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支柱之一,其目的就是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允许个人收入合理差距的存在,又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因此探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寻求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几个问题赖德胜关于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段话实际上包含着三方...  相似文献   

3.
简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庞立平,朱艳秋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所;医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其存在的前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联合劳动,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只要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方式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就必然存在和发生作用。按劳分配作为调节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式,要求在公有制企业中以劳动的质和量作为劳动者获得个人消费品的最一般依据,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也总体上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如何实行按劳分配,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但是事实上,当时中国还是个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个人收入均等化程度很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6.
彭月英  李红雁 《求索》2005,(9):21-22
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制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它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不仅对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个人收入分配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从否定平均主义、肯定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到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都在实践上保证了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价值取向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逐步实现。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与实…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国家而言,所有制结构决定其基本分配制度,而国家基本分配制度决定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演变及伴随的个人收入分配变化的实证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收入公平问题的根源.目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注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范畴。关于在分配制度中体现效率与公平,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和文件中,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报告中明显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既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它包括市场初次分配和收入调节两个层次。市场初次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价格在收入分配中发挥基础作用,个人的收入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市场价格。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收入以劳动力要素报酬为主,劳动力素质差异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政府运用收入调节措施,对个人收入实施公平有效的调节,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和突破。但是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对按劳分配已经论述详尽,对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一直持批判态度,因此,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新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汪春阳 《人民论坛》2010,(6):258-259
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原则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我国在具体分配实践中也表现出差异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结构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原则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我国在具体分配实践中也表现出差异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结构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分配制度,应该而且必须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坚持和实行。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这一原则又必须有之相适应的具体原则,以保证它能在现实的基础上得以真正贯彻。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的更全面的概括。对社会主义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人们并不陌生,但对...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划分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三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六种具体形式,其他分配方式也有按风险分配等多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包括按劳分配,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按劳分配内涵与外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内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在实施主体、分配尺度、分配对象、客体范围以及实现形式等方面都有了一些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新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从而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这些突破主要表现为:突破了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束缚,提出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观点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分配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在对按劳分配的认识上,曾经出现过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收入分配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工资制度的改革更是人人都很关心的热门话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社会分配结构及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结构变化。 一、分配原则和社会分配结构 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从分配的性质和原则来看,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因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严格区分按劳分配的本质与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当作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也不能把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当作按劳分配的本质固守,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制度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理论是通过两个层次来实现的,第一个层次:制度外层次,公有制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把劳动总量转化为价值形式,实现企业劳动总量与劳动收入的平衡;第二个层次:制度内层次,劳动者在公有制企业内部根据劳动的数量、质量、类型、贡献来分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加大再调节的力度,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再调节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即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之一,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对政府矫正和补充市场分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