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月30日,上海。天气晴朗的似乎让人忘记早春的乍寒,即便是黄浦江上吹来的风,也暖暖地让人感到无比妥帖。位于淮海西路570号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一场以“雕塑与城市对话”为主题的“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让这个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这样的暖春里,似乎显得尤为尊贵与不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至今,上海曾经先后制定过2个城市总体规划,眼下正启动第3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今上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这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将成为当今背景下这座特大型城市长远发展的蓝图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上海正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开启灯光的按钮是世博会。来来往往的参观者都在凝视着上海,想象着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是摩天大厦,还是石库门弄堂?是风情犹在的十里洋场,还是日新月异的东方明珠?……  相似文献   

4.
孙晓青 《小康》2012,(1):64-68
正美国时代广场正在展示来自中国的形象广告,而作为中国的代表城市的上海,在国际人士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上海还是国际大都市吗?"如果用一个单词来形容上海,你会选择什么?"有60人认为用"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长高了,上海变得漂亮了。上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要求“上海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一个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那样的超级都市,震撼了整个世界”伊利诺大学建筑学者James Warfield在九十年代初曾对上海作这样的评论上海的变化、上海的速度,世人有目共睹,无不为之赞叹。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是保持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认真分析了天津与上海的资源比较优势,力图在更大范围内寻找两地对接空间。一、对上海资源优势的分析天津与上海两个城市的历史沿革、产业类型、文化结构都很相似,从城市发展史看,天津和上海一直互相呼应,形成了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格局。因历史的原因,目前天津的发展稍微落后,处于类似长三角发展的中期阶段。所以上海的发展经验和  相似文献   

7.
陈伟龄 《群众》2010,(10):41-41
<正>从刚刚在上海公布的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排名获知,南京以总分第三的成绩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在参与调查者所填写的12类指标中,南京有多项指标取得了非常靠前的名次,其中,"城市市民素质"一项,南京更是荣登榜首,获得了100多个国家被调查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陈姝 《传承》2013,(2):94-95
清末时期的上海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上海的近代化与其古老的商业传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近代工商业息息相关。上海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城市空间的建立,反映了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上海的文学创作中,以城市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成为新世纪上海小说创作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谭畅 《小康》2012,(2):110-111
正2010年世博会的完美收官,让上海"大旅游"建设更加底气十足,有着"上海后花园"美誉的佘山,也不再是这座直辖市的专属,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厚积薄发,正在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1.
住在上海     
移居上海 “去上海投资,到上海发展,在上海安家”,成了风靡台湾的一种时尚。台湾人喜欢上海,是一种浸染在回忆,以及对张爱玲和白先勇的小说的喜爱。台湾人对上海有着天然的亲近,一见如故,于是,索性就住了下来。从前,来上海常住的台湾人,大多是先住宾馆,然后租房,最  相似文献   

12.
张忠 《群众》2014,(7):56-57
<正>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随着自贸区相关政策细则相继推出,投资者纷份涌入,对太仓等周边地区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上海自贸区对太仓的潜在影响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必将对上海周边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作为毗邻上海的太仓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从机遇角度来看:一是对外开  相似文献   

13.
上海这座城市的基石在街道,在里弄,在广大市民居住的社区。街道社区,可以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健康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它们,保持了上海的城市繁荣与社会稳定。而这些“细胞”之所以展现蓬勃生机,离不开社区党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杭州,爱情无处不在。——倪敏悠闲地在玉麒麟里细细品味着她喜爱的麒麟鱼,这个餐厅如同古色古香的戏院一般别致。“别挑食呀,再尝尝这个蟹粉炒虾仁吧。”对面的陈予浅浅地笑着。——“新娘笑得开心一点,新郎再靠得近一点。”摄影师耐心地指导着。西湖边,孤山脚下,浓郁的绿与红层层叠叠。李路和方伊此时觉得,从上海特地赶来杭州拍婚纱照,甚是明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滚滚车轮刻下浓墨重彩的历史年轮,上海,是辉煌的缩影,也是崛起的代名词。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在硬实力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也是可圈可点。便捷、高效、美观的城市公共标识系统,就是上海的一张“名片”,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感到自洽和安心,让经过这里的人们感到自如和方便。为了这张“名片”,冯导和他的团队努力工作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16.
李国华 《探索与争鸣》2023,(8):164-176+180
在《蚀》三部曲中,茅盾为上海赋形的基本逻辑是多重的:首先是通过武汉发现上海,武汉的“政治生活”创伤造成其在为上海赋形时总是试图把上海内景化;其次是上海经验在“政治生活”中苏醒,在武汉和上海的“政治生活”之外触及更混沌而厚重的难以赋形的日常生活;三是漫不经心写下的丰富的上海都市生活细节却意外写出了上海的一种精气神。对于革命景象的刻意描写反衬出茅盾对于上海的稔熟,那些丰富的细节里藏着真正的上海。这些书写既然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就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座城与一个人的关系:表面上是一个人在为城市赋形,实际上是一座城在为人赋形。以日常上海经验应对和消化大革命的剧烈撞击和震荡或许暗示着,上海是一座具有足够弹性的城市,能孕育和生产一些激烈的生活组织形式,譬如工人运动,也能孕育和生产相应的克服剂,譬如令人依恋的都市生活,从而为生活在上海的人赋予革命和安稳交错的双重形貌。  相似文献   

17.
《前进论坛》2010,(5):22-23
<正>世博会对举办城市、举办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召开,这对于改革  相似文献   

18.
郭强 《今日上海》2011,(2):16-19
一段时间以来,对全国城市来说,上海“楼市风向标”正发生变化。 一方面全力建设保障房的政策频出,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工程大规模启动。不少市民都注意到,在浦东世纪公园左近的繁华地段,一边是中高档商品房,一边是已立起的“青年人才宿舍”,众多媒体的报道中都这般说:“这是上海楼市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2):68-69
上海,一座极具魅力的东方大都市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神话般的变化引起整个世界的瞩目,它具有现代气息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久就要开幕,世博会的举办使上海成为当下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城市.  相似文献   

20.
兰燕飞  刘建华 《小康》2010,(1):48-52
北京六里屯,上海江桥,南京天井洼,江苏吴江,这一串地名维系的垃圾焚烧厂争议还在进行中,垃圾焚烧正从单纯的环境问题转向城市治理的新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