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二重性存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形成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中西方哲学理论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内容.以辩证的、动态的立场看待人、分析人是理解人之为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高二第六课,讨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一框的内容时,有几位同学相继发言,对框题提出异议,说:“人的自然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人的自然性,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延续,也就没有了人的社会性。所以,人的本质属性应是自然性。”有的同学进一步举例加以证明:40多年前,有一支国外的登山队,在攀登高峰途中,身陷雪崩后的绝境,面临水尽粮绝、生命垂危之际,发生了有的队员生食病弱的队友以求生存的惨例。这说明人有生存和自我保护的天性,人的自然性制约着人的社会性,自然性是人的本性。有的学生对这几位同学的观…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类”存在 ,人只有由自然性、社会性向精神性发展、提升时 ,才能成为完善的人。“类”精神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质的关系 ,关心人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 ,追求人性发展与完善的超越精神。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危机和迷失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之时 ,发展人的“类”精神 ,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人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成为一个热点。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等诸多缘由,人们对人权认识不是因于已有的成见,就是照搬西方的人权理论,在认识上尚存在某些误区。本文试就人权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征作一些探索性的论述。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权就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作为一种权利,人权是与其主体-一人(整体的人类与个体的人的统一)相生相伴的。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但人的社会性是以自然性为基础的。纯自然状态下的人不具有社会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5.
人性问题是中西方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人性中的自然性是人生存的基础,社会性使人区别于动物。人性与法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比较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阐释,有助于理解法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将合理性与合目的性融入法的创设与运行中,国家法就趋向合正义性,追求人类的共同善才有可能。社会主义法应体现人的本性和社会的文明发展,兼具真善美之精神并统一于合正义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包含三个维度:人是自然存在物、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马克思主张通过从对宗教的批判上升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条件成熟时进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本质复归。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在当代对人的本质复归的途径、过程以及如何看待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复归的关系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总概念,论证了人性的现实性在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性是人的本性,人性的具体性在于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统一性,人性的历史性在于生成性、变动性、发展性的过程性,因此,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的同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真正特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与人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特性理论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理论、人的类特性理论以及人的需要理论。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人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要求人的现代发展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现代性发展 ,具体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幸福观几乎是所有学科都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哲学视野里,幸福理念和人性理论及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怎样理解人的需要和幸福?答案还根植于怎样看待人的尊严和价值,怎样认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等等。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存在物 ,人之本性即人性很难像以往思想家们那样用善或恶、自然性或社会性或其它某种概念、范畴界定之。人性具有自为性、社会性、可变性、复杂性和选择性等特点。研究和把握人性诸多特点 ,对于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科学有效地改造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管理的人性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包括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个方面,人性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方向是趋向人性的升华人本管理正是顺应人性变化方向的管理。人性善恶的存在在于人的行为结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人本管理在抑恶扬善方面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与其所反对的“公共人”假设一样,都是一种极点式的人性假设,它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必然存在限度。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来看,人性是介于绝对自利与绝对他利两个极点间,是一定条件下的“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相统一的“线段式人性”。按照“线段式人性论”,公共管理中的人应是对多种利益权衡的“比较利益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方法,具体体现为抽象性和现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批判性的二重逻辑交织并存的科学分工理论。首先,社会分工是抽象性分工和现实性分工的逻辑交织,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存在的两种样态;其次,社会分工是自然性分工和社会性分工的历史统一,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体现的两重维度;最后,社会分工是肯定性分工和批判性分工的价值并置,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具有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马克思对之的追问一生都没有停止探索,而且其追问本身也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清晰的过程。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规定是马克思水到渠成的思想结晶。这一规定亦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物质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人的本质的实现亦是在马克思描绘共产主义图景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的。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历史中人的需要●聂文军一需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人的需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具体,就其性质而言,社会历史中的人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同时又带有主观的色彩。首先,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人作为生物的自然性存在,其吃、喝、住、穿等基本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6.
对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66页“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节,在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一目了然的问题,用不着教师再讲;二是对人的社会性并不理解,表现在学生不能顺畅地说明理由,只能按教材上所列条文,生硬背出。对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观点,不信服。对这一节教材的编写应如何改进,我们的建议有:  一、人的社会性阐述要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人的社会性不必从人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讲起,可以参照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的思路。先讲人活着,首先要饮食起居,然后才…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管理活动的崭新理念.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注重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两方面需求的满足,着力培养人的主体性,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林晓妹 《新东方》2010,(4):72-76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之心,正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产生感激并表达出来,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融合了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高级情感。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视野中的幸福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幸福观几乎是所有学科都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哲学视野里,幸福理念和人性理论及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怎样理解人的需要和幸福?答案还根植于怎样看待人的尊严和价值,怎样认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等等。  相似文献   

20.
说谦虚     
顾英武 《创造》2004,(8):46-46
据悉,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进入考 为的诚实守信,之所以会滑落,其深层次场之前,都要签定一份承诺书,保证考试 的原因是信仰的失落,诚信危机的背后是时不作弊。大学生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 信仰危机。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把自己材,社会各领域的开拓者与创造者,当他 托付出去的愿望,是人的社会性覆盖人的们在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要用自己 自然性的行为。人生是否建立了信仰,表的人格来担保行为的规范和守诚,这当 明着人的社会化是否完成与健全的程度。中折射出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严肃的 人天生具有自然性,它和人的社会性是对重大场合,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