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8年秋,杨成武率领八路军独立一师为抗击日寇来到河北省的易水河畔,在易县妇救会工作的赵志珍随易县工作队队长向兼任军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汇报工作。赵志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给杨成武留下深刻印象。他后来又多次看过赵志珍演的话剧,听过她唱的救亡曲歌,领略了她多才多艺的一面。几经思索,他给赵志珍写了封表达爱慕之情的信。他写道:  相似文献   

2.
杨成武上将的婚姻很简单,又不简单。他的家庭很美满,却又遭到过许多不幸。在已经逝去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杨将军身先士卒,戎马倥偬,难得和家人团聚一次。如今,他和他的夫人赵志珍已经跨过金婚、钻石婚……在杨将军九十华诞前夕,记者拜访了杨将军的夫人赵志珍,并请她转达对杨老的问候,同时作了如下采访。记者:“‘风风雨雨几十年,海枯石烂意志坚。居家操劳人人赞,辅佐大事吾内贤。’这是杨将军在您71岁生日时,特意  相似文献   

3.
王鸿祯 《民主》2005,(10):37-37
今年教师节后迎来了我们敬爱的雷老的百岁华诞。我有幸参加了“雷洁琼同志百年华诞暨《雷洁琼画传》出版座谈会”,听到了几位领导同志的发言,对雷老一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她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在这里,仅就我与雷老的接触中受到她的教诲做点滴回忆,用以表达我对她的由衷敬意。  相似文献   

4.
牧惠 《民主》1998,(10)
5月12日,比合同规定的出版日期提前半个月还要多两天,《思痛录》的责任编辑丁宁女士来电话:已经装订出三册样书来了!约我一起到医院给君宜同志送样书。我真高兴!比我看见自己出版的新书高兴,比我第一次收到自己的作品印成的样书高兴。我在电话里不住地对丁宁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赶到协和医院,把两本样书塞到君宜同志手上,翻开封面让她看印在那上面她各个时期留下的照片,她和杨述、于光远合摄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来,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给她看过打印出来的校样,这本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极不寻常的书终于出版,仍使她高兴激动。她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当我初次拜访老红军刘英同志时,老人的形象出乎我的意料: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精神矍铄,很难看出她已年逾9旬……看着刘英同志饱经风霜的脸庞和那依然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样子,不禁联想起美国女作家海伦·斯诺在《续西行漫记》一书中对她的描述:“洛甫(即张闻天同志)的太太刘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身材顶矮小的人物,我简直想不透,她为什么在长征中,没有给大风刮走!她像知更鸟一样的活泼和伶俐……”这个问题,由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于80年代倾听刘英同志讲述长征的经历后解答了,他了解到中国老一代共产党人执著的信念和百折不回、  相似文献   

6.
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谢冰心与世长辞了。3月3日一大早,我便急忙赶往设在中央民族大学谢冰心同志家中的灵堂前致哀。灵堂原本是冰心生前的会客室,大约只有十五六个平方米。就是在这个房间里,我多次聆听过她的教诲。此时此刻她那轻倩灵活、含蓄不露的话语一幕又一幕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50年代,为欢迎一批日本教育界著名人士,在南京交际处的大厅里,我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一位60开外秀丽端庄、彬彬有礼、谦虚和蔼、气质不凡的女士。当时有人向我介绍说,她就是当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签字的大名鼎鼎的金女大校长、现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吴贻芳,我听到“吴贻芳”这个名字时,肃然起敬,这是我第一次见这位杰出的中国女性。80年代初民主党派恢复活动,我被吸收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说来有缘,那时民进省委的秘书长司晓南同志根据吴老的指示,要她到附中来找中共支部书记吴先桂同志,希望推荐几位同志加入民进,我和余仁同志由此便加入了民进组织。当时我们俩人都是教导处副主任。我俩当时对民进了解不多,但对吴老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觉得很光荣。  相似文献   

8.
韩树艺 《团结》2007,(3):53-53
5月10日下午4时,我收到团结报社长王大可同志发来的一条信息,突然一击,叫我惊呆了。信息全文是:“我们怀着同样的悲痛送别李玮颖,她对朋友的热情诚挚,对工作的忘我和投入,将永远记在我们心中。”我在办公室里呆呆地坐了好几分钟,不禁悲从中来,我不相信正值英年的她会走得这样快。  相似文献   

9.
电话接通了,传来了革命老前辈——赵烽同志温和而热情的话语:“你们要找我谈谈吗?欢迎。要谈什么?请出个题目让我考虑考虑。事先,请给我送几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来看看。”六月的一个下雨天,她在家里的书房兼客厅里接待了我们。只见这位年逾七十的老干部,精神矍铄、和蔼可亲,显示出她为人平易和热诚。我们坐下以后,赵烽同志乐呵呵地说,“我长期从事群众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感情哩!现在我退居二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老干部委员会副主任。去年,中国社科院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筹备  相似文献   

