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从经院哲学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人的理性经历了一个由认识上帝的工具到黑格尔哲学中取得上帝身位的演进过程。本文在追溯这一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康德、实证主义、尼采等对理性局限性批判,提出尼采所谓"上帝死了"中的上帝,要么是依赖理性论证的上帝,要么是取得上帝身位的理性本身。据此,文章认为,"上帝死了"不是信仰的终结,而是理性与信仰分野的明晰,并敞开了人们探寻理性和信仰问题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上帝是全能的吗? 中世纪时,西方神学家们都宣传: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当时有个神学家正在某村宣传上帝全能的思想,有个智者走过来向他提出一个问题: “先生,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上帝是全能的,当然能创造这样的石头”。神学家说。“那么”,智者问:“既然上帝创造的这块石头,自己也不能举起来,不正说明上帝不是全能的吗?”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上帝”是最时髦的词儿。您走进商店,顾客是上帝;上了汽车,乘客是上帝;打开报纸,读者是上帝;坐在沙发里看彩电,更是舒舒服服的上帝了。君不见,屏幕上的那位漂亮小姐,当被问及驾驶租赁汽车的感想时,回答道:“感觉像上帝一样!”讲得婉转动听,动了真情,一时间,似乎大家都成了上帝,不禁有些飘飘然。可是,每每看到这里,笔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从何时起,为上帝服务成了比为人民服务更响亮的口号了呢?而实际上,大凡那些崇奉您为上帝的地方,总是吸引您大袋小包购买高档商品和享受之处。当您去买油盐酱醋腌咸菜、针头线脑小百货、斤饼斤面馒头儿时,从店家脸色绝看不出自己是上帝,反而会有一种在乞求施舍的感觉,哪敢奢求什么“微  相似文献   

4.
刘俊 《前沿》2013,(22):45-46
本文以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为依据,首先简要分析了笛卡尔的六个沉思的内容和结构,其次探讨笛卡尔哲学中的理性与上帝,提出了崇高的理性和两面的上帝的概念,最后论述两者之关系即理性来源于上帝和上帝屈从于理性.  相似文献   

