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参政党意识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成员中有思想意识出现种种偏差的现象,因此,民主党派成员应当加强参政党意识。加强参政党意识的建设,就应当对民主党派成员加强历史、国情、世情、参政知识等的教育,使其相应树立历史、国情、中国特色、参政等意识,以此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韶关市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韶关市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当前,韶关市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应进一步培养成员的参政党意识,确保基层组织生活的质量,增强基层成员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与参政党自身建设密切相关,一直是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参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适应当前参政党建设现实的需要。随着新一代参政党成员的成长,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的确立,使民主党派的政治职能由以前的民主监督为主转向参政议政为主。民主党派要履行好这一职能,必须强化其参政党意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特点和历史使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主要强化其政治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特色意识。强化参政党意识,必须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参政党成员政治素质;传承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保持参政党的政治特色和进步性;同时还要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强化参政意识,提高参政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加强参政党建设问题,从加强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学习型参政党、面临新任务和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参政党文化建设,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多党合作制度为框架,以参政党参政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参政党文化价值的培育为重点,凝聚参政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不断夯实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参政党凝聚力是党派对党派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共同努力追求共同目标的力量.它是党派与其成员之间心理和行为结合力、向心力的总合.参政党凝聚力的形成需要理论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坚定,其核心是其领导班子的核心凝聚作用.班子同心才能同德、同行,才能凝聚全体成员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参政党的凝聚力是真实有形的力量,其表现为整个队伍的步调一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集中全会集体的政治智慧与智力优势,思维创新,工作创优,这正是参政党政治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参政党凝聚力迸发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参政党加强进步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是由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参政党自身发展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决定的。现阶段,参政党加强进步性体现为,一是参政党的各级组织应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参政党成员要加强党性锻炼;三是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成员的进步性锻炼。  相似文献   

9.
参政党自身建设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是提升参政党能力的精神动力,参政党的组织建设是发挥参政党能力的现实载体,参政党的制度建设是强化参政党能力的系统保障。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应从强化政党意识、探索党建理论、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组织化进程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思想理论建设是参政党的根本建设,应该重视和加强。要丛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派成员结构变化、参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参政党整体素质、始终保持进步性等方面,充分认识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好内涵。落实好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文革”结束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起步。随着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挑战与党的中心任务调整,党的领导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在上世纪80年代是党政分开改革、90年代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1世纪初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制度改革,需要关注其实效性,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解决基层党组织开展批评难问题,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教育党员增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员监督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政治合法性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在于努力契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三个代表"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价值三个向度对政治合法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性自觉。只有实践"三个代表",才能积极回应社会转型、党员队伍建设、社会结构调整等对政治合法性提出的挑战,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优选正确的改革战略,夯实与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和由此取得的伟大成就,归功于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创新是基础,执政理论创新是核心,发展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战略的科学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创新开拓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后莫斯科对华政策转折和探索的结果,它的错误是探索中的失误,它的探索对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后来确立中国革命的正确策略具有导引作用;会议对当时革命形势的估计以及在暴动策略的制定上是留有余地的,并非一味地强调即时暴动和拼命暴动;会议虽然犯了不恰当地强调党的指导机关干部工人化的错误,但是在当时提出把中共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党的决定,却是重新整合党的组织资源的必要,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必要,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从建党之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经历了从初步创设、有益探索到制度危机的曲折轨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走出制度危机,走上了依靠制度创新、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党内制度体系。总结9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继续推进党的制度创新必须注重制度的系统性、配套性,注意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必须注重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警惕党内潜规则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布局是十七大确立的,是“一个精神”、“两条主线”和“五大建设”。这次四中全会对其进一步丰富发展并作出了重要部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8.
党的权力、国家权力、人民权力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三种权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党政关系问题,即共产党如何执掌、领导国家政权的问题。坚持和保障党的权力、国家权力、人民权力的高度统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实现三种权力的统一,关键在于党。  相似文献   

19.
保持党的先进性 增强党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先进性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党的先进性实质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党的先进性的实现途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相似文献   

20.
理论联系实际 ,是我党基本的历史经验 ,坚持并发扬这一历史经验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在实践中创新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提高领导干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