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指导性计划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重要形式。有效地实施指导性计划,是建立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关键。因此,了解指导性计划的前提条件,研究经济杠杆的综合作用,掌握指导性计划综合平衡的重点,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论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贫困群体脱贫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经过扶贫计划的长期实施,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大幅度下降,但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贫困群体也悄然形成,且我国基尼系数有不断提升趋势。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国贫困群体的现状,进而分析其成因,寻求脱贫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计划管理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正让位于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新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新的计划管理体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种既能促进微观经济搞活,又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县域内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活动。县域经济运行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基本上受制于指令性计划,由县政府统一指导运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经济基本上确立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都在发挥作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发展县域经济,还要不要进行宏观调控?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互相依赖的,正如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政治体制上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决策制度不健全,因此,政治改革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联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把国民经济计划的民主化作为决策民主化的突破口,现在看来,把计划民主化作为决策民主化的突破口,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因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化,要求政治体制也要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须对旧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政治民主化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我党文献中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贡献。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柱,也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多年来的理论探索的高度总结,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同时还要相应地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系应当具有哪些特色呢?一、计划指导性.所谓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计划指导性,就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莓在着商品经济的前提下,自觉地依据和运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价值规律等经济规雄,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波兰政府制定的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计划在11月29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未获通过后,当局对此进行了全面估计,总结了它的意义,分析了被否决的原因,并决定改革继续进行,但将对实施计划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这次交付公决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是否赞成完全实施提交议会的根治经济弊病,以便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考察,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总体功能应该是:促进我国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最终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这个功能出发,经济体制改革所要建立的新体制在总体上应该是多元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6,(12)
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在回答本刊记者问题时说,“七五”期间,计划部门应当按照在宏观方面管住管好、微观方面放开放活的原则开展工作,把精力放在计划体制改革上,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这个突破,打破了长期以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给予人们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这种影响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种种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予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理论,是贯穿《决定》全文的一条主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为我们正确理解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提供了一把钥匙。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上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计划经济只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而同商品经济则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这种观念之所以成为传统的观念,并且在长时期内广为流行,是有其历史的和理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基本特征的一个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依据。然而,要真正在理论上弄懂它,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它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必须突破商品经济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打破了把计划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反映了经过三十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党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甲:当前,举国上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讨方兴未艾,而其中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则是人们最富兴趣的课题之一.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我认为,近十年来,我们党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一词的使用是很慎重的,这次如此肯定的确认,其意义无疑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一、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是商品经济,而不是部分是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承认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了。但是,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是商品关系,认识并不一致,问题似乎并未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主要原因,从那里讲起比较好?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是从全民、集体两种公有制的不同因而需要进行商品交换这个主要原因去讲的。我们现在学习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许多文章和讲义,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也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讲的。一些讲义写道:“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多种结合形式和结合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