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理论界对其正处于研究之中。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来揭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表征,分析了法治在实现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只有厉行法治,建设西部法治社会,才能保证西部地区的民族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建设西部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长抓不懈,要根据西部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立足于改革和完善有西部特色的司法制度,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国情的司法体制改革的渐进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目标,必须秉持公平理念,法治是人类社会治理国家最理想的模式与方略,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法治文明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包括了法治建设的根本内容,法治文明、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法治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决定现代法治必然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和谐,保障公民权利贯穿于法治文明的各项内在要求。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进公民权利规定、进一步合理约束政府权力和完善公民权利表达与救济途径来实现。此外,针对社会中特殊群体,国家须采取特别措施,以真正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法治理念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法治理念视野中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首先梳理了法治理念的的内涵,追述法律至上是法治理念的根基,并描绘了我国法治理念的现状。最后论证了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两者的价值关联,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法治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法治政府成为政府自我角色的理性定位。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的践行者,法治政府必将引领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政府更应在和谐社会视阈之下,从各方面来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7.
江宜怀 《政法学刊》2006,23(4):102-107
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警察权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警察权的这一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社会自治领域的形成,社会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及其公共权力的特征日益凸现。警察权作为公共权利的一种,本源于人民,并应服务于人民,在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成员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强制性以及必要时使用暴力是警察权得以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但不是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把强制性权威真正转变为合法性权威的过程;警察权还具有不断扩张的特性,必须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着不同的建构方式和实现路径。文章旨在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治的重要性,并以法治思考为维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路径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宋玥 《行政与法》2006,(5):9-10
法治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节器,它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标准,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基础,和谐社会应是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对于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郝瑞欣 《法制与社会》2011,(12):275-276
平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价值理想,机会平等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平等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前提。本文主要从法治的视点入手,首先阐释了机会平等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了机会平等的三个阶段,再说明了机会平等是权利实现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法治对机会平等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的统一,法治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要为构建的法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随着法权观念的变迁而逐步确立的民法基本原则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社会本位观亦日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全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权利滥用的现象已客观存在且危害性极大,国际法学界及国际社会应予以重视,竭力应对与防治。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是宏观的治国方略,是理性的办事原则,法治代表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5.
解国华 《法制与经济》2013,(1):58-59,6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法治原则,在法治的框架内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要建立合理的公法体系,建立在党的领导下的真正的司法独立制度,坚持行政主体在法治背景下的依法行政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实现保障与必然路径。目前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阐释了和谐社会与法治两者的内涵,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法治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社会主义和谐的构建和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今日中国,和谐社会已然成为现时代最突出的特色,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憧憬和基本价值,也是全体人民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新时期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我国和谐与法治的现状入手,阐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最后论述和谐视域下法治精神培育,以从本质上体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语义的提出为中国法治主义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分析了和谐社会下的法律表征,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和谐社会时应当区分法律在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不同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下,法治才有存在的可能性。不同类型的和谐社会,产生不同的法治状况。中国传统社会下的法律只能够是保护贵族的特权和强化社会的不公,近代西方个人主义才有体现平等自由的法律。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法律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挣扎,传统法治特质正在消失,西方现代法治特质尚未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