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克 《党课》2011,(11):62-64
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加之自然灾害、公共事件频发,领导干部应对风险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且十分迫切。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其中一个就是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术国 《求实》2005,(9):19-22
高风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国内外及整个世界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领域存在着诸多风险性因素,给我们党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应对风险社会,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为此,必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同时应当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使中国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不断凸显,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和严峻挑战.我国体制转型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呼唤当代社会迅速建构一种安全、有效、迅速和覆盖全社会的国家风险治理机制,这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全局性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是生活和行动在现在之中的,而所有的现在都包含着“传统”“当下”和“未来”三个维度。传统的维度对于理解以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现在”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而在风险社会中,传统在“现在”中的复杂性却显现了出来,并与行动中的创新之间产生了冲突。如果说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只是在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时代,才有着强烈的要求突破传统的呼声,那么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当下问题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创新去应对当下的问题,以至于必须与传统保持一定的距离。就现实来看,在20世纪后期,日常生活领域中已经呈现出了“非传统化”的迹象,而在人类走进了风险社会时,这种“非传统化”的迹象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社会风险的表征、根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化和国内社会转型的双重推动,社会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社会风险的突出表征为:社会极化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了社会风险累积的力度;意识形态内生弱化凸显,加剧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危机;社会结构紧张,潜存着社会结构风险和制度风险;风险分配不公平,增加了转型期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公共服务"内卷化"问题显现,极易诱发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失范;自然生态风险增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压力。当下我国社会风险的诸多表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究其根源,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独特性、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失衡多为经济利益牵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伴生高社会风险、中国社会存在诸多使风险放大的要素、全球化风险带来的冲击等是其根本原因。应对我国社会风险的出路在于:树立正确的现代风险理念;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创新公众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自然生态风险治理;积极参与全球风险治理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重转型和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风险共生现象。当前我国转型发展期风险共生现象的深层成因主要是体制转型过程的结构断裂和制度缺陷,利益分化加剧和利益诉求强化过程中的利益失衡,市场化转型中资本逻辑的强势和公共权力的经济化倾向,社会信任的下降和社会焦虑的上升,以及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各种国外因素的冲击和挤压。科学分析并主动化解这些矛盾,积极创建能增加和谐因素的社会机制,才能实现低风险、合理、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心理的变化,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无不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人们的社会心理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空间的拓展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拓展着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舞台和社会心理空间。在社会体制转型之前,由于社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人们的生活舞台和交往范围十分狭窄,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是“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习惯于依赖家庭,依赖国家,依赖组…  相似文献   

8.
社会问题可以大致划分为结构型社会问题、变迁型社会问题和偏差型社会问题。社会行为失落指各种规范准则处于彼此冲撞、相互矛盾的分裂离散状态 ,不再是一个完整、统一、协调的有机体系。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道德领域和公众心理层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落现象。研究这些问题 ,探讨应对措施 ,对于力求使转型社会和谐有序 ,维护社会稳定 ,是十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全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遽的社会转型,深刻的社会变迁,严峻的生态危机,倍增的群体性事件,加上世界现代性背景下全球风险的影响,都昭示着当代中国已完全进入了风险社会.各级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必须正视和应对风险社会这一全新课题.各级政府只有树立敏锐的风险意识,构建成熟的风险文化,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推进风险管理的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规避和化解风险的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以其具有累积性、动态性与非线性等特点,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类型,并对社会稳定构成直接挑战。我国领导干部应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已经取得若干基本经验,同时,还面临着若干挑战。  相似文献   

11.
徐鲁航 《新视野》2001,(4):33-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成功地扮演了经济发展方向的领航者、市场经济的奠基人、市场规则的创建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铺路人的角色。这是中国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上选择的结果。这一选择完全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现的。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有关论述入手,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角色选择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的领航员中国政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充当了经济发展领航员的角色,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走上了快车道。首先,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政府不断地推进经济…  相似文献   

12.
徐琛 《实事求是》2007,195(2):18-21
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历史选择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充分考察、对比、认识资本主义不公正丑恶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本质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当代科技创新基础上的工业化。认识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以及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创新内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典范.宁波的现实选择在于理论创新,它既得益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指导,又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廉洁高效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产证券化SPV模式选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最具生命力的创新之一.SPV作为资产原始权益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中介,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核心.资产证券化选择何种模式,关键在于选择何种形式设立SPV.在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下,选择信托公司作为SPV模式较为可行,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障碍.为此,必须通过专门立法,明确SPV法律地位,赋予信托受益权证有价证券的法律性质,并为其流通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要收到实效 ,在道德建设手段的选择上 ,不仅要选择教育这样一种非强制性的手段 ,而且还要选择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这样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文章阐述了道德建设中强制性选择的依据 ,探讨了强制性选择的范围 ,提出了强制性选择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栋生 《新视野》2005,(3):10-12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相应的空间组织架构,系统阐释了党和政府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资源广泛、丰富,却缺乏组织和质量控制,呈现着无限、无序、优劣混杂的特点,这已成为人们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高质量的有用信息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种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