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其中既有矫人的成绩,也有一些的失误,我们必须对此认真地加以检讨。文章力图客观地从整体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激荡的法治进程作一宏观的梳理与把握,为同行,也为后人留下一点记忆,总结其成绩,暴露其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从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改革开放浪潮揭开了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法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与经济建设一样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改革和完善各方面体制,坚持依法治国,一定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革"教训,反思"文革",重新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第三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和现代化腾飞,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行政法治建设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行政法治建设,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们今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律支持和保障。循环经济法是综合性的法律。到目前为此,我国虽已有一些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但还没有专门的全国性循环经济法律出现。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关于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建立起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立法及法律规范的实施要体现时代性、系统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7.
法制现代化 ,从根本上说 ,是人的现代化。通过对中西方社会主体观念的对比 ,西方的法治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不可盲目照搬照抄。中国的法治应以中国人特有的观念为切入点 ,寻找法治在中国的本土化根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法治建设走过了从恢复重建到全面展开,从注重实体到注重程序,从控制行政权到控制行政权与保护公民权并重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正朝着法治政府的理想状态迈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仍然是我国政府法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法治政府建设应遵从法治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法治政府的主要面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的中国进路,实现了从被动回应型向主动改良型的理念转型,展示了法治后发国家在现代化模式之中的务实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行政权力构造体制、行政权力运行体制、行政权力监督体制、行政权力的规范体系,在取得较为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亟待完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表明,我国现行的法治政府建设路径符合我国的基本状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法治建设的中国探索,从传统现代化模式中开辟出一个具有中国主体性的法治之道,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现代转型,并为世界的多元现代性方案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始端是法律,而法律依附于法律思维的运用和拓展,因此构建良性的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尤为重要。法律思维是法律方向的思维方式,是法律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需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思索判断和形成结论的思想认识过程。法治思维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不仅能带动整个社会通过法律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显现和展开。把握这个规律体系,首先需要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中诸方面的客观必然联系,然后加以综合.取得对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些科学认识蕴舍在改革开放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中,蕴含在党的决策所造成的实战理念中,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被认识到的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改革相互结合的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同一的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介性、又在消解中介性的中介过渡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现代经济政治机制结合成为新体制的建构成型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由严重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的科学发展的规律。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具有深刺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的概念也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是一个原则,一种秩序,一种价值,一种状态,一个目标,一个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人们能够得出法治这个概念的不同意义,从而形成法治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4.
论警察法治     
警察法治是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的推进器,是保障民生和维护民权的强大后盾。警察法治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进依法行政以及推动警政建设、警务工作和谐发展的功能。警察法治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和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行政法治化进程首先发轫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行政法治化观念、制度与实践,相比而言,我国的行政法治化进程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仍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本文以中国特色为视角,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治化进程在缘起、理念、制度、执行以及进一步推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折射出的成功与不足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从而为推进行政法治化不断走向深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之一 ,而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实现公正透明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的法理基础、现实意义、实现条件、面临的障碍以及信息公开法应确立的主要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是对法律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理性认知、把握和建构,是法律实践中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的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理性的观念模式。其中法律权威理念和权力制约理念是法治理念的灵魂,人权保障理念是法治理念的根本宗旨,而和谐司法理念是法治理念的实现形式,四者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法治理念形态。  相似文献   

18.
妇女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妇女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对于实现男女平等、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社会福利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无论是覆盖范围、福利水平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当前妇女社会福利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妇女福利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呼吁在国家福利政策中纳入性别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法治建设进程是“社会需求、制度变迁、理性博弈、政府体制”多重变量复合互动结果。社会潜在新秩序在塑造自身秩序雏型同时,亦向国家权力提出确认和扩展新秩序的压力;国家权力通过国家法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并非完全按照社会需求之输入被动运作,而是涉及新旧秩序多重利益主体间理性博弈的公共选择过程。制度与法犹如市场交换中的价格信号,是经济—社会结构中多重利益主体理性博弈的均衡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