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利坚性格     
美国人往往以开发西部过程中的人物为民族形象,但他们的根在东部。美国学者曾提出东部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权势集团即"沃思普"是美国统治阶层的代表。对沃思普概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美国特殊的环境和沃思普相结合,造就了美国并产生了美国例外论。如此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性格,常常以一己标准来改造其他国家为己任。美国其实对与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并不积极,但由于中国的实力、信心和决心,又不得不勉强参与。而要成功建立此种关系,还得靠扩大共同利益。需要对沃思普的主流即美国右派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县城、农村十所中小学女生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高中阶段的女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此较严重。这和以下的基本情况是联系在一起的:从男女生的比例看,在小学、初中阶段,男女生基本上各占一半,到了高中,女生约占男女总数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从性格上看,小学、初中14岁以下的少年童年的女生天真活泼、乐观向上,到高中一般是处在15至18岁的青年期,不少女生性格內向,生理心理比同龄男生发生更复杂的变化。从男女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0)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是我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怎样理解和全面把握"更加健全"的目标,需要制定一套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内容设置,通过合理的评价分值的分布,构建出基层民主更加健全评价标准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1978年在我国大地上展开的"真理标准讨论",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意义极为深远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实践标准"的提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标准问题把握的真正开端。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一系列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与否的具体标准。当前,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相继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标准的内涵,为我们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设立了更为全面和实际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标准"的把握在借鉴、回顾、展望中发展,在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邓乐元 《学理论》2014,(5):20-21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从几代伟人不同中国梦的形成角度出发,讲述检验中国梦的三大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共同富裕标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占60%以上,基尼系数在0.3以下;民主标准,体制认同度在60%以上。强调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人民民主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产生,富有深厚的时代特点。中国女性的择偶标准因女性所处的时代、地位、身份不同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有所差异,千篇一律公式化的择偶标准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欧洲不少媒体评出的2006年年度新闻与中国不沾边。这到底意味着西方人对中国的关注度有限,还是意味着中国已不再是他们眼中的"洪水猛兽"了呢?"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美联社评出的年度十大新闻是伊拉克局势、美国中期选举、核谈判僵  相似文献   

8.
孙大光 《侨园》2013,(10):22-23
<正>(接上期)"唯一标准"改变了我的人生记者:"提出和坚持唯一标准对你一生有怎样的影响?"唐:"16岁那年我在日记中写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实际上充当了我走进监狱的引路人。毫不奇怪,坚持唯一标准,就很容易与官方理论发生冲突,而只要官方不可控制,冲突一旦发生就有可能给你制造悲剧。"记者:"是不是可以说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命运?"唐:"可以这样说。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般来说,性格由思想决定,思想决定性格——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说‘思想决定命运’更准确。面对同一事实,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引导出迥然不同的结论,所以思维方式特别重要。我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正>跨过黄河大桥进入兰州,一座高大威猛的雕塑映入眼帘,白色花岗岩基座上一位将军面朝西方,持枪立马,他是让"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霍去病。在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里是另一座塑像,骑在马背上的人迎着大风毅然向前,手中符节高高举起,这是"持汉节不失"的张骞。他们都因对中国西北地区的疆域巩固和文化传播做出巨大贡献而名垂千古,他们也象征了甘肃人的性格:诚实厚  相似文献   

10.
丁刚 《党政论坛》2013,(6):28-28
中国外交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怎样在亚洲未来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重建进程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我们遇到的难题可能有两个,一是怎样和美国在制定未来“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建立起平衡而又相互依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立慧 《理论探讨》2007,3(4):12-1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评价标准的确立和完善,从其思想脉络发展的正趋向看,经历了提出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升为社会和谐标准的历史变迁。这一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的不断自觉和深刻,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惊闻伊朗革命卫队——作为一支主权国家的军队——竟然要被美国列入反恐黑名单后,不少人都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由于长期在伊朗工作生活,有不少接触革命卫队的机会。事实上,他们远非美国所说的那般"恐怖无情"。  相似文献   

13.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学理论》2008,(22):48-49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界有一种倾向是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其进行解释,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成长土壤,"实践理性"不足以作出恰当的诠释。本文力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其确切的界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谷桂华 《学理论》2011,(6):9-10
当今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考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是困惑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以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为逻辑起点,提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价值体系,即以全体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主流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性的理论成果;第二个视角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三个视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以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时代》周刊"向中国学习"的文章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中国,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反省美国自身的缺陷。刚一踏上中国土地,奥巴马总统就在其公开演讲中表达出"向  相似文献   

17.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在构建"贞观之治"这一治世工程中表现出了卓越见识与非凡智慧.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分别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拥护标准".这是对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展开.新时期我们只有把三个标准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终卷之篇,是邓小平理论的点睛之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又一篇光辉文献。它不仅正确、完整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建设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问题;更是创造性地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三个有利于"等。"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这些新思想,不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威胁论"既是一些国家对"冷战"后国际社会观念空缺的填补,又是它们在对华关系上的一种敌对性文化选择。这些国家通过强调国家身份的差异性,污蔑中国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潜在"威胁。他们企图以"中国威胁论"这一观念来建构一个抑华反华的国际格局,以遏制中国崛起,防止中国成为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掣肘力量,维护他们既有的优势地位。我们对于这一阴谋应清醒认识,既要在国际观念和文化方面予以有力反击,同时也要在国家间互动过程中谨言慎行,以免给予其他国家指责的口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