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君道政治思想,惜乎前人多不察。三代圣王之道是为船山心目中理想的君道典范,包括取天下以道、扶进人才、能安敢言者和从容调御几个方面。三代以下君主之治道当效法三代之王道,并因时损益和斟酌,君主之政治品格、知人之哲、用人之道、纳谏之道、辱大臣为辱国及立嫡与豫教并行等是为君主理政之道,即为君之道。王道在本质内容上仍然属于君道。王夫之之重视为君之道,一来在于他仍未走出"圣君贤相"之政治理想,二来是为将来社会提供治道之借鉴,"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是十七世纪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哲学代表,其著作和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重要地位。 湖南是王夫之的家乡。“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耳”!(刘献廷:《广阳杂记》)刘献廷于一六九一年(王夫之去世前一年)访问衡阳时就当时见闻所发出的对王夫之学术成就的赞誉之词,不免夸张,但非无据。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初三《坚持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一框中关于“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知识点之前,了解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模糊认识。于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布置学生做了三件事:(1)向父辈们调查,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的存在。(2)你是否相信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取得充分的证据。(3)充分准备,课上开展一次世界上究竟有无鬼神的辩论会。一、学生迷信鬼神的根源分析。经调查了解,学生迷信鬼神主要有4个根源:第一,从父辈们传承下来的。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中国农村广泛流传着关于鬼神的传说,使得农村孩子自然地接受了迷信鬼神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水家原始宗教鬼神观念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家是个典型的泛神民族,信仰的鬼神竟有七八百个之多。因此,相邻的布依、侗、苗、瑶、汉等民族称:“水家的鬼多。” 在水家的鬼神观念中,其显著特点是:鬼与神不分,神与仙不分。鬼,水语称为“忙”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阴阳对立统一是王夫之辩证法思想的“细胞”。它包含三方面内容:(1)乾坤并建。所谓乾坤并是指“太极乃阴阳固有之蕴”,而非“太极”独立于阴阳之外;是“乾坤并建以为首”,而非以纯阴或纯阳为始。作者认为,王夫之这些观点,从根本上堵塞了通往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道路。(2)阴阳相倚相函。王夫之强调阴与阳“两相倚而不离”、“两端”共“一源”,既否定了只知其二,不知其一的形而上学矛盾观,又反对了否认矛盾和差别的相对主义,而王夫之提出“非皆极其至而后反”的思想,更是揭示了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3)阴阳“合二而一者,即分一为二之所固有”。作者认为,王夫之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较接近于科学辩证法的分合统一观。  相似文献   

6.
吴琼 《新东方》2005,(1):35-39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理”的概念既具有对象属性的含义,又具有主体活动的含义。一方面,如《庄子·天下篇》所谓:“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①王夫之所谓“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②指的都是对象的特定属性,即事物的条理、法则,亦即事物的有秩序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就“理”的本源而论,“理”指的是玉,未理之玉被称之为“璞”,“理”是对“璞”的剖析、琢磨。从哲学的意义上说,“理”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相一致的。因为正是由于万物皆有其“理”,人才能认识到这种.“理”,并以自己的活动加以剖析,使之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7.
<正>我对柏格理和石门坎关注有四年时间了。柏格理是真正能够感动我们灵魂的人物。今天我想重点说两个问题:第一,一百多年来,柏格理精神像灯和光,是如何传承下来的?第二,今天我们讨论柏格理精神,对当下社会有什么意义?我把一百多年以来,柏格理精神在石门坎的传承描绘为四个核心人物。第一是柏格理本人,他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一个种火者,他把现代文明的火  相似文献   

8.
臧慧远 《求索》2011,(2):124-126
王夫之在继承孟子人性善和四端之说的基础上,从唯物的立场,对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性何以为善又何以有恶等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回答。王夫之认为人性本于"气",人性的本质是善的。在对人性论的发展路径上,王夫之主张"日生日成"、"习与性成"的人性发展观;在情与性的关系中,认为"心统性情"、"情才同原于性"。他扬弃了宋儒对人性的二元化的分裂,重新确立了性一本论。可以看出,王夫之人性论洋溢着一种变革和实践的精神,一种积极有为的向上的朝气,透现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这些都是王夫之在对孟子人性论诠释与改进的基础上,对人性论做出的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辩证法作为人类认识之网,它不仅必须有“纲”,而且需要有“目”。如果说,阴阳对立统一是王夫之辩证法体系之“纲”,那么,“一多”、“同异”、“有无”、“体用”、“动静”、“常变”等范畴,就是王夫之辩证法网上的纽结。作者就“一多”、“同异”、“有无”、“体用”四对范畴,进行了着重的论述和分析,说明王夫之在这些方面是怎样批判和继承前人的思想,又是怎样对之加以改造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管理概念的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管理的概念谈起 :重新审视管理人们习惯把管、理二字连起来理解 ,解释成管辖、处理、管制 ,或者说通过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 ,使不同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说通俗点就是管好管住 ,不出问题。这种解释实际上只解释了“管”而忽略了“理”。管和理的含义是不同的。管着眼于控制 ,即按照预定计划和标准把人财物管控在一定范围内 ,着眼于静态 ;理则是梳理 ,使之条理化 ,延伸其意义是指创造一种机制或“势” ,使人在这种机制或势中顺势而为 ,从而达到目标。好比大禹治水 ,堵是管 ,疏则是理。在管理实践中 ,我们更多地…  相似文献   

