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南海国家,不仅靠本地语言记载的史料,中国的文献记载也提供了"他者"的视角。以《申报》为例,19世纪后期中国内地有关星马的知识来源主要如下:一是回国人士的口述,二是转载其他报纸新闻,三是来自星马地区的论述,四是来自厦门的星马讯息。这四种来源构成了19世纪后期中国内地读者建构星马想象的信息源泉。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  相似文献   

3.
(一)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不仅在编年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的意义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层面上真正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即将逝去和正在到来的世纪,人们开始回顾和反思.当我们把历史的脚步移回到19世纪——20世纪的转折点时,仿佛听到曾惊醒19世纪西方世界温馨沉梦的哲人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呐喊;似乎看到"激荡百年"后世纪的地平线开始倾斜,瘟疫一样的世纪末情绪,以迷惘、空虚、不知所措、绝  相似文献   

4.
<正>李希霍芬:"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是19世纪德国著名地质学家,他的大名远不如他创造的"丝绸之路""黄土高原"等概念有名。他是1868年来到中国大陆(此前就去过中国台湾),在4年多的时间里,对中国进行了七次旅行考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晚清的中国,国门初开,吸引了各种专业背景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影响?要消除这些影响需要是否还在对我们起着不艮的我们的法治进程?这些因素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秦汉以后的中华帝国不是人治,特别不是先秦儒家所说的人治,毛泽东说:"历代都行秦政法",谭嗣同,章太炎均是如此观点。中国两干多年来,维护庞大帝国运转的是先秦法家倡导的专制法治,或者说官僚法治、帝制法治。总结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人对"法治"的追求,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线索。中国人对西方的"法治"产生兴趣并将之与传统中国"法治"观念对照,始于19世纪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否定性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湖北社会科学》2007,(11):127-129
西方艺术思想史上对艺术否定性的认识经历了传统层面阶段、形式——社会层面阶段和本体层面阶段等三个阶段。传统层面可以分为"再现"和"表现"两个相"否定"的连续过程,它们都是从外部功能上突出艺术与现实的否定性关系;而从19世纪开始,艺术以转向"内"的视角"否定"了传统层面的艺术否定性观念,开创了艺术形式至上的现代主义时代;而本体层面是对前两个层面的哲学总结。可以看到,艺术的否定性不仅是面向现实而言,而且也是面向自身历史构筑的传统而作的持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安娜·卡列尼娜和林黛玉分别处于18世纪中叶的中国和19世纪中叶的俄国,前后相距一个世纪。从唯情主义的角度来解析表面上相去甚远的两位红颜的性格我们可以看到:处在不同国度不同年代的她们都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都为自己打造了爱的真空。安娜和林黛玉唯情主义性格的时代定位并非单个个体的机械总和而是个体间的有机构成。封建社会的道德从来是一种依附性的道德,是使个体生命的价值服从于统治集团需要的“他”性道德。历史上的中国和俄国都是典型的封建群体社会,几千年的传统道德之网铺天盖地,早已先你的存在而厘定了你的一切生活规范。社会…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为美国世纪,而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中国世纪.姑不论21世纪是否为亚洲世纪、中国世纪,因为亚洲的发展极不平衡,像尼泊尔、孟加拉、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尚未卷入新兴大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经济实力依然有限;进入21世纪的亚洲各国还面临著人口和环保等方面的压力;更何况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科技水准从整体上说,在21世纪很长一段时期内仍落后于西方国家.研究未来学的保罗·肯尼迪(PaulKennedy)在《创世纪》一书中,虽认为中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这很难想像,但理论上是可能的”,但他的结论是“中国为21世纪大转变的准备,在最好的情形下,也是喜忧参半.成败同在的”.他的许多观点,带有传统的轻视中国的色彩,但他的结论,倒也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9.
看到陈丹青在长安街向我们告别时疾步而走的挺拔背影,一身黑衣,用“玉树临风“这个词来形容他绝不为过。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有才、有风度、有修养,也很好玩。朋友家的锁坏了,他自告奋勇跳窗而入并称自己身轻如燕,刚显现出大男孩的调皮性,转眼又见他瞪着那双超大的眼睛,思索着什么。性格耿直而又率真,知青——画家——作家,始终只承认自己是愤青的他给中国媒体界带来了一阵阵“丹青风暴”,媒体上也常见他答记者问时丹青式的诡辩,有点狡猾。有些可爱,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你一定会被这样一个另类的他吸引……  相似文献   

