛乱分子包围解放军,西藏局势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3.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22,(1):32-33
毛泽东在和平解放西藏外交斗争中对印度的外交策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斗争中,中共中央始终坚持坚定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印度、英国、美国都不希望看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但三国的态度和策略并不完全一样。印度企图最大限度地保留从英国继承下来的特权,保持西藏的“缓冲状态”,走向干涉西藏的“前台”,成为影响中国解放西藏的主要外在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本成 《党建文汇》2006,(12):22-22
上世纪40年代末,亚洲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两国在建国之初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而在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六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然而,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印度想继承英国在中国西藏种种“特权”的梦想,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08,(2):36-37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的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中印建交以前,印度继承了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在拉萨、亚东、江孜以及噶大克等地驻有代表和贸易站,经营邮政,并设有12个驿站,在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主张坚决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西藏的实际需要,暂时允许其保留一些特权。我外交部在1950年11月16日致印驻华使馆备忘录中提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印在西藏的各种关系。印表示愿意同中国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对西藏问题十分关注。最初,因顾及西藏交通不便、给养供应困难、民族及宗教问题突出等因素,毛泽东提出解决西藏问题“须要稳步前进”。尽管未提上日程,毛泽东部署积极争取十世班禅,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出了一项英明的战略铺垫。后来,新中国诞生、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地方获得解放,可以集中充足的兵力、财力支持进军及经营西藏。印度、英国为保护其在华利益,先后承认新中国。与此同时,西藏分裂势力加紧分裂活动,制造“驱汉事件”,还派出“亲善使团”分赴美、英、印等国寻求对其所谓“独立”的支持和军事援助,加之解放台湾意外受阻,毛泽东认为不能再拖,适时发出解放西藏的战略指示。  相似文献   

8.
1951年6月,张经武受命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他从不远万里经香港、新加坡、印度转赴西藏亚东时起,与西藏结下了15年不解之缘。本文叙述的是他在西藏的几段故事。布施贫民到了拉萨,西藏地方政府把张经武安排在市内一个贵族多余的房子里。这房子比较狭小,四周紧邻民房,噶厦(西藏地方政府)也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张经武生活艰苦朴素,也比较豁达大度,对眼前的一切都不放在心上,刚住下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农奴们均信仰佛教,寺庙繁多。宗教是政治的支柱,寺庙直接影响着政治。所以,张…  相似文献   

9.
1959年3月,“藏独”叛乱武装被人民解放军剿灭。上世纪60年代初,达赖的二哥嘉乐顿珠、四水六岗叛军前司令贡布扎西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推动下,决定在离西藏最近的尼泊尔北部山区木斯塘地区重建反攻西藏的四水六岗卫教军。1960年,四水六岗卫教军利用尼泊尔与印度开放的边境零散进入尼境内,前往木斯塘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前夕,西藏地区约有人口120万.藏族占94%。1949年7月.以摄政达扎为首的西藏地方反动势力,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开始策划“西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加快分裂活动的步伐.在1950年1月派出“亲善使团”。先后赴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活动。谋求国际社会对“西藏独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约三年的时间里,《纽约时报》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文章近百篇,主要内容包括:西藏内部政治动态;托马斯西藏之旅;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动向;印度在西藏问题上政策与动向等.报道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及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政治倾向性,反映了美国媒体报道的非客观性和虚假性,也反映了美国政府重视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及美国媒体被政治绑架、沦为霸权主义工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张经武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担负实施《协议》,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的伟大重任。8月8日,张经武辗转香港、印度、东亚,抵达拉萨。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宣布西藏和平解放。就在这个时候,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了一场妄图把西藏从祖国的大家庭分裂出去的武装骚乱。西藏处于——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与我毗邻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在50年代,两国关系十分友好,是当时我国对外工作重点国之一。印度是周恩来总理出访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是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首脑。虽然从1959年至1962年因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两国关系有过一段曲折,但到70年代关系又得到改善和恢复友好。周恩来总理积极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以团结争取为主,对其某些消极面采取既争取又批评,既团结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留有余地的政策,正确处理了两国关…  相似文献   

14.
周燕 《湘潮》2006,(11):20-24
1951年夏天,尚未掸去一身征尘的张经武将军,肩负着共和国特命“钦差”的神圣使命,取道印度,跨越喜玛拉雅山脉,孤胆进入西藏这片几乎全无汉人的祖国民族区域。他在西藏担任党、政最高领导职务长达15个年头。在这期间,西藏完成了从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16.
1950年至1952年,英国政府设法阻挠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紧盯“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和实施。在西藏地方政府所派代表团途经印度时,英国政府通过驻印高级专员公署阻拦,主张并支持谈判在印度举行。人民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后,英国政府无法阻止谈判在北京举行。“十七条协议”宣布后,英国政府认识到西藏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必然性。西藏与中央的正常政治关系由此得到恢复,西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出于对华全局关系的考虑和已经退出南亚次大陆,英国政府未公开表态反对“十七条协议”,只能盯着“十七条协议”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7.
邱震海 《党建文汇》2007,(12):16-16
9月.刚刚结束北京之行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了西藏分离主义头子达赖。10月下旬.默克尔出访印度,在新德里期间大力推广其“价值观外交”,给人以“拉印制华”的印象。稍早之前,由默克尔担任主席的执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其党代会上通过一份纲领文件,明确将中国指为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8.
恒时 《党建文汇》2009,(9):40-40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并没有明确划定国界,两国边民以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平原为界,世代友好。19世纪末,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英国,开始染指我国西藏。到20世纪初。英属印度政府通过两次侵藏战争,迫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迅速、深入地介入到西藏事务之中。中印边界争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在解放军进藏前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在藏区继续流通藏钞、藏币、银元和印度卢比。在1959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之前,中印两国在藏印贸易以及货币流通上的矛盾,尚未影响到中印关系和藏印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作为平叛后中央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藏区进行币制改革,收兑藏钞、藏币,禁止外币主要是印度卢比的流通,禁止金银出境。这一举措对藏印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成为西藏平叛后中印外交斗争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印两国就有关习惯贸易问题、兑换时间和兑换率以及银元外流等问题进行的交涉,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币制改革,藏印贸易的传统模式基本宣告结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币制改革,以及迫使印度撤销其驻藏商务代表处,达到了清除印度在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并没有明确划定国界,两国边民以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平原为界,世代友好。19世纪末,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英国,开始染指我国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