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理论学习》2013,(6):45-47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服务既是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内容,又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公共文化,做好把握方向、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强化扶持、有效监管等服务工作是政府的文化职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努力的目标.为此,要在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中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出发点是满足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推动所有公民对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现代先进文化成果的共享;要确保每个公民真正实质性地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必须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政府主导和居民主位。文章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在考察分析德清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保障农民公平共享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权利,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主导和居民主位,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国主要是从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进行政策论述的。人们将文化权利视为一个当然的概念来使用,却没有对它进行必要的学术厘清,尽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关于公民文化权利的研究尚未深化,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的有效论证。对自由主义来说,文化权利仅仅是个体的权利。对于社群主义而言,公共的善优先于个体的权利;而所谓的社群性文化权利,也主要是指属于某一社群的文化身份或资格。通过对文化权利概念以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围绕这个概念所展开的争论进行必要的梳理,为下一步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中若干文化权利问题确定了一个逻辑起点,从而推进我国关于公民文化权利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始终围绕建立社会和谐这个中心来进行。在其价值取向上,要维护全体公民的文化权利,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把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创新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以构建起和谐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推进社会的科学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性"既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属性和明显特征,也是文化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在本质.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和文化的公共性将文化发展与政府职责联系在一起.提供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服务型政府在文化领域体现其公共性特征的有效措施.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应秉持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公共性价值理念,积极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责任和职能.  相似文献   

7.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公共管理民主化、高效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善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公民选择权利的形成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与服务理论,其本质是由民作主。服务型政府模式下公民选择权利的实现在于政府法治的保障、政治道德的保障、信息技术保障及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自我保障。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5,(8):46-46
傅达林在6月29日的《中国改革报》上撰文指出:现代社会,享受起码的卫生医疗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护人民健康。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为公民提供物质帮助所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同时还赋予国务院。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可见,享受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而且保障和实现这一权利还是公共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疗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事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晋江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探索实践,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同步部署图书馆事业,推进图书馆资源配置一体化、图书馆服务品牌化、文化建设特色化与服务外来人员平等化等,使图书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民资格的内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资格是规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基础,从根本上意味着平等,它经由公共权力的认可,体现着公民个体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及以公民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精神。不同共同体保持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动态平衡的角度不同,造成了现实中多种多样的公民资格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反映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湖北现在有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平台,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大众在文化生活中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祝帆 《理论导报》2008,(10):24-25
本文围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服务、知识价值服务等内容,分析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服务模式的特点,通过两者的鲜明对比,展示图书馆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3,(6)
公民文化发展权关乎人的文化发展机会均等和发展利益共享,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公民实现和维护自身文化权益的意识更加高涨,文化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离文化强国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在政策上要更加关注特定群体的文化权益,体系上要健全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立法上要加快文化权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进程,落实上要不断提高为民谋文化福祉的国家责任、公民自身文化权益意识的增强和文化工作者的自觉担当。  相似文献   

15.
社会权利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权主要是指公民个人为了有尊严的生活而要求国家向其提供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及其相关服务在内的一种权利,它主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权利内容的多样性,二是权利属性的积极性,三是价值取向上的社会正义性。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程序,其前提是公民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公共精神的培养。公民教育有助于加强公民的时代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基本技能训练、公民关系的和谐度以及参与式公民文化的营造,因此包含着公民参与的意蕴,进而成为建构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转型期中国尚不成熟的公民教育不足以推动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建构,如固有文化的模式、教育形式欠多元化、教育内容过于虚化以及公民缺乏主流的信仰;需要通过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提升、公共精神植入等层面推进和完善未来的公民教育,使公民在拥有政策参与机会的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民意性。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动力源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之一,应当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图书馆的空间优化与再造,成为图书馆功能转型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高效的阅读和学习环境,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对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图书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服务型政府坚持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就必须在公共就业服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使公民的就业服务权得到实现.我国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与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公共就业机构的服务人员数量偏少、培训机制不合理.应鼓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举办职业中介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社会化;健全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权利和权力本质特征的差异,使二者产生错位.权力的合理定位是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力止限是公共领域.实现二者动态平衡的路径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在公民社会中监督机制全面加强,三者相互制衡,实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方市福区福街①商人自治组织基于宪法财产权的公民参与预算行为,对于地方政府公共预算行为产生了实际影响.福街商业街的最初兴起,是南方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迹象,由此催生了所谓宪法财产权的产生.宪法财产权包括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权利,和公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两个部分,这是公民参与预算的重要理论范畴.一方面,公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是公民参与预算的法理基础,公民享有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对公共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另一方面,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权利是公民参与预算的价值目标,它是检验公民参与公共预算效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