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从国家的边缘状态被推移到了全面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场域前端,边疆治理被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场域。整体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契合了边疆时空场域变迁的趋势,立足解决边疆地区多样性跨域性问题,实现对族际主义、地方主义治理取向的共生与超越。整体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区分边疆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差异,熟捻边疆治理的特征和在新时代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促进边疆治理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清统治者基本上都继承了汉唐以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都放弃了元朝以边疆地区为基地,积极用兵开拓徼外的做法。但由于所处时代以及面临的时代问题不尽相同,明、清统治者在对西南边疆的认识及治理思想上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受治边思想的支配,就使明、清两代在经营西南地区时,在具体举措上既有相似之处即清对明的继承,也有清朝基于时代的发展而具有的一些独到之处。由于明、清加大了对开发西南的政策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把西南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西南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参加到全国的经济活动中来,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边疆对于国家发展意义日渐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的边疆研究在持续升温。然而,边疆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未被聚焦,其中的一些认识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为了边疆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予澄清。一是在如何看待中国边疆的问题上,须在揭示边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边疆的构建性质,将边疆界定为疆域的边缘区域,确定边疆的变易性;二是在边疆治理的定位问题上,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治理,明确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在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问题上,须在调整治理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其目标和任务;四是在海洋边疆治理问题上,须依据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治理目标,促成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陆复合型大国转变;五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新形态边疆,明确中国边疆的多样性和立体性;六是要看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促成了“边缘—核心”双向互动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疆域作为国家占据或控制的地理空间范围,是国家形成和国家活动的基础,并反过来支撑着国家的发展。然而,国家的疆域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态。国家的疆域也会因为各种无法回避的因素的作用而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样的疆域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置,便会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迟滞国家的发展,甚至把一个国家拖垮。因此,国家拥有或获得了疆域以后,必须运用国家力量并广泛动员资源来对疆域进行治理。疆域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疆域治理是中国的崛起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疆域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我国边疆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将满足边疆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边疆治理的价值定位;拓展边疆治理的对象,明确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擘画边疆治理的"路线图",强调边疆治理的领导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发展了党的边疆治理理论;积极构建边疆发展的大格局,坚持海陆统筹,建设海洋强国,不断巩固边疆稳定的深层次基础,全方位保障边疆的安全,加强边疆基层党的建设,开拓了党治理边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7.
沙勇 《求索》2014,(8):158-162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政府,为了控制和管理边疆地区,设立机构,配置力量,协调民族关系,积极拓展国家统治力量对边远地带的渗入,治边理论和经验日趋成熟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念和阶级属性等所决定的自身缺陷,历代王朝所宣扬的以"因俗而治"、"以夷制夷"、羁縻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治边理论或政策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明王朝在治理北部边疆和处理与蒙古关系问题中的成败得失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边疆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中央决定实施全面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出要扩大沿边开发开放、培育沿边开放新支点、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广大边疆地区,尤其是内陆边疆地区,开始由之前的主要被动承接开放向现在的主动对外开放转变。许多内陆和沿海边疆省区,都根据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本省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这奠定了中国边疆地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在国家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下,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未来中国边疆治理需要处理好边疆开放与边疆安全、边疆开放与内地开放衔接、边疆开放与周边国家关系这三对重大关系,这不仅关乎未来中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保管机构众多、收藏分散、库房条件不足、立法不健全、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也长期存在。针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少数民族古籍分散性、宗教性、国际性特点,边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应上升到边疆治理的高度。在治理主体上,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各收藏机构、企业及民间收藏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治理对象上,改善收藏条件、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开展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建设,综合运用财政投入、法制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宣传推广等治理手段。少数民族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因此可以成为边疆治理的手段。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也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助推边疆地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广西边疆治理现代化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边疆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新时代推进广西边疆治理现代化,要在加强党的领导上体现更高站位,紧扣党的二十大新部署优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边疆治理的新目标新任务,更加注重国家支持政策落实落地,推动边疆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融入跨境产业合作,加快推进边疆产业振兴,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更高水平建设各类开发开放平台,打造边疆开放新格局,探索改善民生新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都逐渐察觉并承认国家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并在"守中治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间接被动和积极主动的治边思想。在维护陆地边疆政治安全的实践中,设置了专门的中央机构、独特的边疆政权,并且开创了军民戍边的传统。治理主体的健全、治理过程的互动和治理环境的稳固影响着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摘要:省际对口支援边疆政策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政策和跨域协作治理实践,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面向实践,剖析省际对口支援边疆政策的运行机制,揭示其蕴含的国家治理理念、治理主体间互动关系与治理逻辑,是当前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机制功能为分类标准,省际对口支援边疆政策运转起来的核心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任务分配机制、府际沟通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上述机制的运行,呈现出政策运转的动态过程和现实图景,强化了治理主体的参与动力与沟通协调力度,增进了府际利益关系的和谐,提升了政策运转的可持续性与效能。  相似文献   

16.
史云贵 《思想战线》2024,(1):109-118
边疆绿色治理是国家绿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边疆绿色治理是指边疆绿色治理共同体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的绿色要求和绿色标准,秉持绿色价值理念,进行绿色话语表达并形成绿色共识,凝聚成共治边疆公共事务的绿色合力,推动边疆经济低碳发展、政治风清气正、文化包容多样、社会健康和谐、生态绿水青山的全方位绿色化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边疆绿色治理体系由“目标—场域—主体—方式—客体—效果”等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耦合而成。在把握边疆绿色治理体系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由“动力—过程—创新—保障”等一系列机制构成的机制谱系,确保边疆绿色治理良性运转,进而助力实现边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不断满足边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至80年代,正逢列强瓜分中国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诸民族国家地位确立之时,传统封建国家对固有版图的捍卫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疆土保证。从对左宗棠西征军费之收支以及周期性变化的考察,考量晚清政府于风雨飘摇中维持西北边疆的统治实力,从而勾勒出清末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基本方略与战争步骤,对清末中央集权封建政府治边实力可以有一个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的边疆治理:族际主义还是区域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思想战线》2008,34(3):25-30
中国的边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因此.边疆治理就面临着是以处理族际关系为主还是以处理边疆的区域性问题为主的选择.以处理族际关系为主的治理是族际主义取向的治理,以处理边疆区域性问题为主的治理则是区域主义取向的治理.秦统一中国到18世纪中叶的边疆治理,基本上是族际主义的治理.18世纪中叶以后,区域主义的边疆治理避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边疆治理,则主要采取了族际主义的方式.今天,随着边疆形势的变化和边疆问题的转型,边疆治理应该构建一种区域主义的治理模式,增强自身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风起云涌之后,学者们并没有从思潮澎湃的海洋寻找到登上陆地的通路,无论是官方的学科目录还是教育专业设置,都还没有给中国边疆学一个正式的名分,每个研究团队或者个人都是依附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甚至文化传播学下开展边疆学理论研究。这种状况说明,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本身出了问题,或者说研究的出发点需要重新认识。以中国边疆理论的“元”问题为核心,努力解构边疆观,是重构中国边疆学的逻辑起点。解构边疆观,就是从学理上批判目前流行的边疆概念和观点,指出这些流行观点对边疆学创新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边疆学建构的出路,以期实现重构边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