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总结其经验,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发展对策,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迪雅 《实践》2010,(10):34-35
<正>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积极优先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做  相似文献   

3.
毅松 《实践》2005,(7):20
加快发展,是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 议关注的核心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把进 一步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任 务,提高到了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在 会议上提出:“我国有22个人口在10万 以下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部地区和边 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贫困 问题更为突出,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加 快发展。”在此之前,国务院还通过了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这些充 分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 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并制定了扶持 发展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突出特色。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5,(7):F004-F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人口580万。其中回族人口20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4%,其他33个散居少数民族人口3.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0.6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我区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或以上水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人口较  相似文献   

7.
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与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关系总体和谐的大格局下,影响民族团结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云南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中国梦"不仅是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实现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秀芬 《实事求是》2013,(3):101-103
30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在阿克苏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破解阿克苏民族工作面临的问题,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构建阿克苏和谐民族关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阿克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建议》绘制了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美好前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步伐。我国少数民族80%以上的人口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75%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和牧区。“…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2,(11):15-18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民族工作极不寻常、奋发有为的10年。10年来,我们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开辟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局面,民族工作在理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10年来民族  相似文献   

12.
陈家柳  俸代瑜 《实践》2004,(5):20-21
我国的西部,包括川、滇、黔、藏、渝、陕、甘、青、宁、新和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人口2.8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西部地区的重要特点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最多;民族文化最富集、多样性最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开发西部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与治理生态环境,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与共同繁荣,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人口较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引人关注,如何摆脱贫穷也成为每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心中的希望。本文对人口极少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制约人口较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外因进行分析,针对制约因素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克明 《当代贵州》2004,(12):38-39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找准制约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各种矛盾和障碍,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加快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共同繁荣,有利于发挥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有利于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信任和学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分析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体现,更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必备基础.深化民族和谐研究,则是新时期民族理论学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保剑 《支部生活》2009,(9):28-29
鲁甸县总人口41万人,有回、彝、苗、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却金扎布 《实践》2007,(2):17-18
加快发展,是民族地区改变面貌、缩小差距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这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建设、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已有很大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加。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20.
“十五”以来。尤其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发展专项规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循化县以专项规划为龙头,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要。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了“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扶持撒拉族发展专项建设规划项目共有193项。总投资6746.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237.4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08.8万元。投资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项目60项、道路交通项目39项、社会事业项目90项和旅游市场建设项目4项。为切实扩大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成果,提高项目效益,循化县在落实人口较少民族各项政策的过程中。积极整合交通村道硬化、扶贫整村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