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行文化、校园文化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曾是校园文化的摇篮,长期的书院传统和学术氛围的熏陶,校园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价值倾向和文化特色。但曾几何时,青年学生发觉自己被铺天盖地的流行文化包围着、诱导着;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流行小说、流行明星、卡拉OK、现代舞蹈……无所不在地渗透进校园,占领了原本属于“学术报告”、“艺术欣赏”的海报栏、报告厅。流行文化挤占校园文化的领地,令关注着大学生的人们“几多欣喜几多忧”!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最先锋的艺术,也许就是MTV。最能取得当代青年普遍认同的音乐,是流行音乐。而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并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文化内容发生质变的,是晚近崛起的新生代。其标志是以北京、广州等市集结的一批音乐人,多数为自由职业者,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城”“MTV大奖赛”为契机,崭露头角的新一代的“创造主体”,同时,还包括以上述音乐人的作品为消费对象,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后诞生的年龄组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4,(1):35-35
“东方文化天经地义,西方文化不可思议”?华裔老夫妇人境美国,回答海关人员“来美照顾孙子”却遭刁难,不仅被请到小房间问话,更严重缩短可给予的停留时间。律师表示,东西方文化确有差异,入境时最好准备相关完整文件,以备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20日至26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35名华裔青少年,加入2006年辽宁省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他们在沈阳和大连两地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3年,在新浪网等十七家媒体共同举办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中,雷锋以23138张选票名列十大偶像第七位。2010年,在中宣部组织评选的新中国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中,雷锋同样高票当选。与媒体和官方宣导殊途同归,在大众文化层面,雷锋也已呈现势不可挡的"后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6.
“崩溃论”、“威胁论”、“奇迹论”、“世纪论”、“机遇论”……中国人可从外部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外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美国学者大卫·兰普顿1998年在《外交政策》上说的这句话,在本世纪头几年里被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01年,由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7.
郑欣 《青年研究》2007,(3):15-20
一年一度的选秀热潮过后,伴随着电视选秀节目出现和成长的“粉丝”们将何去何从?他们对由选秀选手摇身一变成为偶像的“民星”有着什么样崇拜心态和支持行为?他们对这种偶像类型又持有怎样的评价与自我认知?本文通过对185名“玉米”粉丝的问卷调查,发现进入后选秀时代,粉丝对于选秀“民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角色认知冲突。虽然部分粉丝还有着持续高涨的热情与迷狂,但多数粉丝已经趋于理性与平静,他们有着去神化的偶像评价与回归现实的自我认知。在当事人心目中,选秀节目其实就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他们的参与和表现也只是属于当前流行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符号象征。  相似文献   

8.
刘素静 《侨园》2004,(6):16-18
曾几何时,宗毓华也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颗耀眼的“星”。美国《环球时报》曾报道说,在美国,宗毓华不但成为了身价最高的华裔女主播,而且她与沃尔特斯和索耶一起,被称为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三大“看家花旦”。她也是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新闻政治与政策中心邀请的第一位华裔研究员。宗毓华生于1946年8月20日,父母在她出生3年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宗毓华是家里五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宗毓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电视,尤其喜欢  相似文献   

9.
暂且不论流行音乐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如何,就其本质而言,流行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外化,它的文化象征意义使它既是两方青年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又同时促动和再创造着西方青年文化。因此,可以将流行音乐表述为:流行音乐是由青年作为创造和参与主体的、利用现在电子乐器和人声合成的、表现青年文化观念的、节奏和旋律多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曾嘉 《侨园》2002,(3):22-23
“我要努力学习中文普通话和写作,为中加两国友谊尽一份力。”刚刚结束北京之旅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华裔小姐曾晓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以并不十分流利的国语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北京参观,然而她已经被历史悠远的中华文化所吸引,认真学习中文以及中华文化将是她努力的方向。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以“牛仔之城”而闻名于世。在接近100万的人口中,华裔占到9万。卡城华裔小姐选举每两年举办一次,由1997年成立的卡城华裔小姐选举基金会联合侨团与商家共同举办。其宗旨主要是选出美貌与智慧兼备的华裔少女为亲善大使,除在国内向主流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亦到  相似文献   

11.
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服饰,流行发式,流行音乐都源于青年,既而被推及全社会。青年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排头兵。青年文化被推至大众文化的先锋,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因素,但商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且作用越来越大,以致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涵,弱化了它的反叛性。 一、青年文化内涵 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而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专家指出,广东流行音乐所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源于该产业内部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修正,有可能成为明天的“上海之痛”,“北京之痛”,甚至覆盖整个流行乐坛的“中国之痛”。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就在美国好莱坞显露才华并活跃于香港、台湾的影视明星卢燕,如今进入了“文化使者”的角色。记者见到这位美籍华裔女士时,只见她朱施粉黛,一条宽宽的白丝带随意束在黑发上,显得那么典雅大方,风姿绰约。  相似文献   

14.
吕超然 《侨园》2008,(2):14-15
2007年11月6日,在美国麻省地方选举中,28岁的华裔候选人黄素芬创出历史奇迹以72%第一高票率击败曾任四届市议员的唐纳利,当选费奇堡市市长成为该市243年来首位华裔市长她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裔女市长.  相似文献   

15.
牟佳 《学理论》2010,(10):164-165
汤婷婷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先锋和"女勇士",她率先运用中国文化资源进行华裔情感表述,在她的作品里,女性意识更是契合了盛行于美国社会的女权主义和多元文化思潮,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确立女性主体意识,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揭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流行话语作为网民共同创造的“全民语言”,既是社会发展变迁的“符号缩影”,也是公众思想动态、舆情表达的“服务窗口”,已成为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件。“数智化”生存方式下,网络流行话语已然超脱简单的交际语言范畴,“热门事件”“民生民情”“解嘲生活”“时尚娱乐”“圈地自萌”等多类化表达无不成为话语权力实践的工具,而其发展演化过程则以符号、传播与模因为理据,呈现出多模态“效应图景”。需正视的是,网络流行话语并不皆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仍存在着正负相对的“双效作用”,对此应辩证对待、因势利导,最大化激发有利因素,使其成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灵动载体。  相似文献   

17.
晓理 《瞭望》2003,(27)
在美国的270万高中毕业生中,今年有137人获得“总统学者奖。,其中32人为华裔学生,占了将近1/4,此事真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跟着露脸。美国的“总统学者奖”号称是美国中学生的最高荣誉奖项,评选过程十  相似文献   

18.
蔡志勇在美国纽约金融街华尔街以经营股票起家,现在是超级富豪,曾被誉为“华尔街金融魔术师”,“华尔街之王”。在强手如林的美国金融界,作为美国少数民族的华裔,凭着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为同仁所推崇,使蔡志勇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独放异彩。刻苦经营一举成名蔡志勇1929年出生于中国经济心脏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4,(8):43-43
中国人进军美国房产市场非盲目地投资,他们已经学会根据各州不同的特点,选购适合自身需要的房产。美国有线新闻网财富频道消息指出,对中国买家来说,最热门的房产市场位于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纽约和西雅图。洛杉矶成为热门城市并不出乎业界所科,这里是全美华裔人口聚集的主要城市之一,空气清新,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另外,居外网联合创始人安德鲁泰勒(表示,洛杉矶欣欣向荣的高科技产业也为意图移居美国的中国人带来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凌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和男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通过女性的特殊的视角和女性独特的叙事手法,重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