10.
我在江青身边工作的几年里,有三次看到她真诚地伤心流眼泪. 1968年11月份的一个晚上,北风飕飕地吹摇着无叶的柳枝,天空中飘撒着零星雪花.江青吃过晚饭,叫我打电话给姚文元,"文元同志,一会儿,江青同志到17号楼去看电影,如果你有时间,想看的话,江青同志请你跟她一块看,如果没有时间,不想看的话,也不要勉强."  相似文献   

11.
“一二·九”运动61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全国妇联妇运研究所的金平同志向我推荐:“陆璀和姚依林、黄华、黄敬等都是当年‘一二·九’运动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可去请她谈谈革命传统。” 经过联系,我采访了陆璀同志。  相似文献   

12.
提起王品素教授的名字,人们就会联想起她培养的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何纪光、顿珠次仁、傅祖光、古兰、高娃、曹燕珍……40年来,她一心扑在民族声乐教学上,现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最近,她带领上海音乐学院赴渝演出团来到山城,趁演出空隙,我慕名到住地访问了她。 “这次来重庆,回到阔别已久的战斗过的地方,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来以前的几个晚上,我已经睡不好觉了。”王品素细言慢语地向我述说着。 1940年,她17岁时就来到大后方的重庆,直到1947年。她一直在南方局邓颖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做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10月,在党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厂长有权给有特殊贡献的职工晋级”的规定,今年六月,我作为厂长,第一次行使这一权力,给各方面工作成绩卓著的十七名职工晋升一级工资,其中包括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厂党委宣传部部长全学倩同志。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给宣传部长晋级呢?这里谈谈我的几点想法。给宣传部长晋级,是对她本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全学倩同志一向是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在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她注意加强宣传工作,又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党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和一位烈士后代去看望革命老前辈——帅孟奇同志。帅大姐今年已94岁高龄,仍思维清晰,待我们热情得很。当她忆起和邓颖超、康克清同志亲切交谈的情景时,心情很激动。据她的秘书介绍,帅大姐离休后有个心愿:为了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长治久安,一定要把关心下一代作为自己的使命,满腔热情地从事革命传统教育。帅大姐是党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她那简朴的会客室里,我们看到墙上挂着10多幅由战友们赠给她的书画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何香凝同志84岁时亲笔绘制的红梅画卷、唐天际将军书写的陈毅同志的名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待到雪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世纪前出生在湖南洞庭湖畔的帅孟奇走了,她曾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1996年元月3日看望百岁华诞老人帅孟奇时,微笑着对帅大姐说:“祝您健康长寿!”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送给老人的花篮绸带上写着:“大义凛然,爱憎分明。”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的帅妈妈很不容易,她受的苦最多,被敌人灌过煤油,坐过老虎凳,可她的寿最长。”作为一个在党内、在全国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革命老人,大姐还有另一种难得的美德。即她关心同志比关心自己还重。她以慈母般的心,关怀和抚养革命后代,把她的爱  相似文献   

16.
采访上任仅半年的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帼英同志,主要是想了解我国妇女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同时也想知道有关她本人的情况。因此,“三八”妇女节前夕,当我们在张帼英同志那间兼作会议室的办公室里落座后,谈话就从她以前的经历开始了。“我以前并未专职搞过妇女工作,而是长期在基层抓党的工作。”今年四十八岁、剪着齐耳短发的张帼英  相似文献   

17.
力平 《瞭望》1992,(30)
邓颖超同志去世,我和许多同志一样,心中充满哀伤和怀念。 邓颖超同志是革命的老前辈,是长辈,但是大家都习惯地称她为大姐。邓大姐这个称呼,即包含有十二分的敬意,又含有非常亲切之  相似文献   

18.
余玮 《党政论坛》2012,(6):56-56
1988年9月,陈慕华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妇联主席。此前,当中央领导同志找她谈话,推荐她为全国妇联主席时,她曾惊讶地问:“你们是不是选错了人?”在确信她要担任此职后,陈慕华曾经幽默地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妇女工作,这回可是‘赶鸭子上架’。”  相似文献   

19.
瞭望哨     
《瞭望》1985,(20)
如此“方便旅客” 湖北 叶达泉 四月份到北京出差,托运了两件行李,我下车以后到车站行李房去提取时,服务员同志说:“交八角钱!”我忙问道:“什么钱?”“搬运费!”她回答得很干脆。我想这点东西用不着他们来搬,于是说:“我自己搬行吗?”“不能进!”她有点不耐  相似文献   

20.
马玉英,一位外表极为普通的中年女同志,个头不高,衣着朴素,和我想象中的能干的副区长很有些距离。但一经交谈,她的快人快语、直爽、实在便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马玉英同志在银川市市郊区任副区长长达九年,一直到2002年夏天她当选民进银川市委会主委后,始辞去这一职务。马玉英当区长,说实话,办实事,勤勤恳恳为百姓操劳,赢得了银川市市郊区各民族群众的信任,也得到上级机关的肯定。我们的交谈就从她多次获得上级奖励说起:“我听说,你这些年来,多次获得奖励,有全国的,自治区的,也有银川市的;有发给你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