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多年来,“左”的思想理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绝对化,不敢讲二者的继承性、联系性以及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近年来,有些人又鼓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否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于反“左”防右,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使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主动,都具有极…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多处强调:“保持自己的优势”,“发挥我们的真正优势”,是增大我们的威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弊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取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重要条件。当前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打胜增强综合国力这一硬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一卷《邓小平文选》一个突出特点是把中国的发展问题摆到世界范围的背景上来考察。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优势”,就是把中国的问题放到世界范围来思考、决策的典型范例。在他看来,中国还  相似文献   

3.
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把我国引向资本主义歧途,除了提出“全盘西化”反动纲领外,还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提出许多反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混淆是非。主要的有: 一曰“社会主义无优越性论”,他们说社会主义“充满了弊端”,“一无是处”,宣扬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纸上空谈”。结论是:应用资本主义取代和改造社会主义。怎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过去我们曾经理直气壮地宣传过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发达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对这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如果没有这个优越性,社会主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上,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要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认为,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历来贫穷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中国搞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也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虽然不错,可是中国太落后了,搞社会主义太早了。这可以说是一种“早产论”。这种论调对不对呢?我们认为,“早产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亵渎和否定,也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现实的歪曲。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结果。可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出一条落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我国与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利用资本主义问题上发生的曲折,与忽视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忽视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有关,并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内在联系。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要吸收和借鉴列宁利用资本主义迂回过渡的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往往借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某些新特点和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来否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否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他们大肆宣扬当代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贬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们公开说:“社会主义只能导致缓慢和停滞,只有资本主义那一套才能使中国起飞。”甚至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论断已经过时了,应代之以社会资本主义的理论。”造成理论上和思想上的极大  相似文献   

8.
“趋同论”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的一种理论观点,最先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将日益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两种社会制度将逐渐趋于一个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所谓“后工业社会”。“趋同论”实际上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日益发展和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深刻化和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国际资产阶级企图使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社会主义,从而摆脱以至于最终消除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困扰的策略和方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 :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研究 ,从理论上解决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基本问题 ,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述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搞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时期,在国际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活跃,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政治实体。对此我们的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好,难道社会主义不需要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而属于  相似文献   

11.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探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尽管“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属于理论上的“乌托邦”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但它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姻”的论证及其设计的理论模式,却从形式上强烈地照应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罗保国 《理论导刊》2006,18(4):33-35
学界对马克思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关系多有探讨,而对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恩格斯的思想做一专门梳理,以拓展、深化对“跨越”思想的研究和把握。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是:坚决反对任何“公社”崇拜,否认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具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能力;坚决否定俄国可以通过现代大工业与村社制度的“嫁接”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尽管1861年以后俄国逐渐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不排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结论,它已经而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证实。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宣扬两种制度的“趋同论”,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们把“趋同论”奉为至宝,不遗余力地加以鼓吹,说什么“趋同论”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是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可靠的理论”。我们认为“趋同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而是一种精巧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这可以从它的思想渊源、基本内容、阶级基础等方面看出来。本文主要分析“趋同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徐世强 《理论探讨》2004,23(4):20-22
列宁首先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开创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在吸取列宁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超越。研究邓小平关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反对腐败“必须把肃清封建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它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①因此,深挖腐败的思想文化根源,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化思想对于我们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其治理对策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社会历史根源1没落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基因。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中,封建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学习《资本论》,首先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特征,搞清楚由这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这不仅对我们观察当代资本主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  相似文献   

17.
谭美微 《学理论》2011,(20):21-22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思想时至今日仍然绽放光芒,指引着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重温历史看这一思想在当时对资本主义进行犀利的批判和揭露;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观这一思想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而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更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自从迈出了那历史性的一步,社会主义的种子就在我们的国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两个必然"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是发展的理论,不存在过时的说法。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思想,是突破了传统观念,使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其前提是要正确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勇于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逐渐“融合”的理论。对“趋同论”需要作专门的研究、分析和批判。本文所涉及的则是国内一些与私有化有关的,即能够成为私有化理论依据的趋同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一些论者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民家中国有经济和股份公司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了若干集体的、公有的因素”,“国有经济具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已经出现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甚至具有“某些人类高级社会的特征”。因而有人断言,“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括当代的观点是陈腐的”;  相似文献   

20.
赵诚 《瞭望》1989,(44)
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把我国引向资本主义歧途,除了提出“全盘西化”反动纲领外,还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提出许多反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