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法语中“名词1+de+名词2”结构中主要有7方面的问题:名词1为动名词时出现的情况;“名词1为集合名词+de+名词2”作主语与后面谓语动词如何配合;名词2前为什么要用冠词或不用冠词;为什么名词2有时用单数而有时又用复数;名词补语结构后的形容词或分词的性数怎样与前面的名词1或名词2配合;名词补语结构中的介词de要不要重复  相似文献   

2.
肖琳 《新青年》2006,(12):64
它是我的经典.是我愿意,在年华老去,只能坐在藤椅上打发余尽时光的时候,仍然握在手中的书.我并不需要看那些评论,让它们告诉我,它具有如何的文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它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穿透时光能给我温暖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198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家畜物理诊断学》一书。 家畜物理诊断学这一名词,在我似为初见,因好奇而细读之。觉得此书别开生面,与过去所见的家畜内科诊断学很不一样。兽医界尤其搞诊疗的同志,值得一读。该书难能可贵之处是论述深入浅出,概念明确,文字简练流畅。其特点有四:  相似文献   

4.
纸上学车记     
假如我现在被请去一座孤岛,在那里,衣食无忧,但却没有现成的精神生活,所以,我被允许带一本有意思的书在孤岛上享用,以等待营救者的出现.会带一本什么书呢? 这原本是一个持续一年的采访游戏,采访者黄集伟曾将答案整理结集出版成一本书<孤岛访谈录>.他当然没有采访过我,但我却主动将自己置身于这个游戏中--如果是我,会带一本什么书呢?  相似文献   

5.
母牛"花子"     
一下乡,我就相中了喂牛这活儿。虽说牛圈味儿不好,又是瞎虻、蚊子最多的地方,可是自己一个屋,安静,怎么看书也没人管。我就当了牛圈的“官”管着牛。一年后,从四队调过来一头红白花的母牛,这是人家甩出来的扔货,脾气贼大,不听使,还净惹事儿。我看它的毛色,叫它“花子”。刚来不几天,它就跑回四队了。都说驴犟,其实牛要是上来犟劲,十个驴也犟不过。任我鞭子抽,棍子打,这花子是说什么也不回来,硬是往后捎。等将它弄回来,我已是浑身湿透。道上我就已咬过几回牙:到家看我怎么拾掇你。我给它穿上鼻角,绳绕在树上,换上新鞭梢儿,正要开打。打更的老…  相似文献   

6.
正大约两个月前,徐隆彬教授把他所写《朱可夫大传》~①一书的书稿寄给我并请我作序。我欣然应允。10年前,我曾为徐隆彬教授的《赫鲁晓夫执政史》作过序。在徐隆彬教授的四部著述中,有两部让我来作序,这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难以言喻的荣誉。通读全书,感悟良多。我首先为徐隆彬教授在日益物化浮躁的年代仍执迷于学术所感动,其次为他严谨、勤奋、执著的学术精神所折服。我想就这部书谈点个人的读后感。如果能为读者起到某种导读的作用,我将感到十分欣慰。朱可夫是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斯大林把他视作"胜利的象征",每当哪个  相似文献   

7.
肖琳 《新青年》2006,(10):64
我一夜把它读完. 作者张洁在书中结尾处说,没想到这十几万字写得这样艰难.我终于明白: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却是惟一的.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大的伤痛.在这样的变故后,我已非我.新的我将是怎样,也很难预测.妈,您一定不知道,您又创造了我的另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我的两位年轻朋友张树华和刘显忠博士将他们刚刚出版的新作<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一书赠送与我.  相似文献   

9.
方正 《海内与海外》2009,(11):29-32
我与王文泉、王文波、王文澜、王文扬四兄弟相识已久,不久前听说他们要联手写一本书,相遇时于不经意间问起此事,才知道这是一部集书和画册特点而成的书集,不同于一般摄影画册。它以照相机为媒体,并配以相当数量的文字,将兄弟四人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连缀成篇。  相似文献   

