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体化的界定与东盟一体化 (一)一体化的界定 根据<辞海>的定义,一体化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一,由美国学者多伊奇(Karl Deutch)在1957年提出.其核心是系统功能主义,强调研究系统共同体的系统交互作用和特殊功能,主张通过跨国渠道,采取共同措施,在特定领域实现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围绕美国霸权帝国衰落问题,西方学者论著甚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知名学者戴维·S·梅森的力作<美国世纪的终结>(中文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9年4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的持久研究兴趣缘于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也因为民族主义具有既对人类的安全、公正等最深层的迫切要求作出积极回应,又引起世界性的动荡和人类之间的大规模兵戎相见的两面性.在对民族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方面,西方学术界显然走在了前面,但国内学术界对之的了解和研究似乎并不很透彻.西方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研究可以分为19世纪、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和自20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天的三个阶段.当西方的民族主义研究进入第三阶段之后,各种不同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应运而生,这对依然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有着重大影响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运动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东西方文明的影响,特别是18-20世纪初大量吸纳借鉴西方文化.俄罗斯著名学者阿列克谢耶娃2007年在莫斯科出版了<18-20世纪初欧洲新事物在俄国的传播>(有外文部分未做)一书(以下简称<传播>),该书运用传播论理论,对这一时期欧洲文化向俄国传播的途径、机制、特征及结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卓有新意.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惊闻著名学者、学界楷模姜长斌先生仙逝,<西伯利亚研究>编辑部和全国苏联史、中俄关系史学界的工作者一样,感到无比的痛惜.姜长斌先生早年曾工作于黑龙江省,是我国苏联史和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西伯利亚研究>的重要作者和长期读者.2004年他曾为<西伯利亚研究>题写了"推动中俄友好、造福子孙后代--<西伯利亚研究>创刊三十周年谨志"的贺词,并始终关心和支持<西伯利亚研究>的发展.值此悲痛时刻,我们发表姜长斌先生的弟子和同事左凤荣教授的纪念文章,以表崇敬与怀念之心.  相似文献   

6.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已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面世.这套系列通史是西北大学"二一一工程"建设项目,同时是中国中东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阐述了中东18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演变,共13卷:<阿富汗卷>、<沙特阿拉伯卷>、<以色列卷>、<伊拉克卷>、<巴勒斯坦卷>、<土耳其卷>、<伊朗卷>、<埃及卷>、<叙利亚和黎巴嫩卷>、<也门卷>、<约旦卷>、<塞浦路斯卷>和<海湾五国卷>.<中东国家通史>的作者都是在相关领域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多年的学者与专家.这套系列通史的问世,标志着在中国有了一套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东国家通史.纵览这套系列通史,笔者尤其感到它有下列两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徐世澄所著<卡斯特罗评传--从马蒂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以下简称<评传>)一书的出版是中国学者对菲德尔·卡斯特罗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部著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俄罗斯转轨过程中,国内学术界对俄罗斯宪政问题一直比较关注,相关的论文与著作也比较多.由杨昌字和陈福胜两位博士共同撰写的<俄罗斯社会转型与宪政之路--文化哲学的视角>①(以下简称<宪政之路>,从宏观的大文化视角对俄罗斯宪政给予一种整体性的关注,拓展了研究的视野,特别是在研究范式和基本观点上较以往的学术研究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谭索先生的大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以下简称<毁灭>),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不到3年,该出版社又推出了谭索的新作<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以下简称<灾难>).两本书,对苏联解体前后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称之为姊妹篇.本文拟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中东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在该地区国家政治权力、文化身份被淹没的情境下,出于难以割舍的中东情结,爱德华?萨义德十分关注在中东发生的或者影响中东局势的重大事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又指导实践,因而备受世界各国政界和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萨义德对<戴维营协议>、<奥斯陆协议>、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中东重大事件的思考与论述,指出萨义德的中东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对西方帝国主义、东方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批判,而是开始探索相关问题的出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人权与国际关系”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于5月17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社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外交学院等高校以及外交部、中联部等国家机关的中青年学者和外事工作者共40多人,从人权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历史、人权在外交政策中的表现及对策两个方面,分别就人权与主权的相互关系、人权的国际机制、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观念及政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在首都学术界引起较…  相似文献   

12.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许多学者认为 ,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 ,应该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国际政治学。然而 ,在中国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毕竟才一二十年的时间 ,面对已有近百年国际政治研究经历的西方同行 ,中国学者要提出自己的国际政治理论谈何容易 !但近一二十年来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奋起直追 ,在国际政治学领域辛勤耕耘 ,苦苦探索 ,已经“基本具备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即王逸舟先生所讲的“学科建设的强烈意识、批判借鉴外国经验的审视意识和探索中…  相似文献   

13.
<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①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的学者许新、陈联璧、潘德礼和姜毅倾其心智,共同撰写的.苏联解体以后,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陆续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集.因此,当我品读这部专著时,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专著显然吸纳了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许多精神营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这部专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结构的严谨性和立论的求新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一以贯之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地缘政治学是公认的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学派两大支柱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实践价值.李义虎教授新著<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以下简称<地缘>)站在学科整合、理论发展和回应现实等高度.  相似文献   

15.
苏联演变曾经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历史之谜”。十余年来,国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学术界纷纷著书立说,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著作和文章。当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许多评论也未必切  相似文献   

16.
自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形成开始,欧美等西方国家便主导了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鲜有东方人的身影,而西方学者发现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中国这一发展中大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的外交实践.因此,以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国际关系学者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构建一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过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用以解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和平崛起以及在东亚地区的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28~29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体系转型与中非合作论坛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北京周报>等机构的官员、学者、记者等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印两国政治发展模式的比较上,西方学术界早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威权国家表示肯定、对印度民主制度持怀疑态度。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两国在经济上的崛起,西方学者总体上对中国政治体制持批判态度,而对印度民主政治给予肯定。但在政府效率、责任政府、腐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都发现印度的民主政治并不比中国政治模式更优越,甚至其绩效落后于中国。西方学术界在中印政治发展比较中的悖论揭示了以自由的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实质这一结论存在的严重缺陷。对中印两国而言,扩大高质量的政治参与和建设更具回应性的政府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议题。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最初的行为主义革命推动国际体系论的勃兴开始,国际体系逐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和研究重点.本文对国际体系理论主要的学者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卡普兰、辛格等的行为主义研究到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继而到基欧汉的自由制度主义与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体系观.这些理论流派对国际体系提出了不同侧面的见解和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国际体系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清才和高科等作者新著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一书.这是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吉林大学从事东北亚政治研究的学者们经过多年努力推出的开拓性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