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国际法学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从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的一系列国际文件、《联合国宪章》中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直接联系的规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家实践中明晰出的基本含义等方面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高度一致,是《联合国宪章》的原则的集中体现;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际关系的相互性,适合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需要等整体特征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的内涵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有所补充和发展;从当代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情况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都是当代国际法的组成部分,可以并行适用,适用效果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2.
何田田 《法商研究》2021,38(5):61-73
话语是反映价值观和思想的可察之途.大国外交离不开国际法,国际法的首要价值是秩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考察与研究中国外交话语表达所蕴含的国际法秩序价值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基本话语,是国际法治中国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所秉持的立场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开创性地运用国际法解决问题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逐渐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国际法学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步形成、萎缩萧条、恢复发展和积极有为四个阶段。70年来新中国国际法学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与继承、和平解决争端、"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现代国际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新中国国际法学存在对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有待加强、对国际立法和国际司法活动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对外政策或外交实践提供前瞻性支撑的理论尚显不足、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国际法论著尚不多见等问题。在中国国际法学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问题将更加受重视,国际法的理论创新将进一步加强,增强国际法发展的中国话语权将成为中国国际法学者日益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我国近百年来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和奴役的历史,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我国对现代国际法的主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30周年。30年来,五项原则已得到许多国家的承认,在国际关系实践中起着准则的作用。历史将继续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无限生命力,证明它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学》2021,(1):90-104
普遍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标准以及方向。可以从主体、标准与观念三个方面理解普遍性。普遍性具有正当性,但它是有限度的。历史上,西方大国利用普遍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严重损害了国际法律秩序的公正性与合理性。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试图重塑国际法的普遍性,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当前,国际法普遍性的作用与运用更加复杂,也迎来被重塑的新机遇。倡导包容性是中国关于国际法普遍性的整体主张与实践的组成部分,恰当地理解包容性应当结合国际法普遍性的视角。中国倡导包容性的过程既是重塑普遍性的过程,也应当是重塑包容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中印两国和中缅两国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现在已三十周年了。赵紫阳总理在五月十五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越加显示出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相互关系中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局势就可以稳定,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就可以实现,世界和平就可以维护。”为了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三十周年,我想就下列几个问题谈谈体会。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有一本题为《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法律:共产党中国与几个国际法的重要问题》的书中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首先是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宣布的。”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首先倡议和推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来是为指导我国与外国之间建立关系的原则。但是三十年来,这五项原则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文件也予以承认。现在,它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了。它对于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试从这个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它在国际上怎样发展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有何法律含义,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地位和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际关系经历各种风云变幻,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却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构成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而且为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当代国际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邓小平同志于1989年10月27日在同泰国总理差猜的谈话中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当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国际政治准则”。在这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也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等诸多方面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对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与贡献:一、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发展了国际法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论;二、邓小平“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理论发展了国际法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理论;三、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发展了国际法的人权国际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2.
冷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欲望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断膨胀,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并公然武力攻击他国领土,越来越无视国际法的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公然挑战国际法的单边主义行为到了极点。国际法学界陷入一片困惑之中,联合国的作用在哪里?国际法能否制约大国吗?挑战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后果是什么?一、国际法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法公认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国际法的重大贡献。从1954年的《中印联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国际法究竞有什么关系,国际法究竞应该如何为对外开放政策服务,需要进一步探讨。从根本上说,对外开放的宗旨和原则与国际法的宗旨和原则是一致的。对外开放的宗旨和原则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法的宗旨和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为此要实行主权平等,禁止使用武力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不得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遵守国际条约义务,以善邻之道和平相处。我国对  相似文献   

14.
饶戈平 《法学研究》2004,26(2):127-128
自19世纪中叶国际法传入中国以来,国际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百多年既是中国社会历经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国际法本身大发展的时期。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国际法学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与使命。从进入本世纪开始,中国国际法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使命,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八年来,在国际交往中,始终不渝恪守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在国际关系中,大力倡导和积极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支持第三世界各国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主权,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国际法的具体规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认真总结我国对现代国际法的实践和贡献,对于进一步发展国际友好关系,发挥国际法在深入对外开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语境下的发展合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世界更重要在于提倡合作发展的国际和平秩序,并为这一新和平秩序提供宏大思想与行动指导,是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独立见解.它不仅表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且精要在于确立国际合作、科学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宏大语境.并且,应在对和谐世界深刻理解基础上,结合特定领域,应用性地确定特定制度原则,发展合作原则表达了国家或其他主体合作的法律意识,与和谐世界理念有积极一致性.由于发展合作原则具备制度基础,在新语境中,应成为国际法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性规范.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的哲学之维:内涵、功能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哲学是国际法学和法哲学的新兴领域,在这一初级阶段,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和多元发展、大胆尝试、积极讨论的态度。由于国际法本身不成体系,以及国际法历史发展的轨迹,国际法对于法哲学的需求更大。国际法哲学的探索有利于引领国际法的理论化进程,解决国际法实践中的困惑,促动国际法学与部门法学的沟通,推进法理学的全面均衡发展。国际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广度进行分析,其研讨路径包括超越分析法学而拓展法哲学的各种方法在国际法上的适用;构建国际法哲学的基本体系;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国际法具体问题的研讨;并由此建构一般法哲学(法理学)。  相似文献   

18.
李伯军 《时代法学》2004,2(3):13-24
在今天 ,随着国际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 ,条约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 ,一部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同时也是一部条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由于条约具有能够快速、及时、明确地确定各类国际法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优点 ,条约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法上的最重要的渊源。另外 ,条约不但是国际法主体参与国际关系和进行国际交换的主要工具 ,而且成为国际法主体解决彼此之间各种争端的必不可少的法律工具。最后 ,条约争端的解决机制既是对现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 ,又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但是 ,另一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 ,条约也存在诸多不大可能克服的缺陷 ,如条约的非普遍性、条约执行的非自动性以及条约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等等。  相似文献   

19.
人的回归:个人国际法上地位之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志鹏 《法学评论》2006,24(3):56-63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国家崛起而个人消隐的过程。但20世纪以后,个人的地位在国际法的体系内上升,体现在国际法赋予个人权利、施加给个人义务和责任,并使其有机会参与争端解决程序。对于个人是否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学界仍然存在争论。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国际法是否真正关心个人、关注个人,以个人的生存、发展为主要宗旨,以个人的幸福作为其订立法律的基础、执行法律的标准。虽然国家及其主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目的应当是实现个人的权益。未来的国际法应当更加具有人本主义的精神,在更多考虑普通个人的前提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规范,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切身利益也与国际法紧密相关。随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必将对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发挥更加令人瞩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