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治水思想研究陈资桂毛泽东深谙欲治国,必治河的中华古训,在治水方面他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为人民利益根治水患我国幅员辽阔,河流纵横交错。过去,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水利建设的漠视和因循失误,致使我国水患频仍,灾荒连年,其...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在邵武市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期间,灾害频发的同青溪山口小流域经受住了考验,昔日汛期凶悍,难以驯服的水患得到有效遏制。而同青溪山口小流域的这一变迁,源自罗群荣等11名南平市人大代表的一份建议。  相似文献   

3.
说到水患,人们想到的多是洪灾,洪水如猛兽,恶浪滚滚,势不可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来预防。因此,洪水在人们的思想中始终是一根绷得很紧的弦。   本文所指的,却是另一种水患——建筑中的水患。与洪水相比,建筑上的水患似乎无声无息,但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却是无声胜有声。建筑上的水患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里仅就屋面渗漏和地下涌水浅谈一二。   据统计,我国每年花在屋面维修上的费用在 12亿以上。实际上,因屋面渗漏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维修费。例如,因屋漏影响房…  相似文献   

4.
长沙是水患频发的地区。新中国成立50年来,长沙有37年发生洪灾,其中大灾17年,平均每3年一次大灾。90年代以来,水灾更为频繁,几乎年年受灾,洪峰次数愈来愈多,并且水位愈来愈高,高洪水位持续时间愈来愈长,损失愈来愈惨重。彻底根治水患,给长沙系上一条牢固的“安全带”,是历代长沙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笔者认为,对长沙地区的水患要进行综合治理,既要着眼于“治水”,也要着眼于“治人”。这样,才能人定胜天,人定胜水。一、强化“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堤的溃决常常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麻痹造成的。一些领导干部水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兴修水利、消除水患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口骤增、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人与水之争问题日益严重 ,洪涝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为此 ,我们选择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认为 ,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是根治水患的根本前提和条件。一、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特征与成因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泊 ,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我们取洞庭湖为中心 ,地辖湖南27个县(市、区)和15个国营农场 ,还包括湖北省松滋、公安、石首3个县…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永定河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北京市开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这些丰富多彩的永定河传说也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发扬其文化价值。永定河原名"无定河",由于地势原因,这一流域在历史上常常水患连连,对北京城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水患,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筑坝拦洪的治理举措,康熙帝就曾经以皇帝的权  相似文献   

7.
宋代荆湖北路的水神信仰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崇拜对象多元,水神庙主要分布在河道险要处与水患频发处,水神的职能以平息水患、守护航道为主,以祈求风调雨顺为辅。这些特点反映出在宋代这一本区历史时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水患、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日渐影响人类活动,人们通过兴修堤防、疏通河道等治理活动来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反映出当时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对灾害的能力显得不足;同时,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了水神信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听说,是先有了水患,后有的淮滨县,设这个县就是为了抗洪。以淮滨为界,淮河在淮滨以上河长700多公里,落差达170米,而淮滨以下的1000多公里,落差才十几米。水来得急,去得慢,就在此处囤积,所以年年有水患;若无水患,则必有旱灾。所以淮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听说,在这么一个国家级  相似文献   

9.
移动三峡     
高峡出平湖,中华民族的悠长梦想。 从汉至清两千多年间,长江有案可查的水患就达百余起,平均两年一次,延祸无数中下游黎民,演成泱泱中华心腹大患。 上世纪初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将目光凝注于长江三峡。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便急急登上“长江舰”,开始第一次大江行。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治理长江水患,造福子孙后代的郑重宣言。 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三峡工程依然如火如茶。世界的目光又一次在此聚焦: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蓄水! 长梦成真,回望三峡,我们触摸到什么?一股自强不息的伟力,一种改天换地的豪迈,一腔故土难离终又离的深情,一份舍小我顾全局的大义。 秭归,巫山,奉节,云阳……每一个古老城镇的背后都掩藏着一段令人屏息的历史。 拆掉老城,泪别祖屋……百万移民毅然踏上通向美好明天的路途。 移动,移动;割舍,割舍。为滚滚长江亮出一块舒展腰身的平台,为子孙后代植下一片安宁富庶的家园。 三峡人,三峡魂,历史永记!  相似文献   

10.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水袋子"。长江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美丽与富饶,可无尽的水患也沉重地压在荆楚儿女的心头。发生于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尽管我们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1.
善待老天爷     
丁刚 《中国减灾》2007,(12):51-51
《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欧洲防洪的经验。文章的标题是“在欧洲,人们在老天爷的帮助下用高科技控制水患”。可以想见,文章标题的最引人之处就是将“高科技”与“老天爷”并列在一起,它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些沉醉在高科技“幸福生活”中的人们:人类的生存依然离不开“天力之助”。  相似文献   

12.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环境、都应当从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淮河,流域面积约26.9万平方公里.西起河南伏牛山北麓、汝阳一带,北至山东中部沂源、梁山一线,南到安徽大别山区,东至江苏出黄海。 5o年代,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时,淮河的水患还只是洪涝。  相似文献   

13.
事实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两份户口.一份证明身份;一份记载个人历史.那第二份"户口",即每一个中国人的档案.它从我们的中学时代即开始由别人为我们"建立"了.以后将伴随我们的一生.两份户口都与中国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十余年前,又简直可以说驾驭着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矿井水患不仅给不少煤矿带来重大损失,还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屏一矿(以下简称“石屏一矿”)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防汛救灾2021     
正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大禹治水"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瓠子堵口"亦是古代史上防御黄河水患的壮举……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古代的治水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社会的防汛救灾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今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各地暴雨台风频繁。7月份,河南等地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台风"烟花"入境,波及浙江、上海、江苏、安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7):34-36
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横贯甘陕,在灌溉着八百里秦川的同时,每到汛期,受上游洪峰和天降雨水的影响,也会频现一处处令人揪心的险情。陕西省渭南市一直是陕西全省防洪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地处黄、渭、洛三河汇流区,加之受三门峡库区影响,潼关境内的渭河居高不下,地处二华夹槽地带的多条南山支流在上游突降暴雨后极易成灾。水患,一直是渭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腹之患。2011年,渭南市战胜了渭河30年来最大量级洪水灾害,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打造出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渭南模式"。  相似文献   

17.
5月底南宁的大雨,让市民望洋兴叹。尽管导致此轮水患的是一场刷新当地水文纪录的暴雨,但大雨大涝、小雨小涝,让居民们感叹:一雨成涝,何日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水患成灾,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然灾害只是短暂的瞬间,中华民族正是在历经自然和人为浩劫中走向成熟和壮大的。今天,1998年的抗洪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可以预期,在奔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还会经历各种坎坷。在这次抗洪斗争中,我们民族所达到的团结,形成的力量和凝聚的精神,不仅有利于当前,也有利于长远。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省抗洪救灾工作时,对这  相似文献   

19.
梦圆水阳江     
梦圆水阳江(报告文学)程平水阳江流淌了好多年,它把历代宣州人惨遭水灾的悲恨埋进了两岸的泥土中,而宣州人治理水患的梦想,却充塞了数千年的历史空间。今天,我们在宣州城郊张果墓碑刻文上,还能看到我们祖先与洪水搏斗的壮烈。相传南宋时期,宣城县令张果,不知那方...  相似文献   

20.
5月底南宁的大雨,让市民望洋兴叹.尽管导致此轮水患的是一场刷新当地水文纪录的暴雨,但大雨大涝、小雨小涝,让居民们感叹:一雨成涝,何日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