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木 《党史博览》2017,(6):53-56
正包惠僧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时他是正在广州的陈独秀个人所派的代表。或是出于这个原因,后来他与一大代表张国焘、周佛海等皆有不薄的关系,当然更不必说与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关系了。而陈、张、周,此后一个是中共"终身的反对派",另两个则分别是大叛徒和大汉奸。包惠僧(1894—1979),又名晦生(董必武在一封信中,曾误将包晦生写为包惠僧,后来其遂改为包惠僧),别名鲍一德、包生,湖北省黄冈人。早年崇拜孙中山、黄兴,以  相似文献   

2.
包惠僧参加一大的身份考证——兼谈包惠僧的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成为党史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代表,"一大"代表数是12人;另一观点认为他是"一大"正式代表,因而"一大"代表数是13人,该观点又有三种看法: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独秀.本文通过考证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选派过程认为:由于陈独秀等对"一大"不重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只派陈公博一人作为代表出席"一大",陈独秀托其捎去致大会的信;在通知陈公博后的较长时间广东发生一些变化,陈独秀又临时指派包惠僧前往上海解释说明,包惠僧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其不是代表而得以进入会场参加大会,与会者对其资格有不同的理解,才有"正式代表说"和"非正式代表说".决定其资格问题的关键是身份.包惠僧只是陈独秀派往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情况的使者而非"一大"代表,包惠僧不具备"一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3.
包惠僧是一个人,一个参加了中共一大却正式代表身份长期得不到确认的人。我们是大同乡。我祖居浠水,他籍贯黄冈,前清时都属黄州府,如今都属黄冈市。黄冈市人杰地灵,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十三位代表中出自黄冈的就有三人:董必武、陈潭秋和包惠僧。出自我们湖北的还有李汉俊和刘仁静。作为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者,我一直关注着对他们的生平和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同刘仁静一样,另一位"一大"代表包惠僧也是中途脱党后又迷途知返.不过,包惠僧与刘仁静不同的是,刘仁静的"一大"代表资格清楚,而对包惠僧的"一大"代表资格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齐集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个令人关注的事实是,"一大"13名代表中,竟然有5人为湖北籍,他们是: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他们在时代洪流中涌现,后来却经历了各自迥异的人生历程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80年前的7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名代表秘密聚集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凝聚了一批湖北籍共产党人的贡献。他们在一大的13名代表中,竟有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5人之多,而且一大的一些文件  相似文献   

7.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11,(10):55-60
1979年7月2日早晨,85岁高龄的包惠僧起床后多有不适,晚上10点40分,包惠僧突然猝死在家中的床上,医生诊断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大量失血而死。由于包惠僧身份特殊,他追悼会的悼词很难拟定,在他去世20天后,即1979年9月22日下午4时,包惠僧所在的工作单位国务院参事室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包惠僧举行追悼会。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早期党员包惠僧曾于1922年6月至1923年9、10月间,在北京地区从事过一年多的革命工作。时间虽然短暂,却对北京地区革命运动尤其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包惠僧与北京地区党的活动包惠僧于1922年夏来到北京。他的到来并不是进京"高升",而是被迫的人事调动。包惠僧与当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张国焘素有不和。早在"一大"会议期间,张国焘主理党的财务,负责经费及其  相似文献   

9.
孟昭庚 《广东党史》2011,(10):38-40
包惠僧这个名字,现在对于一般的人而言并非耳熟能详,然而却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在历史上也曾风光一时。包惠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02,(11):4-5
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相似文献   

11.
刘婕 《党史博采》2007,(11):24-25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12.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另外,包惠僧作为陈独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人们对荷兰人马林多有了解,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尼克尔斯基却是个...  相似文献   

13.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包惠僧出席了中共"一大",这一点史学界已有定论。在中共"一大"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15.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出版物中,一般都说中共“一大”的代表为十二人,按地区分,计为: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广州:陈公博东京:周佛海但当事人回忆有不同说法。有回忆十二人的,也有回忆十三人的。回忆材料的分歧点,主要在包惠僧身上。现将各种不同说法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一大”一结束,包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回到长沙主持湖南共产党的工…  相似文献   

18.
正包惠僧,1895年1月15日(农历1894年12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东乡包家畈的一个农民家庭。包惠僧1920年加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正式开始革命生涯。作为一名党的早期革命活动的领导者,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党组织为止,这期间,包惠僧频繁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为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报道武汉五四运动1917年,包惠僧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按规定,成绩好、人缘好的毕业生可以留在一师附属小学教书。但包惠僧虽然成绩好,人缘却很差,虽然最后勉强留  相似文献   

19.
正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洋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来门7个地区共产党早期组织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了会议。中共一大会址,是幢石库门楼房,建于1920年秋。当时为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出席大会13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