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萍 《学理论》2011,(14):303-304
高职新生入学后在诸多方面存在不适应现象,比如生活环境、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社会角色等。如何针对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调适是要探讨的重要问题。高职新生入学后心理不适的调适策略是:积极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3)
农民工为城镇化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农民工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却在入学、生活及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问题的阐述来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生问题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贫困生问题不仅仅是物质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问题。因此,解决贫困生问题,不仅要从国家、学校和社会方面寻求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环境育人等帮助他们走出精神困境,促使他们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4.
徐瑞娴 《学理论》2012,(26):211-212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化为草根民间组织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公益性草根民间组织在优化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教育效果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比较分析公益性草根民间组织的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引导公益性草根民间组织进一步健康发展和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环境变化与心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心灵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心灵快乐与否不仅取决于社会环境的优劣,而且也同个体内在的心灵素质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心”、“境”关系的分离状况给个体和社会的价值选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在优化社会环境的同时,保持心灵的崇高境界。这对消解外在环境对人心的负面影响,创造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4)
地方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普遍较大,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的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或者说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由此所引发的思想观念、心理、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方面的贫困才是最致命的贫困。因此,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显重要。而现实中,高校贫困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在目标定位、内容品质、方法手段、组织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实效性不明显。从理论教育主渠道、遵循教育规律、构建新的精神家园、设计名人名家讲座、创新党团组织工作、发挥思政队伍合力等方面加强贫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会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实行,本质上都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形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这种新的社会存在反映到人们的心里,必然形成一定的社会心理定势,造成一定的社会心理效应,对政策实施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在制定实行一项新的、重大的政策的时候,更是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任何教育,总是由主体和客体共同参予、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教育者一般说来是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旣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兼有两种性质,而且,他们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根据和归宿。因此,教育工作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多研究受教育者,研究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活动特点。应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受教育者心理状态的探讨已经不能满足于从宏观方面讲普遍的、一般化的、比较平泛的问题,而必须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才能适应新的需要,使教育工作做到事半功倍。为此,本文想就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的心理状态之一——逆向心理,提出一点很不成熟的、粗糙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道德重建是学术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重建?本文认为,除了加强伦理道德及审美教育之外,在文化上应超越浅薄的知识论哲学,以人的心灵和永恒的先天道德本性为基础,发展人文科学,寻求新的人文精神;并认为,要建筑道德精神的大厦,归复形而上的大道本体论哲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田敏 《学理论》2013,(24):243-24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职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多数的高职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状态良好,心理素质较高,但仍然有一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与人相处问题、学习生活问题、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增强辨别能力,善于捕捉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寻求可行方法,为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高职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杀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学习压力、情感挫折、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压力等方面,也有主观原因,包括大学生本身的生理因素、存在的认知偏差、不良的性格因素以及耐挫能力低等因素.在探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都有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地区、阶层方面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境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特征表现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网络造势赢取声援,其内容主要是对政府、警察、解放军、官员的妖魔化,其后果多表现为加剧社会对抗。谣言产生的心理动机是争取舆论支持,其发酵与传播基于刻板印象的"强弱"情景构建,其扩散基于从众心理下的集体行动。着眼于谣言的发生机制对其进行治理,要从源头上预防网络谣言,为公众提供可供查询的环境信息,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长效机制和环境补偿机制;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及时进行阻截,要建立官方"第一发声"反应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净化网络谣言;还需提升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6)
新的时代会促使新事物的衍生,会使得已存在的东西转换新的角度,现代社会繁重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理诉求和审美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使得由美国女作家L.J.史密斯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魔幻美国电视剧《吸血鬼日记》得到了观者广泛的青睐和热烈的追捧。是什么引发了这一"热浪再次来袭"?是吸血鬼文化本源内涵?还是吸血鬼那骄人的特性?还是人们面对现实困境、寻求心灵慰藉的集体心理?在现代社会的强劲节奏中,吸血鬼的繁荣悄然来临。吸血鬼这一当代形象,亦是我心镜像。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9)
近年来,"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心安全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就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意识淡薄、方法不当、内容缺乏系统性、心理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如下: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人力物力分配方面提供保障;学校自身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社会应营造良好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干训学员在社会身份、生活经历以及环境、地位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学习心理与普教学生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能力诸方面的心理特征上。要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一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强化学习动机;二要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三要增强师资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指者和领路人的重任,不仅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水平,对学生由心理题引发的异常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预防。  相似文献   

19.
余信红 《理论视野》2007,94(12):26-29
社会心理是生活主体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价值观念是无法脱离社会心理而存在的,因此,正确地对社会心理进行引导,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把理论、思想、观念转化为社会心理,转化为人们可以和愿意接受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统一起来。要利用好软力量,运用暗示的方法加强"渗透"。  相似文献   

20.
刘永强 《理论导刊》2007,(10):110-111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是指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对其在心理、情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调节和帮助所应具有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是德育体系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它是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网络等媒体,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识、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心理问题和人生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