10.
心薇 《海内与海外》2012,(11):70-71
读到这本叫《背着大象上街》的书,我打开了这本封面墨黑墨黑的书。这一看不打紧,我将这部足足21万字的书悄悄带回了家。读了三天三夜,终于读完了。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又起身上网百度唐小冲其人其文。果然,唐小冲就在"身边"。因为这是一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上海本地作者。其实,从《背着大象上街》这本书里,我已经看到了唐小冲写的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读到那些地名,长乐路,港汇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紫禁城出版社通知我取回新版的《宫女谈往录》。这本由金易和沈义羚合著的书,1990年出版。将作者自1985年到1988年在《紫禁城》双月刊的连载文章,汇成一集。书中真实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24日,95岁高龄的中国哲学家张岱年与世长辞。张先生毕生研究包括孔子儒家学说在内的中国哲学,对于学术界有人将他列入当代新儒家,他生前却一再申明“我不是新儒家!”并说,“我们都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来研究儒家思想,但不是新儒家,也像宗教研究者不是宗教信徒那样。”何谓新儒家?近些年来,“新儒家”一词为何被屡屡提起?张岱年为何不想成为当代新儒家?按名词溯源,这一概念的解释应该有三。首先使用新儒家的是冯友兰,他于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曾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家,但这一概念并没有在国内哲学界流行,反倒在海…  相似文献   

13.
正看过醒园,我略识李调元这个人。醒园在四川罗江县城的北面,是本地进士李化楠故苑。李调元从父亲手里接过它,屡有增筑。这是一个很大的园子,已经荒秽了。荒秽也有味道。比起袁枚,李调元晚来这世上十几年,与之志趣却颇投契。一为吴人,一为蜀人;一个造随园,一个修醒园;一个做《随园诗话》,一个做《雨村诗话》;一个著《随园食单》,一个编《醒园录》,葺园之举、吟哦之事、调鼎之法,皆极用心。我的父亲有几本心爱的书,《随园诗话》和《随园食单》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所于1990年5月11——13日成功地在昆明主办了“第四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名学者(其中外国学者250多名)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我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的论著《泰族起源问题研究》以及我所编辑的《第四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第1、2卷)同时印出,发至与会学者手中(论文集3、4卷系在会后印出分发的)。会后,许多外国学者陆续在外刊外报上撰文,对以上各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论。现将德国学者沃尔夫冈·弗兰克(中文名为傅吾康)所撰一组共三篇书评译出,供有关人士参考。这组文章收集在《1991年汉学图书评论: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一书中。  相似文献   

15.
小明 《新青年》2004,(6):21
我的新家是一幢临街的单元房,那是我单身汉心灵的故乡,它位居最高一层的7楼。蜗居在这都市的一隅,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写些自娱自乐的文字,读些自己喜爱的书。我的邻居家庭成员也不复杂,重要的是没有小孩,否则,或多或少会给我带来一些干扰和噪音。他们家好像只是一对夫妻,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一部深邃的书,一部读不完的书。 巨杉,对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10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张照片:老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一辆  相似文献   

17.
苦难的力量     
笔者的案头上摆着一部曾经反复阅读的书,它的名字叫作《梵高传——渴望生活》。作者是美国作家欧文·斯通;中文译者名字叫作刘明毅。这是一部沉甸甸的书,几乎压迫读者喘不过气来,因为这里面装的是满满的人生苦难。我开始阅读这部书的时间,不是在年轻无知的"而立"之年,也不是在稍稍懂事的"不惑"之年,而是在有了许多历练的"知天命"之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6,(11):45
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出现在书里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几个写诗的人合出的一本诗集,每个人十几首诗.一本窄窄的白色封面的书,上面一幅银色线条勾勒出来的少女侧面像,朴实得没法儿再朴实下去,或者说,出版社只肯给它一个朴实的面容.出了书,到书店买书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书会在书店里卖,但的确发现了它,便拉出来,像个读者一样把里面自己的诗句默读了几首,很自恋.现在想来,出版社够宽容,够胆大,会把那些匪夷所思的句子变成印刷品.  相似文献   

19.
那一天,我哭了,不掺杂任何的悲痛,只是单纯的因为感动、因为幸福。——题记有一种感觉,埋藏在生命的最深处,它不易于言表,却可以清晰的感受得到。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可是我却未曾了解,是他爱的太深沉,还是他从未去爱……14年的离合,让我对父亲这个名词没有太深的理解,唯一的感触便是畏惧。父亲在外工作,平时很少回家,最频繁的时候也只是一周回来一次,第二天便匆匆离开,因为时间的关系,早出晚归的他,有时我连面还没见着,他便已经离开了。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1910年~2005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七、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有《费孝通文集》16卷。说到云南,对我是不陌生的,就在八九年前,我甚至还写过关于它的书。虽然浮光掠影、片片段段,然而以云南为题,写它的过往和今昔,那感情自然与常人不同。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去,我至今清楚记得初到昆明的情景。是坐火车,三天两夜,没有疲惫,只有兴奋。我幻想着云南。可迎接我的是秋雨连绵下的暗夜,空气阴冷潮湿,灯火和水光交织着,到处是泥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