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齐白石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亲笔信。读了毛泽东真诚亲切、谦逊有礼、饱含尊老崇文之情的信,白石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2.
<正>这张照片生动地记录了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宣传队宣传车首次进北平时的盛况。我当时就在宣传车上。1949年1月中旬,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受命从驻地开往北平海淀镇待命,大家都期待着进北平城去宣传演出。  相似文献   

3.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相似文献   

4.
何明 《学习导报》2011,(10):33-34
中南海的新主人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关于共和国的都城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南京,建都北平(今北京)。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古城迎来了自由民主的春天。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中央决定进驻北平。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向北平进发。  相似文献   

5.
祁建 《党建》2009,(8):60-60
2009年1月31日是北平和平解放60年纪念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6.
况到北平和平解放,人们会想到傅作义。毛泽东也总是说,北平和平解放,傅先生立了大功。 傅作义,原任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天津解放后,他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率20万守军撤出北平市区接受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从此,傅作义走上人民的道路,成为毛泽东众多党外朋友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31日,朝霞映红了古城北平的大地.北平和平解放,从此,灾难深重的北京人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周进  伍佳 《北京党史》2009,(2):29-30
一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将军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月31日。北平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  相似文献   

10.
林木 《党史博览》2009,(1):F0003-F0003
1949年2月22日,西柏坡。毛泽东对从北平来的傅作义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1949年1月15日,当解放军攻克天津之时,北平孤城已足足被围了一个月。此时,虽然傅作义手中还握有50多万兵力,但解放战争的情势已决定了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决定了傅作义的结局:战则败,和则安。中共通过各种渠道同傅作义接触,傅作义的一些朋友也劝他放下武器,使北平这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免遭战火之劫。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毛泽东说:“北平入城式是三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13.
叶扬兵 《党的文献》2018,(2):115-120
关于中央文史馆的筹建,据回忆,北平解放前毛泽东就已表达过设立有关机构的想法,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复柳亚子信中又提及"文史机关事"。而根据中央文史馆首任馆长符定一1951年6月23日致毛泽东信,加上《邓之诚文史札记》和《许宝蘅日记》等相关内容的佐证,中央文史馆最早正式筹设于1950年春。从毛泽东复柳亚子信中谈及的"车中信"这一线索入手,结合柳亚子的行踪活动进行分析,毛泽东12月2日复柳亚子信很可能写于1950年,而不是1949年。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周恩来在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感到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新政协筹备会议第六小组。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党史》2013,(5):58
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9年5月4日,在北平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各地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全国掀起。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突然袭击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爆发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平  相似文献   

16.
燕凌 《红岩春秋》2006,(6):45-46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到了最后阶段,有一件事情使地下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很难办,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有关的一些人为此也很作难。1949年1月16日,也许是前一两天,毛泽东执笔,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将军一封信,历数了他在内战中的罪行,敦促他下令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限定的时间是17日1时到21日12时。如不接受,解放军就要攻打北平城。没想到,还没有见到这份“最后通牒”,傅作义就已经决心交出北平城了。可是,这封信在16日当天还是送到了林彪手里。而且,在通县谈判结束的时候,林彪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把这封信交给了代表傅作义参加和谈的邓宝珊,要他回去交给傅作义。信没有封口,林彪走后,邓宝珊抽出信来看了,为之一惊。他深知傅作义强烈自尊的个性,怕这封措词严厉的信会激怒傅作义,使已经谈好的事情发生挫折。而且,信中提出的要求,是傅作义已经接受了的,这信不是已经不必要了吗?于是他对解放军的谈判代表、陪同他的四野参谋处长苏静说:“这封信太出乎意料了,措辞很严厉,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苏静当即向林、罗、聂报告了邓宝珊的反映。林彪听了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暂时不交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李友唐 《世纪桥》2009,(10):9-16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进驻位于北京西郊20余公里的香山,对外号称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当年,新华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连续报道,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进程。近日,笔者查阅了中共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刊载的新华社报道,梳理出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条件,率部出城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31日双方圆满完成交接。2月21日,陶铸去傅作义处告知毛泽东要接见他和邓宝珊,并允许带随员一人。对于傅作义与毛泽东的这次会面,诸书所记各不相同,有必要做一考证,订正某些书所记之讹。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下卷记述:“2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①在他主编的《周恩来传》中却为:“2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乘飞机从北平抵达石家庄,再乘吉普车来到西柏坡,周恩来先接见他”,“当天下午,毛泽东、朱德会见傅作义”。②而王克俊的《北平和平解…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对这一“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完好地回到人民的怀抱,毛泽东非常高兴,他说:“北平和平解放具有世界意义,这不仅减少了敌我伤亡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历史文物古迹免遭战争的破坏……”消息传到正在召开世界和平大会的布拉格,与会代表长时间热烈欢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