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委     
《创造》2012,(5):21-21
两部委:联合发文力推绿色建筑 种种迹象显示,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力推绿色建筑发展。日前,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宣布将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全面提速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份名为《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的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今年以来,我国已发布了关于推广金太阳、长江中下游及北方地方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多个文件。分析人士表示,上万亿元的绿色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12,(8):26-27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及ECFA后续协商稳步推进,如何深化两岸合作、如何发展两岸绿色物流、如何推动两岸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成了两岸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6月17-18日,以"两岸产业合作,绿色物流先行"为主题的第五届(2012)海峡物流论坛在福建厦门隆重举办。140多家台湾或台资企业、单位、院校、机构应邀出席了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张榕明针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以整合物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减轻资源环境负担为主要目标;以苦练内功、改善管理、培养人才、完善行业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物流“国九条”为抓手,努力营造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绿色经营管理系统架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建  宋伟 《前沿》2009,(5):63-65
21世纪是绿色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绿色事业将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追求的崇高事业。确立绿色理念,研发绿色产品,制定绿色制度,实施绿色营销,塑造绿色形象,推进绿色消费,既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理性飞跃,又是建立现代和谐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而提出的。怎样节约资源,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建筑师们有两点考虑:一是建筑材料;二是造出来的房了自身消耗的能源要少。从绿色环保建筑的趋势来看,一般认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建材和饰材将是21世纪市场消费的热点,其中室内装饰材料要求更高,绿色观念更强。具体要求是:绿色墙材。绿色地材,绿色板材,绿色照明,绿色家具等等。  相似文献   

5.
陈雁洁 《群众》2008,(2):27-28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采用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获取收益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一方面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社会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产品的构思、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消费的整个营销过程中做到安全、节约、无污染;另一方面,它又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绿色营销,企业可以抢占发展机会多、  相似文献   

6.
《吉林政报》2013,(10):33-40
吉政办发[2013]1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绿色建筑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十一五"以来,我省推进绿色  相似文献   

7.
正国办发〔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8.
刘建军  张祎 《人民论坛》2011,(7):160-161
面对不容乐观的节能降耗形势,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显得日益重要。在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应考虑强制立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运作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同时要根据各地的自身条件、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各地取得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3,(1):1-1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了绿色环境发展观、绿色经济发展观、绿色政治发展观、绿色社会发展观、绿色文化发展观。绿色环境是绿色发展的自然前提,规定了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前提,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基础和制度保证;绿色政治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证,为绿色发展提供廉洁的政治生态;绿色社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为绿色发展准备良好的社会环境;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精神资源,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论指导与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14,(10):10-12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内政发(2012)21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柏健 《当代建设》2002,(5):12-12
由香港建筑界主要机构建筑师学会、营造师学会、工程师学会建筑分部、屋宇装备分部及结构分部、房屋经理学会、测量师学会、品质保证局及地产商会等团体联袂合作,共同创设的“优质建筑大奖”评选结束。于2002年6月28日在香港君悦酒店揭晓,由安徽省古建园林市政建设总公司承建的“志莲净苑”一举夺魁,获得大奖。该工程是一组仿唐佛寺建筑群,亦是一项继往开来、旨在重现我国盛唐文化艺术精粹的宏伟创举,倍受世人瞩目。它座落于香港九龙钻石山南麓,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98平方米,整个建筑群落,依山就势,层层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政报》2014,(23):15-16
为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对于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减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激励政策,推动全区绿色建筑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绿色建筑减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有关事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建筑节能成为重点节能领域,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节能降耗、打造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我国绿色建筑刚刚起步,发展绿色建筑,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从源头把关,抓住关键环节,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     
《创造》2012,(4)
上海七举措推进建筑节能 为全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上海将采取7项措施: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推广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区;加强信息管理,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依照“重点公建、全面落实”原则,逐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拓展建筑节能工作领域;切实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消费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其供给的实质是一种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其目标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绿色消费应以合宜性为核心,在内涵上包含以政府服务民生为宗旨,发挥"守夜人"角色;促进消费服务城乡均等化,社会福利最大化;发展健康消费生活方式;形成科学有效的绿色消费行动体系。此内涵又必须融生态性、公平性、人本性、城乡一体性、社会建构性、制度化等特征于一体。  相似文献   

17.
7月4日,上海世博会第四场主题论坛“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在南京闭幕。来自1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中外嘉宾在论坛上深入探讨了城市中的政府、企业和公民三大主体如何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以及低碳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产业发展与绿色创新、清洁能源发展、可持续建筑、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话题。  相似文献   

18.
李忠东 《中国减灾》2009,(12):34-36
谁能够把握住绿色能源蕴含的巨大商机,就能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抢得先机。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2009年4月初,该机构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向各国领导人发出呼吁:实施绿色新政,在两年内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约7500亿美元投入发展风能、太阳能、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3,(7):60-60,F0003
近年来,昔城市城区以创优绿色环境为抓手,努力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产业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政务环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生机盎然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我国公民绿色素养的提升,有着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现实动因,关系着清洁世界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个人身心健康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时代我国公民的绿色素养应具备四个基本规定性:绿色科学意识、绿色发展意识、绿色责任意识和全球绿色意识。公民绿色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公民传播绿色理念、践行绿色规范的意识;加强绿色法制建设,为公民绿色行为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为公民绿色实践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