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过程中"北上抗日"政策重心随中国革命的发展有所调整和变化。在红军长征之前,面临着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和疯狂围剿,中共提出北上抗日的号召与"反蒋"联系在一起,抗日是为了民族解放,反蒋则是为了人民解放。红军在长征途中重申了北上抗日政策,基本延续了长征之前的政策部署,除了反蒋之外,重点还在于确定了北上的前进方向,以统一全党的思想。长征之末,日本侵华变本加厉,国际局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共放弃了反蒋,提出逼蒋抗日的政策是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所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中共“六大”制定了一套土地没收分配方案,其中规定了中立富农、发展富农经济的政策。毛泽东先是根据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肯定这一方案,继而结合开辟赣西南闽西根据地的实际需要,以及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富农政策的改变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制定出以“争取群众为第一标准”的不同于“六大”决议的土地政策,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农民群众的革命动员。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台湾问题的阐述集中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共对台政策的凝结和创新。通过对六次党代会报告的具体考察发现,30年来中共对台政策实现了"一个中国"原则由传统表述向新内涵阐释、由突出"和平统一"的目的性到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的过程性,以及由"两个寄希望于"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转变。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政策;坚持目的性与过程性相结合,重视目的性,突出过程性;坚持务虚性与务实性相结合,重视务虚性,突出务实性。这三个结合是新时期中共对台政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台湾问题的阐述集中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共对台政策的凝结和创新。通过对六次党代会报告的具体考察发现,三十年来中共在对台政策上实现了"一个中国"原则由传统表述向新内涵阐释,由突出"和平统一"的目的性到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的过程性,以及由"两个寄希望于"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三次重要转变。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政策;坚持目的性与过程性相结合,重视目的性,突出过程性;坚持务虚性与务实性相结合,重视务虚性,突出务实性是新时期对台政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暴力恐怖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刑事政策的动向值得关注。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中国暴力恐怖犯罪的发展现状,重新审视少数民族人员适用"两少一宽"的特殊刑事政策问题。"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提出和适用有重大价值和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确立和落实,以及"严打"暴力恐怖犯罪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需要立足全局和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理性地看待少数民族人员的犯罪问题,没有必要再单独针对少数民族人员提出特殊的刑事政策。因此,"两少一宽"的特殊刑事政策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政策条件假设是一种"两难困境",而新的政策实践不断证实:政府政策的核心领域———宏观调控,往往是多重困境和多个两难选择交织而成的"政策结"。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处理面临的一些长期累积的多重矛盾交织的"政策结"问题实践,提出中国特色的"政策结"及其结构要素,指出政策科学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从1927年-1937年(下简称十年时期),国民党以继承孙中山的遗教为标榜,宣称要“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1],为此,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喧嚣一时,然而,这些上地政策,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本文就十年时期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的特点作番浅析。 一、十年时期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概况 1927年前后,我国农村经济基本上处在中世纪状态,生产关系依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士地集中、地租沉重、赋税苛杂的痼疾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殊制度背景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尚未得到统一结论。这是因为,一是学界缺乏能够测量中国特殊制度背景的量表工具,二是当前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案例方法,很难同时分析多种关键变量对政策执行绩效的共同影响。通过对官员晋升激励、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概念的操作化和测量,并将"政策特性视角"和"激励机制视角"相结合,考察了在政策模糊性和冲突性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官员晋升激励等中国特殊制度背景对政策执行绩效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举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西柏坡时期中共在内蒙古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实践,表明党已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这对建国后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乃至今天我们自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政策效果评价的内涵、特征与作用(一 )政策评估与政策评价的不同观点在探讨土地政策效果评价之前 ,有必要探讨一下政策评估与政策评价这两个问题 ,它们对本节来说有相当的参考作用。那么 ,学者们对政策评估与政策评价究竟有何看法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政策评价亦称政策评估 ,是指对各种政策运用特定政策方法进行衡量、分析、比较和评估的总称 ,即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社会效益的综合性评估。[1]2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政策评价是对政策效果所作的判断 ,它们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两个不…  相似文献   

11.
《八一宣言》公开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它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共产国际策略转变的推动下并根据国际七大精神自1935年6月开始起草,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布的,署8月1日,在莫斯科编入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第10期第2版,航寄巴黎,于10月1日全文刊载。《八一宣言》的突出特点在于:体现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真诚性,将它看作必须实施的行动纲领,不再当作政治宣传和策略手段;表达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紧迫性,把抗日救国当作党的中心任务和斗争目标,不再把它作为苏维埃运动的附属…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富农阶层的特殊性,中共对富农的政策在各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中各不相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采取既联合又提防的政策;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时期则从中立富农到排斥富农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以联合富农为主,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时期则是一个从联合富农到消灭富农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绩效竞争压力和官员晋升激励下,积极推动政策扩散,政策扩散已成为政府推进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市形成了环境政策扩散的"湖州样本",以此为参照,基于创新型政策从"发源地"到"采纳地"空间流动路径的维度,总结了中国政策扩散的三类机制:上级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政策扩散机制、下级政府发起的"自下而上"政策扩散机制、政府间横向的政策扩散机制,描述了三类政策扩散机制的含义、动因、特点及在"湖州样本"中的具体表现,以解释、预测中国政策扩散实践,为国内政策扩散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从减租减息到实行"耕者有其田"再到最终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时期革命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制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土地政策为全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型,刑法这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应在多大范围内介入社会生活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应该选择"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是我国刑事政策必然要面对的抉择。基于我国刑事立法的特点、我国与其他国家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差异性、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我国应当坚定不移地实行"犯罪化"。  相似文献   

16.
论土地政策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土地政策的地位之后 ,对土地政策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探讨。这是研究土地政策学的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土地政策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及其落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有其特殊意义,它代表了政府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方面的基本价值追求。但是,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难以避免现实所提出的种种难题。为此,对该政策的实施提出以下具体建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配套相关措施来稳定乡村教师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建立比较宽容的制度安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有所倾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尽量采取"成熟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民进党的政治走向,特别是其大陆政策走向已经成为岛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陆政府希望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岸关系主题的形势下,民进党能够顺应两岸潮流,在两岸政策上有积极、正向的转变。但纵观台湾岛内外的政治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无特殊情况,民进党的大陆政策难有实质性的转变,这也意味着未来"民共关系"发展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之后,苏俄为应对复杂纷纭的国内和国外威胁,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农民利益,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在列宁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做了细致的探索,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构建方面也做了有效的实践;然而,发生在同时代的中国,随着内战的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指示下,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同志紧急召开西柏坡土地会议,进行了浩浩荡荡的土地改革,制定了土地纲领,允许土地典当、转让、出租等,成立了贫农会、基层人民法院等机构,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和物资基础。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在发生的背景和内容上具有共性,而且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农村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当今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为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对成分复杂的革命军队进行改革的策略之举,更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和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道路,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特殊实际作出的战略决策。"支部建在连上"思想是毛泽东早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建党和革命进行创造性探索的结晶,有效地解决了建立一支中共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关键问题,成为中共开辟农村革命道路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