11.
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宇宙的动因问题,王夫之认为庄子"天其运乎"的著名诘问的答案,就存在于这一提问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找不到自然界何以运动的原因,那它可能就不存在这种原因。这里很明显的一点是船山否定了天地有耳目、手足和心思等与人一样的器官和功能,因此也就否定了自然界有神灵主宰的可能。王夫之并且强调指出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始终是一个"常"与"无常"的相对平衡过程,这一认识相当于后人所提出的动力学平衡原理。李约瑟认为这是在庄子之说的暗示下,王船山对中国科学思想史所做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第二个方面是王夫之非常关注道家特别是庄子论述自然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探讨和阐发。船山对庄子自然观念的阐发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天地万物皆因任自然,而无所成心;二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以气为其始基;三是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是一种循环运动。显示了王夫之对道家自然观念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识,是其自然观念中值得重视和借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易经》关于世界的判断《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周易·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在古人看来,《易经》在内容的广博上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在论道的深刻程度上,又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哲学书。朱熹《周易序》曰:易之为书,卦爻象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故得之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求索》2023,(4):178-186
王夫之针对清初颓靡的士风与诗风,以理学为基础,继承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结合心学的时代思潮,对传统诗学“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传统和明清诗学中的尚情传统进行了重新梳理。他主张情志合一,认为只有“贞志”“大欲”“公意”可入诗,并细致区分了四种不同层次的“意”,提出了“俱不在意”和“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的原创性命题。王夫之融合“志”“欲”“意”“理”“势”,构建了废虚返实的诗学精神和以主情崇正为主要特征的审美情感论。船山诗学中的“情”范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理论的契合点,其诗学范式、方法、格局和境界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术界都认为孔子的天道思想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把天理解成自然的天,另一方面又把天看成具有人格意识的天;一方面并不肯定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祭祀。事实上,孔子这种矛盾的天道思想并不奇怪,这一思想实际上统一在孔子的"神道设教"和"中庸"这两个思想下。"神道设教"思想使孔子立足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因而回避鬼神之有无问题。"中庸"思想使孔子对祭祀、鬼神、天命等都持一种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因而导致对孔子天道观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设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干千万,起点是一问”。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设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以下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设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在教学中,启发性的问题是很多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去挖掘。比如,讲“物质决定意识”时,可提出“既然物质决定意识,那么鬼神观念从何而来?如果没有鬼神,为何会有鬼神之说呢对这一设问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重新回顾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同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又比如,…  相似文献   

16.
试论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禁忌?东汉班固所撰《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曰:“阴阳家者……,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这说明禁忌一词在东汉或更早已经产生和使用了,并且从那时起,禁忌便与宗教,祭祀、鬼神有关。《现代汉语词典》对禁忌则作了概括性的阐述:(1)犯忌讳的话和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在易学和史学上均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其易学与史学又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就宇宙论层面而言,王夫之主张气化生成、变化日新。落实于动静观,成之为"动静皆动"的主"动"论。而就本体论层面来讲,"静"是对形上之体所处状态、情势的描摹,"动"则是形上之体的发用,故而王夫之又主张静体动用,以静蓄动。落实于社会政治,就需要以"静"统摄私欲影响之下的妄动、躁动,以确保社会朝着静定的方向良好运作。这种动静观对王夫之的史论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动静观的观照下,王夫之确立了史论奖静抑躁的立论特点,认为政治上的丧乱败亡均是由于躁动所致。基于这种认知,王夫之认为政治应以静为主,在制度上确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制度保障,保证社会朝着良好而静定的方向运作发展,以达到静民安政的政治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的努力,岳麓书社从衡阳王夫之十二世孙王鹏处得到一部标明为 “朱宏燎校”、“王夫之注”的《张子正蒙》手稿本。全书381页,虽纸面陈腐,且有虫蛀痕迹,但字迹大都还可辨认;字体则与向来被认为是王夫之手稿的《噩梦》字迹相仿,是否确为王夫之真迹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今天仍然存在。有的完全否定他,说他是“反动文人”;有的全面肯定他,连他反对农民起义的言论也说成是一种“保护色”。我们把金圣叹同早期启蒙思想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就是以求得对金圣叹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评价。 这里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指的是与金圣叹大致同时的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诚然,目前学术界对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这些人的评价尚不一致:认为这些人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只是一部分人。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把金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王夫之的伦理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评述。作者认为:王夫之伦理思想的生义观、志节观是以坚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为前提,并且是建立在朴素辩证法和进步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的。王天之对义利关系的分析,在一些方面已接触到了伦理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以爱国主义和“大公”思想为基石的君权相对论,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原则的突破。作者认为,尽管王夫之的伦理思想没有基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但却包含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