10.
从詹姆斯.格林伍德、埃克多·马洛、果戈理、马克·吐温、利萨迪等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流浪汉小说对19世纪英、法、俄、美和墨西哥等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领悟到,流浪汉小说作为欧美叙事文学的一种重要的结构体式,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著名作家对家乡及其风土人情的描写,为我们打开了他们向往和思念中的福建乡土,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笔下那个时期的生活面貌,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笔下似乎远去的沾着"泥"味的乡土生活。许地山笔下的乡土果实许地山,1893年生在台湾一个爱国者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尤溪。幼年时在父亲的引导下,读了不少中国经史和传统的文学名著。他在福建生活的时间很长,很多作品都描写了福建漳州一带的生活经历。许地山最著名的散文《落花生》,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篇杰作,通篇以漳州地区极其平常的花生为主题,  相似文献   

12.
赵越 《八桂侨刊》2021,(1):29-35,44
古巴华侨华人是中国在古巴形象的代言人,也是中国在古巴形象的塑造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巴华人群体经历了华工、华商及自由移民者等不同历史阶段。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华人在古巴社会中作为“他者”的形象构建与塑造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古巴社会对华人形象的认知,既有对其正面形象的肯定,也有一定程度上对其负面形象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他在多种场合反复叮嘱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革命本色。近期,我们通过到福建龙岩、湖南湘潭、江西萍乡等革命老区走访调研,深刻感受到,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红色文化的立法保护,有利于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社会形成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昂然正气和浓厚氛围,鼓舞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正从人类学学科发展史上看,无论是为了加强对他者的管理,还是为了反省自身文化进入异国进行田野调查,研究他者文化一直是人类学的传统。而在中国,国外民族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等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之下,人类学越来越重视跨国话题的讨论。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理环境上天然地连为一体,在历史上交流互动频繁,长期持续的经济合作和密切的文化交往决定了我们进行"东南亚国家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东南亚民族志丛书》凝聚了云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观中国近代史,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思想启蒙与挽救危局相伴始终,共同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打开入侵中国的大门,使国家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开启了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这场"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士大夫和知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不仅阐述了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基本问题,而且集中展现了习近平关于党史特别是他的大党史观的科学思想。学习领悟这种大党史观,不仅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最近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这对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美德,亚洲文化圈非常重视,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不仅学习吸收了中华传统美德,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己国家的道德传统。现在,西方有见地的学者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起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就曾经说过:“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他认为,到了21世纪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明确提出了"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以及"东方化的西方"等概念,纠正了"欧洲中心论"的一些偏见,突出了不同文明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有助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貌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但霍布森在史料和史实的选择、甄别上存在一些问题,他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内因的有意弱化也体现出他仍没有摆脱传统观点的窠臼,在力图超越"欧洲中心论"的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矫枉过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齐硕姆(Roderick M.Chisholm)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他的认识论几乎是美国乃至西方认识论的一个时代标志。齐硕姆提出了一组独特的认知原理来解释我们的信念是可以得到肯定的认知地位的,他不像所有当代知识论家那样把确证当作一个单一的范畴,而是从"确证系"的角度来理解确证,把确证的层级明确为十三个,在对"直接明证"和"间接明证"两个概念的复杂阐释中完成了他的内在主义理论建构。通过他的认知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人是怎样可以拥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  相似文献   

20.
李昌海 《青年论坛》2003,(3):128-128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尤其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毛泽东出生在一个较富有的家庭 ,从小受封建社会的影响 ,他勤奋好学 ,阅读了大量的史书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毛泽东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他说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我们不应当割舍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