5.
银行不再把客户当“上帝”了,也许它们从来就没真正把客户当过“上帝”。这一次它们就是要打劫“上帝”。  相似文献   

6.
谁是上帝     
云溪子 《小康》2012,(7):110-111
耶和华无所不能,众人求他,于是他成了众人的上帝;今天的生活中,众人有所求的人,才是上帝上帝,是基督徒心中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神。可如今,许多与基督教根本不沾边的地方,却常常请出上帝。譬如医院大讲"患者至上"。既然至上,那患者就是上帝了。商场里更是明言张扬"顾客是上帝"。起初听起来,觉得心里很明白,这大概是说,救死扶伤是医院的最高宗旨,医院、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患者服务的;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转移……可是,到医院看看病,到商店买买东西,便使人变得糊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在论证“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一命题时,曾经采用过数学上的反证法。他说,在宗教信徒的眼中,上帝是万能的同时也是善良的,上帝愿意并且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既然如此,如果上帝愿意但不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这就说明上帝并非万能━━这与它的本性相矛盾;如果上帝能够但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这就说明上帝并非善良━━这也与它的本性相矛盾。如果上帝愿意并且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为何在这种情况下世间仍有丑恶呢?由此可见,“上帝是不存在的”。 由此想到,我们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可以运用一些数…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种缺乏弱者参与的博弈,存在着演变为上帝和狼群进行谈判的危险。有个寓言,讲述的是由狼群开会,制定羊羔和狼之间交往方式的荒唐故事。这种现象现在是少了,比较多的是由上帝和狼群进行谈判,也就是进行一场博弈来制定规则。如果上帝强大而仁慈的话,那么羊羔们多多少少还能有一些活路,但如果不幸地出现狼群强大而上帝迁就的话,那羊羔们就倒霉透顶了。即使真正强大的上帝也未必能充分保证羊羔的利益,因为狼群和羊群一样是上帝的子民,如果谈判桌上只有狼群们饥饿的申述,没有羊羔们求生的哭诉,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上帝的立场不会发生倾斜。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客户就是上帝”,与上帝沟通当然不可轻视,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先秦上帝崇拜成为历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前代研究者提出:上帝是由部族祖先神演变而来,先秦时期华夏各部族在政治上处于独立状态,他们都有本部族的祖先神兼上帝,商周易代之后,周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伪造始祖降生神话或宗教改革,把商部族的上帝变成了自己的上帝,以掩盖自己的暴发。本文从宗教理论、先秦历史文献、政治格局和部族始祖降生神话解读四个方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证明前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一、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基督教的信仰以圣经为基础,主要有:1、信仰上帝在基督徒看来,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上帝是人自身及其所处世界神秘存在的终极源头。2、信仰原罪基督教的信仰认为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原祖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12.
上帝成为法官 ,这怎么可能 ?但是 ,在《圣经》中记载的“末日审判”中 ,上帝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现实世界即将结束的日子里 ,上帝在“约沙河谷” ,审判一切死人和活人 ,蒙救者升入天堂享永福 ,受罚者堕入地狱受永刑 ,魔鬼被丢入“火湖”受永罚。上帝的审判是以基督教教义为依据 ,以信徒的精神和思想为审查的重点。可是精神和思想是在人体内部孕育着的 ,同时它又瞬息万变 ,上帝怎样裁判呢 ?作为法官的上帝是会偏好大陆法系的庭审方式 ,依据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所不知的禀赋来进行查证和裁判呢 ?还是仿效英美法系的庭审方式 ,采用对抗制 ,让双…  相似文献   

13.
传说中,上帝养了两只可爱的兔子,一个叫“事业”,一个叫“家庭”。一天,上帝问女人:你喜欢哪一个?女人左看看,右看看,任何一个都不忍放弃,于是她请求上帝:我可以都要吗?上帝说:可以,不过,从此你要学会奔跑了……  相似文献   

14.
彭富明 《前沿》2010,(5):183-186
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理性的哲学沉思被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所替代,上帝成为最高正义的化身,社会正义的来源与评判者。自然的归隐与上帝的凸现,标志着以上帝为核心的神学正义时代的来临。神学正义理论经历原初的朴素阶段、中间的系统阶段、最后的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而发展起来,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各具特点构成神学正义理论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浮士德》中格蕾辛通过虔诚的信仰得救,她死后作为上帝派来救助人类的赎罪天使把浮士德引入天堂,体现了新教中提倡的信仰得救和上帝通过给予人一种他救,使信仰者最终成为上帝的选民,格蕾辛这一形象丰富了作品的神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按西方神话说法,人是上帝造的.可是,上帝有时难免打瞌睡,出现失误,这时造的人,就极其无奈地带上了天生的缺憾.身有缺憾的人,常常会在心里埋怨上帝的失误,但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勇敢地付出数倍于常人的毅力和缺憾博弈,矫正上帝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 《创造》2006,(9):142-142
"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上帝吾不得而知之,至于野兽,则据说,成群结党者多,真正孤独者少.  相似文献   

18.
上帝概念是康德哲学中尤其是在其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一个道德概念。这个概念对康德伦理学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调节性和构成性作用,这显示了康德伦理学的神学向度。但上帝概念对康德伦理学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即神学服从道德的需要,上帝服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欧洲人用“理性”赶走了“上帝”,而理性仅仅作为一种批判的方法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它并不能代替上帝来支撑目的、支撑理想。  相似文献   

20.
人家“老外”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就说顾客,我们不是也在大讲特讲“顾客是上帝”吗?可谁有过“上帝”的感觉?谁有过“上帝”的礼遇?拿退货来说,上帝”根本连想都不敢想!至于错过公共车,一个电话打过去公交公司二话不说就给你弄辆专车,更是做白日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