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方型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由我国的部分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共同研究日本的综合商社时作为一个概念提出的."东方型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员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亦即价值观."东方型企业"文化中包含三个不同的层次,其表层是企业形象;中层是企业作风;深层是企业精神."东方型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方型企业"文化中渗透着"仁、和、信、诚"的成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注重了运用它山之石,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进而整体推动了"东方型企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从"非人"到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创建,可以视为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在此之前,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取向是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管理中最为活跃、最具可变性的因素——人的关注不多。因此可以说,与既往理论相比,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就在于从科学化方向转向了更深层面的管理价值和人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等一些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中出现了一种现象——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浪潮的推动下,他们通过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把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融进了“大家庭”里,主人翁的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企业里充满了人情味。 警察文化,正是在这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变革时代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引入警察机关的。警察文化,就是指警察机关及其警察群体在警务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型的管理学科,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而各具特色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蕴育着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客观促进作用。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一个优秀的企业,无不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企业文化。在新形势下,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已在国内企业界形成共识。那么,如何使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点:一、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坐标点企业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为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同舟共进》2013,(2):3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拉开了被后人称之为"80年代"的序幕。"文革"的历史后遗症——文化贫瘠,催生了20世纪中国的一次文化高潮。知识分子重登历史舞台,朦胧诗歌、伤痕文学、探索电影、哲学热、美学热、沙龙聚会……不断刺激并愉悦着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见证并烙印下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北岛就曾在访谈中评价道:"每个国家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高潮,比如俄国2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80年代就是中国20世纪的文化高潮。"  相似文献   

7.
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文化经营这一螺旋式上升过程是20世纪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发展的基本轨迹,中国企业也不例外。纵观2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其基本趋势与上述特征大致吻合。值世纪之交,中国企业呈现出三大“热点”:资产重组热、高科技热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组织是把学习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的共同发展。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理论,它适用于各种组织。就企业管理而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程序重组工程"、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虽然引入中国只有20余年,但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工作是一直存在的。特别是近年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形成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热"。  相似文献   

10.
陈尔香 《群众》2008,(1):69-70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大丽  ;吴廷俊 《传承》2010,(15):56-57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苏两国的新闻改革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对媒体所有制的改革上,苏联的新闻媒体由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实现了所有制的"变",而中国的新闻媒体一直坚持着全民所有,始终做到了"不变"。从文化内核、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所有制"变"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永前 《思想战线》2012,38(5):33-3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文学人类学为标志,中国文学研究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转向。前者在有关"文化"的理解、对于文学现象的文化解释、文学观念的起源研究方面,均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后者则直接借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进而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便成了现代氽业管理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它被认为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承,是企业成功经营之道。如今,企业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保安服务企业的重视。面临保安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机遇与挑战,保安服务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为此,本刊在全国范围内选取6家保安服务企业,听听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的些许成绩,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与定位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80年代兴于美国。企业文化引入我国20多年来.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形成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热”。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及其意义.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定位.是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取得成效的前提。我觉得,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交流》2004,(3):41-42
批判一:跟风“舶来品”。企业文化的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源于美国,根在日本。理论家们在总结我国企业的问题时认为我国没有企业文化这个东西,美国、日本的企业为什么这样发达,是因为企业文化发达。于是,我们的许多企业没有消化“舶来品”,开始建设企业文化,你外国有企业文化,我已有,好象没有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不先进。实际上没有从理性的高度去精心建设企业文化,完全成了一种”时髦”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回顾谈到企业文化,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日美企业的较量。那时,在美国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而迅速崛起的日本,开始与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展开了竞争。受当时世界环境(如中东石油危机)和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日本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后发优势的影响,美国的企业在电器市场上几乎全部失守,具有传统优势的汽车市场也丧失了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理想性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不仅迎来了经济改革的热潮,而且也经历了思想和价值领域的全面转型。这场转型与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相伴相生,即以对西方理论著作的大规模引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组织是由信息社会催生、顺应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管理理念的根本变革。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操作性强的新型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实现了管理理论与实际的零距离接触,引导美国经济走出20世纪80年代的网境,再次进入到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在二战的废墟上获得了飞速发展,美国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日本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中有“文化”,“文化”中存在“力量”,“文化力”不但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能驱动“经济力”。这个理论的发现在国际企业界引发了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新构想。当我们透过滚滚热浪,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冷静审视和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成功的个案背后,无不是“个性文化”在熠熠闪光。比如,宁波雅格尔、青岛…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视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它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