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方式的理性化是商工文明的首要特征。商工文明时代推崇、普及理性思维,使商工文明社会在获取、积累、普及对外界事物的真理性知识方面和高效率地组织生产、生活、追求物质财富方面都远远超越由非理性思维占主导的农耕文明社会的相应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恒山 《人民论坛》2010,(11):19-2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不同的文明形态发生联系、碰撞、交锋时,就会有优劣之分。那种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能够形成更安全的社会生活秩序、能够提供更公正的社会服务的文明系统是较先进、较优越的文明。先进文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展、扩张,以至排挤原先较为落后的文明,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转型。就像农耕文明产生后不断地排挤积压采集、狩猎文化一样,商工文明一旦产生就不断排挤积压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4.
当不同的文明形态发生联系、碰撞、交锋时,就会有优劣之分。那种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能够形成更安全的社会生活秩序、能够提供更公正的社会服务的文明系统是较先进、较优越的文明。先进文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展、扩张,以至排挤原先较为落后的文明,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转型。就像农耕文明产生后不断地排挤积压采集、狩猎文化一样,商工文明一旦产生就不断排挤积压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5.
李华 《世纪行》2013,(5):22-22
一、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新型城镇化,"新"在发展理念和方式。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应该贯彻到城镇化的生态文明过程与行动上,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体制和行为。应该在思维模式和理念上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经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演进后,新世纪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艰难抉择,而生态文明是新世纪人类的最佳抉择。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在思维方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生态化以及消费方式生态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将生态文明贯彻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以制度保护生态。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可从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经济制度、经济行为三个维度来设计具体的融入机制: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的生态化——生态经济观的确立;经济制度的生态化——经济政策、评价与生态价值的融合;经济行为的生态化——多元主体的行动优化。  相似文献   

8.
涂江波  龚舒 《湖湘论坛》2010,23(3):9-11
<正>作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思维方式生态化将趋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态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与人类目前正在致力于建构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这种生态化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的一种"生态思维"。  相似文献   

9.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新型的理性观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理论领域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更新,使法治建设更加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在实践领域凸显了生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法律的质量。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理念层面树立法治思维,审视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和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在方法层面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融合而成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2.
王光荣 《前沿》2008,(7):170-172
社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公众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能力。因此,要充分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孙润秀 《前沿》2010,(7):176-178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生态教育不仅是使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肩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基本面貌。梳理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在肯定人与自然差别对立的基础上立足于人与自然的一体相通,它是有机整体论思维、直觉辩证思维和中和循环思维;"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差别对立,它是机械还原论思维、线性分析思维和主体论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各具优点与不足。以"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主融合"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并在双向融合中构建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层面为我们应对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明市民明理友善 近年来,舒兰市在提高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同时,提出了文明教育应从小抓起,把礼仪教育、环保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并成立了“明德学堂”大讲堂,开展和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而使文明道德教育进入课堂,并向家庭、社会延伸。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还组织编印了《文明市民手册》,制订了《文明市民公约》,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文明形态跃迁与思维方式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明形态的跃迁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存在着一致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伴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跃迁,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其轨迹表现为三个基本趋向:从主客二分到主客相融;从机械还原论到有机整体论;从价值单一性到价值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源泉;生态文明观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追求的目标,系统思维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文明类型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伟  马树功 《求索》2011,(4):93-95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要性在于:由于任何文明类型在整合结构上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偏向和问题。所以科学发展观是整合经济主导型文明和政治主导型文明的相关资源,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积极扬弃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内涵:它理性界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使发展成为人的自觉性活动;它体现了一种"长时段"的思维方式;它倡导发展伦理;它是一个有机系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河北省承德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以共建共治共创共享为落脚点,全面实施“文明承德·你我同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养犬、烟头不落地、文明优质服务、网络文明、文明承德志愿服务”十大行动,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系列活动蓬勃开展,通过塑造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城市生活质量和文明品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生的历史性及时代表征、文明内容的导向性和道德表征、文明进程的主体性和现实表征、文明表现的层构性及多样化表征。在新时代,认识恩格斯文明观,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文明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