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姚圣良  韩宏韬  林光华 《学理论》2010,(12):153-154
黄震云教授写作的《辽代文学史》是我国第一部以东北为主的200多年的文学史,因此,具有全面创新特点,而在具体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史框架,增加了文学关系和艺术发生的表现。在理念上突出了中华文明一体化和交互影响的特点,在内容上注意近年来考古资料的运用,在方法上能够做到文史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所以,本文选取海内外三位博士对本书的看法和体会,供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学生时期,我就学过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课文,后来又读了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一直以来,冰心先生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诗人。但最近,我在读《冰心全集》的时候,发现冰心先生竟然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她小时候听三国、读三国,长大后模仿三国、借鉴三国,晚年领悟三国、再听三国。一位柔情似水的女作家、女诗人为何会与三国结下一世情缘呢?先从冰心先生的童年说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已于1998年12月19日静静地闭上了双眼,驾鹤西去了,终年88岁。我在深深的哀思中勾起了不少如烟的往事。我有幸在青年时代亲聆钱先生的教诲。抗战胜利以后,我在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继续求学,当我读到四年级时,听说系里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教授名叫钱钟书先生,要给我们开一门新课。  相似文献   

4.
《民主》2021,(7)
正唐弢(1913—1992年),原名唐端毅,常用笔名晦庵等,浙江镇海人。著名鲁迅研究家、作家、藏书家、文学史家。现代著名杂文和散文作家,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权威学者。民进发起人之一。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唐弢在文化新军的旗手鲁迅先生的帮助指导下成长,一直受到中共党组织的关怀和爱护,友人中不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入党的中共党员,如王任叔、孔另境、楼适夷、夏衍、冯雪峰、胡愈之等。  相似文献   

5.
1968年,原北京市文联全体干部集中到北京马神庙行政干校大院里蹲“牛棚”.历史竟使三个与萧红关系密切的男人——端木蕻良、萧军和骆宾基蹲在了一个牛棚里. 三人同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左翼作家为主的“东北作家群”,也一向被视为这个群的主力.然而,无论是在与萧红结合之前还是之后,端木蕻良都与这个群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6.
汪叶菊 《民主》2013,(8):51-53
冰心是个美丽且智慧的女人冰心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女人冰心是我心中永远的"先生"——题记回想1995年,到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不容易,我有一种渴望拜见95岁高龄、中国文坛泰斗冰心先生的冲动和愿望。但静心想想,又觉笑话。我一个平凡女子,一个来自云南边疆的无名小作家,谁认识我?我会有那个福分吗?可心有不甘的我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吞吞吐吐、  相似文献   

7.
刘平 《民主》2014,(6):46-49
<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这句古诗来形容唐弢在文学研究方面的追求再合适不过了。1987年我采访唐弢先生时,唐弢已经74岁高龄,早已"功成名就",是全国瞩望的著名学者。可他人老心不老,仍在孜孜不倦地搜集资料,忙于完成他的毕生夙愿——鲁迅传记的写作。"我不想写第11部!"当时,陆续出版的鲁迅传记已有10部之多。唐弢要写的这部按顺序排列应是第11  相似文献   

8.
苏姗 《侨园》2014,(8):54-56
吕建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手工二胡制作大师,关于他制作二胡的成就本刊曾报道过,我这次拜访他的目的有两个: 一,聊聊已故中国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那是一位极具向心力的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谢狱 《瞭望》1996,(24)
许杰先生是教授,可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从事文学评论工作颇有成就的学者。 说起来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1943年初陈虞孙先生辞去他所兼任的浙江丽水版某报副刊《笔垒》主编职务,报社聘我接任。那时在外地做教授的许杰先生常在天台出版的《青年日报》副刊《语林》撰写短文,题作《鲁迅小说讲话》的万字长论,也刊载于该报。我读了以后,觉得能把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情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深圳文学史上出现过"打工文学"、"移民文学"、"新都市文学"、"商界文学"、"青春文学"等等文学现象,与之相应的作家作品亦有不少。而在当下的深圳文坛,一群较有文学潜质和发展势头的作家,已然在岭南文学的群落中,崛起和区分出一个完全隶属于自己的文学群落。从全国性视野予以观察,深圳作家中一群成就较大者,  相似文献   

11.
<正>高放教授是我真诚敬重的师长,是当今中国学坛享有很高声誉、拥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我认为,对高放教授的众多评介中,有两位学者的话值得我在这里加以引用。一位是中央党校著名教授赵曜先生,他说:“从高放教授的渊博学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培养出众多的追随他的学生和弟子,可以说我国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李思 《学理论》2013,(14):217-218
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究与尝试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通过从方法论的角度,选取整体观的研究视角、文学史分期和例证等三个方面对陈思和先生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进行探讨,无论是该书的结构,还是其中牵涉的诸多学术问题,都可以看到作者运用新的方法论来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而离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也要有15年了。在他生时,我有幸能得到他的当面教诲,际此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日,不免愈益思念他。 自从我儿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以来,除了鲁迅先生,我所钦佩的作家,就数茅盾先生,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他们二位是在为中国新文学开辟草莱的。至于我知道郭沫若、郁达夫二先生,则要晚到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4.
赵守仁 《学理论》2008,(17):85-87
前些天,参加一位老作家作品研讨会,其间,听朋友说,洪彬先生反映“二战”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的大作—《梦断虎头》,既将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出版。我听后甚为先生高兴,高兴之余,顿觉汗颜。我与洪彬先生相交20余年,在我心中。先生既是我的忘年交,更是我分外敬重的学者与师长。他的令俄人都刮目的长篇巨制,我却未曾拜读,  相似文献   

15.
陈祖君 《学理论》2009,(10):77-79
文章重温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姚斯及其学术思想,用成语“一波三折”简要地概括其学术思想及发展,同时发掘出他作为文学史家受到忽视的事实,以此对20世纪80年代绵延至今的“重写文学史”讨论做出反思,并提出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张宏  张晨怡 《各界》2014,(5):28-3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一直是人们非常好奇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横空出世却又昙花一现,当红一时却又被褒贬不一。它的两个代表作家穆时英和刘呐鸥,年轻而富有才华,却又先后走入歧途,最终陆续被暗杀身亡,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著名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林汉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大家聚会一堂纪念林汉达先生,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在想,如果林先生健在,能够看到祖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能够看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他该会多么欣慰啊!林汉达先生是我的一位老战友。1943年我们相识在上海,那时我们都在华东大学执教。作为“孤岛”的上海,沦陷时期遭受日寇铁蹄的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陶然亭公园里,有一对墓碑。它们竖立在那里,已有五十多年。两位墓主:一位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活动家高君宇;一位是二十年代女作家石评梅。他们二人,不但以品格、文章为人们钦敬,而且,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深为时人与后人仰慕。高君宇(高尚德)早在“五四”运动时,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代表。一九二○年当选为北京社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人品、文品光彩照人,永远值得我师承  相似文献   

20.
“明白人”     
宏图 《瞭望》1990,(34)
《文汇月刊》今年第六期,刊载《作家书简》(特辑),收俞平伯、巴金、胡风、柯灵等诸位老作家书信,弥足珍贵。其中,沙汀先生《致高缨》附笔云: “还有,你希望我再写一、两中篇,盛意可感,可惜我已经84了!精力过差,作为一个小说作者,《红石滩》将是我最后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