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顺生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虽然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已有学者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但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边缘学科———中国旅游人类学 ,则是 2 0世纪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趋向。与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比较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存在着研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科研成果不多等问题。从纯学术的角度看 ,无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都远不能与西方相比。揭示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之不足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对促进国内旅游人类学这一新学科健康发展 ,还是大有裨益的。一、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 ,它…  相似文献   

2.
一、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焦点问题1、译介国外著作的新趋势与新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民族学和人类学恢复的初期,国内学者翻译介绍的重点是通论类和教科书类的著作。9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也开始编写本专业的教科书。同时,翻译的重点则转向了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一些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3.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罗易扉 《思想战线》2015,41(3):29-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发生艺术研究转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形态呈现一种交织纷繁的状态。当代人类学艺术研究已不存在一种统一叙事话语,而呈现出一种敞开柔性取向。因此,为了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我们可以将之链接为人类学界经典关键论争:艺术与能动性|遣返原居地|文化所有权|价值的流变|非-艺术与非-文化|后部落艺术|原住民艺术原真性|作为武器的艺术|文化解释力|遗产空间与博物馆。通过于此,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文原著文本为基础,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前沿轨迹。在回顾艺术人类学理论的众声汇集的景观的同时,在繁茂的纷杂表象中找寻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研究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思想战线》2000,26(1):71-76
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前半世纪是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起步发展和传播的时期,在"抗战"前后达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个峰值;后半世纪中国人类学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跌落至谷底,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研究重获新生,并于9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与日俱增.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中国人类学在面向21世纪之时,在新的起点上正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及本土化,并以崭新的姿态准备充实现代国际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人类学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回顾和反思这一历程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及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前后,费孝通提出"藏彝走廊"概念,最初是为从宏观上看各个民族的演变、进而进行民族识别,后来逐渐将其与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希望以"藏彝走廊"为中心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西南民族经济。其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逐渐有学者开始将研究目光投注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族走廊。现今,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日渐兴起,中国人类学者开始将研究对象扩展至国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已经提出,"一带一路"将走廊的概念与研究范围推向国际化,形成世界民族走廊概念。无论是海外民族志研究,还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都为走廊学从对概念的定义与范围的界定走向实地田野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7.
和晓蓉 《思想战线》2007,33(6):113-118
中国仪式艺术的研究深受西方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影响,但发展进程相对滞缓,基本与中国人类学界的艺术研究同步。其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为仪式艺术研究的发端阶段,成果多见于调查报告中;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西方人类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仪式艺术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路径都向多元化发展,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8.
国外学者历来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动态.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变化和动向始终是西方中国政治研究的热门问题,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分析.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因出色地应对全球化挑战,获得世人瞩目的执政成就,亦成为西方学者研究视野中的一大焦点.梳理辨析、并合理地吸收借鉴国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开拓我国学界眼界和思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史义银 《前沿》2003,(3):119-121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比较史学开始传入中国史学界 ,引起巨大反响。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相结合 ,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对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应该得到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既受国外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也源自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驱使。中国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期间,都市人类学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使学科体系日渐完善。研究主题涉及学科理论与方法思考、城市人群研究、乡村都市化研究、城市化问题研究等,呈现多元化特点,也凸显了中国研究的特色。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在延续,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在继承中有反思、批判,未来既要传承,也要创新。都市人类学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推进传统研究,同时,要注意把握新时代都市化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使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羌族宗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代科学体系研究羌族宗教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羌族宗教经过国外学者的初步研究和国内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开拓性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期,并实现了搜集、整理原始宗教资料的目的.目前,羌族宗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从比较研究阶段发展到了多学科研究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人们对民主进行了长期地、有效地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主理论。作为对民主新发展的经济民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而兴起发展的。但真正将经济民主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去研究,是从现代才真正开始的。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首先开启了经济民主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经济民主问题。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经济民主思想,推动了经济民主理论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 《思想战线》2013,39(5):4+157
文学人类学是新时期以来人文学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随着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勃兴和大批人类学著作的汉译,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热潮悄然兴起,拓展了我国文学研究和人文研究的格局,推进了科际整合与知识创新,留下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和探索经验。1996年成立全国性的学会组织——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4.
《思想战线》杂志推出"艺术人类学探论"专栏,以冀推进这一新的、引起学界普遍关注的学术研究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论文作者均是在国内对作为一个人类学分支学科或者研究领域的艺术人类学有所观照的学者,不少人还是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他们或基于广泛而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美国多样化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之一的女子高校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女子高校对于培养女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女子高校的历史起源、发展阶段、教育特色等方面探讨了女子高校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明 《思想战线》2016,6(4):2-12
全球化已渗入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人类学高度关注的焦点。其中,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跨国移民和移民社区、文化多样性、跨文化交流,以及全球化时代的生态问题、不平等和贫困等论题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弘 《小康》2008,(2):86-87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考察,对20世纪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我的精神自传》是他做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他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70年代末至今中国文化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他以鲁迅为自己的精神资源,持续进行着自己的社会批判,并表达着自己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美学、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学者纷纷打出艺术人类学的招牌,关于何谓艺术人类学、如何看待艺术等问题,学者们各持己见.相对于强调艺术本质论及艺术发生学的美学、文艺学专家而言,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则强调注重艺术的情境,强调艺术要以人为本,要注重整体观以及文化理念等.日本学者提出的"艺术周边"理念,消解了艺术的本质性,有利于将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带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有启发意义.对于跨学科的艺术人类学而言,重要的不仅是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需要在长期的学术积累中把握对方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苏永前 《思想战线》2012,38(5):33-3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文学人类学为标志,中国文学研究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转向。前者在有关"文化"的理解、对于文学现象的文化解释、文学观念的起源研究方面,均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后者则直接借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甘雪春 《思想战线》2001,27(3):82-87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批西方学者得以前往丽江,对纳西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他们或与纳西族学者进行合作科研,或是直接进入纳西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纳西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如杰克逊、孟彻理以及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西方年轻人类学家,他们在纳西族的宗教哲学、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