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全球化时代共同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庄严承诺和独特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全面促进国际人权价值、国际人权理论、国际人权规范以及国际人权合作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应顺势而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联合国人权机制,形成国际人权对话合作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话语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切实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中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本内容,内涵历史、情感、道路三重逻辑。具体讲就是构筑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彰显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尊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多样性,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民族团结进步。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入新阶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茹 《人民论坛》2023,(23):139-141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地生根,给世界带来了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更要争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建设者、传播者和贡献者。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全球视野,胸怀“两个大局”,激发青春动力、展现青春活力、扩大青春影响力、汇聚青春合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耀军 《人民论坛》2023,(22):101-103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实现普遍安全、推动文明包容互鉴依然任重道远。“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体现了中国治理与全球治理良性互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愿景。“一带一路”与三大全球倡议既在核心理念和总体目标上一脉相承,又在重点领域和治理逻辑上各有侧重,两者协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新思路、新方案和新行动。  相似文献   

5.
史志钦 《人民论坛》2022,(24):118-12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已经成为中国协调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中国解决方案,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演进,中国通过以对话协商持续推动大国的协调与良性互动为重点,构建持久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建、共享制定全球安全规则为重点,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抓手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为手段,以全球发展倡议为抓手构建普遍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以“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为抓手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民族事务治理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定位了民族问题研究的维度与视角,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概念议题亦随之更新。概念议题的变迁是因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实际需要,这不是传统的民族国家或现代国家概念所能解释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应该成为新的理论方法。以此,才能解释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工具选择与政策意蕴。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概念议题是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主题与方向,其内在含义是以政党为核心的文化政治共同体,以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发展为关键、以反分裂为底线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外交创新性发展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推动互联互通、改善全球治理、发展稳定大国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开展广泛区域合作五个方面。在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中,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非洲、拉美国家的互利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并弘扬了中国积极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具有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崇高的人类情怀。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和平发展、国际合作、普遍安全、文明交流、全球共同治理、总体稳定与均衡发展等基本原则,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共享文明成果、共同富裕发展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纲举目张、明体达用,旨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了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世界使命"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积极作为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对于中国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则需要理性研判、辩证施策。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9)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以引领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新时期挑战的中国方案。随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对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意义和行动方案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田德文 《人民论坛》2023,(20):36-39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可概括为“多极联通”的新模式,强调世界各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的联通与共同行动。“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中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是推进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国际合作、消除国家间、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冲突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自身稳固的世界观,对国际关系研究没有理论贡献。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观照共同体演进的思想传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洞察现代国际社会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演化逻辑,指出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是“自由人联合体”,明确了共同体演进的目标与归宿。此后,苏联把建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共同体演进的实践原则,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者则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国际霸权凸显对共同体演进的价值关怀。为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实现共同体演进的时代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进程,为构建具有世界历史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筑牢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核能发展的主要国家,对核安全合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推进“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是中国核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关键。而核安全国际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某一个国家是很难有效进行的。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者,中国有责任推进“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核安全的特殊性,使核能领域的合作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安全观念和国际区域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而要实现核安全一体化的目的,必须通过法治化规范“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的框架体系、框架内容、规则制度体系,确保核安全共同体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方略,拥有丰厚而坚实的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诠释,类本质理论的意蕴升华,异化劳动理论的集成创新,共同体思想的转化发展。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对这一构想进行哲学反思,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形成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为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新的视域和重要指引,明确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遵循和重要价值,对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顺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对国家安全发展形势的新特点、新目标、新任务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推动构建平等公正、互利共赢、和平安全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共同体理论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强调的是紧密团结、亲和熟稔、价值一致以及共享的认同感。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发展了这个理论,将中华民族概念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解决了中华民族是“多元”还是“一体”的学术讨论问题,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深刻领会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要把握以下七个基本方面:第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第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第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阶梯;第六,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七,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李力 《人民论坛》2022,(22):52-55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为弥补全球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提供了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进一步落实两大倡议,有效填平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追求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