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就业形势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荣 《求是》2002,(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增加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小,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90年代平均就业弹性为0.1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个百分点),不到80年代的1/3。尽管我国一直保持了相当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但90年代全国每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平均只有700万个左右,只有80年代的1/…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美国进行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得美国自1992年至2000年失业率从7.4%降低到3.8%,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高就业并存的局面.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美国进行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得美国自1992年至2000年失业率从7.4%降低到3.8%,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高就业并存的局面。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七十年代末的就业危机与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一次严峻的就业危机。为解决就业问题,各城市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体制外,在现有企事业单位之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由此获得发展契机,并推动了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5.
张彦 《理论文萃》2009,(1):48-5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就业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占绝对主流的正规就业模式正日益被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二元化就业模式所取代”。但是对于规模见长的城市非正规就业,城市就业者并非是其从业主体,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是外来人口,特别是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笔者在2008年上半年就来沪农民工就业状态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凭心而论,农民工对上海城市建设所做出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就业对于改善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贫困和降低产品成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它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引入 “非正规就业”的提出源于国际劳工组织。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实施了一项“世界就业计划”,在该计划中,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在大中城市许多失业者为了生计,从事一些得不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和保护的活动。 在1992年1月第15届劳工统计大会上,与会者通过了关于非经济的国际标准定义:“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  相似文献   

7.
智明增 《共产党人》2006,(1):44-45,51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由国家统包分配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大发展以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8.
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而加入WTO对我国的就业增长、就业形式、就业范围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抓住加入WTO后提供的机遇,同时,我们还要适应新形式,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迎接加入WTO后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的就业压力十分沉重,党和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目前,我国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失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应当确立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基础、产业结构优化是根本、稳定中小企业发展是关键、人力资源培养改革是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高”对“双低”是一种非良性的发展格局目前,人们均在关注我国发展中的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我认为用“双高”对“双低”来描述当前的发展格局更符合事实。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创造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并且还在继续着这种奇迹,国民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格局却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双高”对“双低”的格局,即GDP高增长、国家财政收入高增长,对应的是就业低增长、居民收入低增长。GDP高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以近几年为例,2003—2006年GDP年增长率均在10%左右,而新增就业岗位却每年徘徊在800万—900万人左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的具体目标。与此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八项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就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瑞典的失业率一直在1%~3%之间徘徊,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当西欧国家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时,瑞典仍然保持着平均不到2%的低失业率,实际上实现了充分就业,同时收入分配也比较平等。那么,瑞典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呢?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相关法规,构建就业政策的制度框架。就业政策是瑞典社会福利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瑞典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的变化不断加以修订,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法律化的制度依据。例如,仅1974年至1999年瑞典…  相似文献   

14.
孙立宁 《发展论坛》2002,(12):36-38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保持15—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GDP7%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也面临若干严峻挑战。能否在经济增长中保持充分就业就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能否保持和劳动力资源能否有效配置的大问题。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中国就业问题的严重性我国人口规模相当于30多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指电力生产量、商业能源使用量、农业种植面积和水资源)、9.4%的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矛盾相当突出。近20年来,我国经济虽高速增长,但就业弹性却低于世界一般水平,且呈下滑趋势。因此,在当前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要强化就业优先理念,将经济发展由过分追求GDP的"增长优先"模式转变到注重GDP质量的"就业优先"模式上来,以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失业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特征,探索其成因,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以及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但通过对政策进行的一系列调整,西方国家当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由此,我国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周天勇 《唯实》2002,(5):29-31
未来 10年期间 ,数以亿计的新增、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正常地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将是中国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这里先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 ,并提出一些增长就业机会的重大的战略、策略和政策建议。一、未来 10年就业和社会稳定形势非常严峻未来 10年城镇因劳动力新增、下岗需要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每年共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为 2 45 0万人。从规模匡算 ,未来 10年 ,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 45 0万人左右 ,农村上学毕业、参军复转、建设安置等需要就业的 35 0万人左右 ,每年下岗需要再就业的 45 0万人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占世界新增岗位的1/4,对世界发展特别是解决全球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愈来愈严重,已进入高失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外出农民工已经成为转移农民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愈来愈难,要充分估计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企望用3-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目标.政府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市场.国家只能提供保障人人就业机会平等、不受任何歧视、帮助具有劳动能力者提高就业竞争力,对所有人实行"国民待遇".作者认为,今后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并提出三个重要建议:第一,应召开全国就业工作会议,全面讨论中国的创造就业目标,包括城乡就业目标,正规与非正规就业、固定与灵活就业、暂时与临时就业;第二,应定期公布调查失业率和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全国与地方各类劳动力市场信息;第三,促进灵活性、统一性、公平性劳动力市场,实行"平等国民待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9.
受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左右,人们普遍把发展主要看作是经济的发展,并且将经济的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具体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实现发展的道路就是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提高工业化的程度。这种观念只强调经济数量、经济规模的单兵突进,而置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于不顾,更没有顾及社会等其他领域的问题,是一种不关注和谐的发展观念。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相似文献   

20.
失业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特征,探索其成因,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以及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但通过对政策进行的一系列调整,西方国家当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由此,我国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