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补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诉讼补证制度的沿革补证,顾名思义,是指诉讼中当事人超出举证时限向法院提交证据的行为。补证与举证的区别主要在于举证时限上,举证是指在举证时限范围内提供证据的行为。①我国行政诉讼立法上最早出现有关补证的规定是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行政诉讼法,该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从语义学角度,立法上将“提供”与“补充”置于同等的可相互替代的地位,并且要求当事人是提供还是补充证据由法院决定,故“提供”与“补充”只是表述问题,二者含义是一致的。特别是此处的“补充”是…  相似文献   

2.
浅议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补证艾鸿举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为了使被告补证规范化,真正发挥补证的作用,本文拟就被告补证的概念、范围、程序以及对补证材料的运用作一探讨,以供同仁商榷。补证的概念和特征什么...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的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补证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合理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在不同类型的行政行为中当事人各方在举证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指出了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补证行为存在的合理空间,并进而从前提条件和法律后果两方面提出了规范被告补证行为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并且对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和解也未作规定,然而实践中和解普遍存在。行政诉讼和解存在的有力依据为:现代公共行政已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和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外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进而分析了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我国行政诉讼和解成立的具体法律要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制度,但对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则未作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解释》)、《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等司法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从诉讼法理论和行政诉讼的特点来说,由原告承担一定范围的举证责任不但是必需的。而且也符合行政诉讼的规律。由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原告是否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及其如何承担举证责任均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对此问题有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行后,我国公民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愿望不断高涨,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案件也随之增多。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其保护的是诉讼中相对人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表达自由的一项重要权利。文章主要讨论的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的判决方式以及处理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翀 《法制与社会》2012,(27):139-140
本文从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查的标准着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行政案件立案审查的法定条件.结合具体的立案审查标准,分析平阳法院五年来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情况及该类案件的成因和所反映的问题,希望通过相关的立案审查工作可以做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权的最大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事人选择诉讼程序错误,法院应当直接移送案件至有权法院,而不是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为避免法院(或法庭)之间相互推诿或争权现象发生,也应建立和完善法院之间审判权移送规则,明确法院间相互移送和接收案件的责任;将法院之间以及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审判权争议,交由审判委员会解决则更为权威和高效,而不应由当事人通过上诉方式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0.
公证行政诉讼是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就公证行政诉讼的有关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一、公证机关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因此,行为的作出者是否属于行政主体,直接涉及到其是否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资格和人民法院能否对其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问题。从而,要回答对公证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首先要探讨公证机关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第三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确立的诉讼参加人制度之一。由于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是各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而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也有很大区别。但是,在行政诉讼实践中,人们对这两种第三人的异同往往分不清楚,特别是对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特点、种类、参加诉讼的条件,以及在诉讼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问题还有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我国目前有关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设计和法律规定正在走入一个误区 ,其制度的目的背离了行政诉讼制度控制行政权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初衷 ,表现为对证据合法性标准的不合理突破、被告行政机关举证认定规则的放宽和举证责任的不合理分配 ,这极有可能影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与承受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巍 《法学论坛》2001,16(1):93-97
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与承受制度,并明确了原告资格转移的前提条件及公民死亡后有权提起诉讼的近亲属范围等基本问题.但这一制度究竟保护什么,学术界并未作出圆满的回答,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析.文章同时就这一制度所涉及的某些特例型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行政纠纷都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程序、运用行政手段处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大量的经济行政法规,其中很多法规都有如果不服行政机关的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规定。如个人所得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专利法等等。这样,人民法院才根椐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始审理法律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可见,行政诉讼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拟就行政诉讼的特殊性,谈点粗浅看法。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取决于行政案件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行政赔偿诉讼外,不适用调解。然而,在行政诉讼实践中,由法官主持当事人就行政纠纷进行协商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的案件被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协调处理",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调解"。最近最高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为行政诉讼调解提供了法律依据,使行政诉讼调解实现了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法治实践的发展,《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被提上议事日程,而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诉讼目的的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诉讼心理的认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再次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界定和厘清行政诉讼调解概念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域外经验和当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视角对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行政诉讼种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行政诉讼及行政诉讼法之发达为举世公认。本文将对日本的行政诉讼种类进行归纳与分析,着重探析日本行政诉讼中比较重要的分类,以期读者对日本行政诉讼种类有详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范围的简称,它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司法审查权的界定,也是对行政相对人诉权的界定①。因此成为理论界与审判实务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拟在重新认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分析现行规定的困惑与局限,依据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广雅疏证》是王念孙的一部专著。最近得钟旭元《广雅疏证补》一文,读后深受启发,兹在钟文基础上,用殷周甲骨文、金文及秦汉铜镜铭、瓦当、刻石等材料再行补充,藉以证《广雅》所训,亦存商周之古义。事属初试,谨以此求教于训诂学专家学人。兹定凡例如下: 一、每一条目列一词,先列《广雅》原文。  相似文献   

20.
罗峰 《广东法学》2009,(1):70-71
行政诉讼中公证的事实也能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现行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定,建议《行政诉讼法》修改时予以明确。这对于提高诉讼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