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内心都渴求自我实现,但每个人也有害怕失败,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心怀恐惧,很多人,更期待熊掌与鱼兼得,既无风险之虑,又能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3.
金磊 《北京观察》2013,(10):60-62
“二战”纪念建筑与遗址已成为德国人认罪勇气的象征。今日德国,正是用这种方式一点点留下对历史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承诺,他们可以坦荡地面对良心,面对世界及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4.
人要有理想     
人生于希望、生于理想。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美好的理想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生存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希望,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希望是人对未来的企盼,理想是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构成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理想,尽管每个人的理想、人生奋斗目标是不同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价值却是相同的。从少年时代起我们就深藏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文学家或诗人,给人类留下最美好的诗篇,用我们的文学作品讴…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未来教育思想上海师大教授马洪林康有为在著名的《大同书》中,对未来的大同之世进行过种种预测和悬想。尤其是对未来教育的预设更闪射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光芒。他参照中酉教育的制度和内容,从学制、内容、师资、环境等多方面对大同未来教育进行精心设计,时空虽越...  相似文献   

6.
一、对前景的信心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预期1.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前景的信心在被调查的133位领导干部中,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27.1%的人“充满信心”,66.2%的人“比较有信心”,只有3.8%的人“信心不足”,3%的人表示“说不清”有没有信心。这说明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对中国的未来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也预示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2.对2003年所在地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预期93.3%的人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有信心,这从领导干部对所在地区居民未来一年实际生活水平同…  相似文献   

7.
青春是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许多年轻和曾经年轻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年轻时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期盼,对生活信心百倍。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当他们不再拥有青春时,有的人开始消沉悲观,有的人开始自暴自弃,而有的人却用岁月的沉积创造出了令人羡慕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刘世芳 《中国保安》2012,(13):64-66
青春是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许多年轻和曾经年轻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年轻时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期盼,对生活信心百倍。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有的人开始消沉悲观,有的人开始自暴自弃,而有的人却用岁月的沉积创造出了令人羡慕的精彩。刘文,就是一个在青春岁月中不断诠释精彩的人。干守押工作5年,  相似文献   

9.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但凡不是浑浑噩噩过活,而是对生命、对未来有所追求的人,想必都思考过这个亘古未老的哲学问题。也正是这个哲学问题,数千年来,令无数的人感到困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平日里身体强健的人,突然因出现“状况”而被疑为肿瘤转移病人的时候,一个对工作非常热爱且执着的人,突然被“告知”将远离工作静静休养的时候,一个刚知“天命”、热爱生活且有着众多亲朋好友的人,突然需要“强制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的时候.这个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合作、成功     
《研究与交流》2001,(6):32-33
针对支部成员均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大中专生(本科生9人,中专生2人),刚刚踏入社会,心中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渴望成功的心态,以及在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实际情况,我们支部设计了本项活动,使各团员青年增强自信心,并且加强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我们可能得到鼓励和提拔,同时也有可能被他人解雇。尽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还是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实现目标。为了取得成功,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对个人、团队和组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召开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人们对美国的未来普遍持悲观态度。一位与会的经济学家宣称:“美国称霸世界的时代已经终结。”另一人说:“在追究谁该为美国丧失全球霸权负责的同时,美国应当准备好应对一场社会动荡。”人们对美国的未来普遍持悲观态度,但纵观美国历史,崛起和衰落是不断循环往复的。美国人的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创造力等等,远远超过了缺点.并且让美国拥有了不断更新而不被摧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治,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本刊收集了网络、微博和手机短信上的法学家、法学学者乃至普通人对未来+年的民主法治展望,像一个弯腰的拾梦者,捡起一颗颗亮晶晶的思想宝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更希望变成一个播种者,在读者心中,播下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未来的十年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单正平 《新东方》2001,10(3):57-61
现实中的中国人,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对中美文化关系的理解,复杂而微妙。戈登医生是中国人想象中的理想美国的化身和代表,他对三个中国女性的态度,大致可以视为美国人对中国的三种态度,而三个中国女性则分别象征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戈登医生》表现了作者对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而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美关系的艺术象征。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他的工作就是要为未来做打算。这个人在20多年前就曾经为我们画过一张通往未来的地图。今天,这张地图里很多事情已经变成了现实。他的名字跟《第三次浪潮》这本书联系在一起。他就是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走勒。很多人都形容他是一个把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人,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很多普通人看来毫无关系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跨入一个由“零”主宰的时代。在传统经济中,零代表毫无意义:在知识经济中,零代表一切。我们关注零库存、零交货时间、零响应时间、零损耗。这些特点决定着许多公司的未来.同时也对其他一些公嘲的经营理念提出了巨大而且足根本性的挑战。处在技术前沿的网络公司宣称革命已经胜利,仍按着传统思路经营的公刮却存纳闷这些暴发户到底都是些什么人;热衷者认为未来已到,怀疑者却有种被人拖下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人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代经济已表明,经济的增长能够为保护与改善人类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但是单向过度的重视和追求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样,经济即便发展了,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广东自八十…  相似文献   

19.
广文 《中国妇运》2002,(6):25-30
前言———为了未来的教育21世纪已经来临,人类世界正发生着巨变。这个以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正在掀起一场信息产业革命,它对教育这项未来的事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天的少年儿童一代,将成为21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主力军。因此,未来的一切挑战和压力,将集中在人的素质和发展这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上。1999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团结奋进的气氛中顺利闭幕。本次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对未来五年工作的描绘和代表们认真审议“十一五”规划纳要草案及各项工作报告,群策群力,为加快江西发展建言献策的精神,让人深受鼓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