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南是我所敬重的一位老书记。他是海内外同胞交口称赞的好官.也是福建人民引以自豪的好儿子。他思想解放,开拓进取,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呕心沥血:他作风务实,关心民众,为福建人民殚精竭虑;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在福建和海外华侨中有口皆碑:他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堪称领导干部的楷模。他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项南参加革命几十年,在福建只工作了5年多,但福建人民一直怀念他。因为项南以他坚定的信念、高超的智慧、忘我的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了有口皆碑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有幸在项南身边工作了几年。深受他的教育,也熟悉一些情况。下面记述的是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一些往事,以此表达笔者内心的崇敬和永恒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的故乡,然而我对她却是生疏的。项南同志比我先到任,不过,他和我一样,虽是闽籍,都是几十年在外省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项南同志诞辰100周年。项南以他推动福建改革开放的大智大勇、远见卓识和廉洁奉公、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在福建人民心中竖起了高高的丰碑。在纪念这位人民爱戴的好公仆的日子里,他对福建中医药文化的珍爱与重视,对改革发展福建中医药骨科事业的关怀与帮助,对老中医的信任与尊重,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我父亲林如高(1888—1986)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1月是我省老领导伍洪祥同志诞辰100周年。他已经离开我们9年,他德高望重,为福建人民谋解放、搞建设、重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的长者和先师。在我的记忆中他热心为民,工作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  相似文献   

6.
正伍老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领导,他在福建省委领导中分管党史工作时间长,而且具体全面。我长期从事党史工作,先是在省委党校,后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直至离休,在伍老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得到他的指示,亲身经历了他为福建党史事业呕心沥血的许多事情。他为福建党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伍老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极端热心党史工作,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何厚铧的名字,今天就像“澳门”一样,一天比一天地家喻户晓。我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两次近距离地见到他,并且有幸当面采访过他、听他畅谈,后来又在电视屏幕上反复地端详过他,细心琢磨让他在电视片的哪个重要位置出场。 那是1998年八九月间,因为摄制一部大型迎回归献礼电视片《闽澳情》的需要,作为该片总撰稿和采访人的我随同摄制组来到澳门。这块小而美、华欧交融的土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我强烈的研究兴趣。再加上这里生活着占其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十万福建籍乡亲,他们为发展闽澳之间各个方面的关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因为对他们的频繁采访、日益熟悉的缘故,于是澳门在我心目中,只觉得那是一个与福建特别有缘的地方。等到我尽可能地寻访过一些留下了福建先民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委原常委、秘书长,原福建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王禹同志于2012年8月13日在福州逝世。他是我的老领导,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者,自1950年在永安地委相识后,他对我的教诲良多、影响至深。他的逝世,不仅其亲属感到痛心,也使我们这些部下感到十分难过。  相似文献   

9.
马兴元是我们的老领导,他是在福建解放后近40年的历程中,为福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一位受人敬重的领导干部。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福建仍有许多干部群众怀念他,他在八闽大地上留下的足迹,至今还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第2期登载郑超麟口述,黄顺通、刘正英整理的《郑超麟与中共福建“一大”》,文中郑超麟回忆说,当时参加中共福建“一大”的代表中“建瓯来的是杨峻德……杨峻德情况不详,我保留的印象是他很能干,很会说话”。笔者欲在此对杨峻德烈士作一介绍,以纪念杨峻德烈士诞辰100周年。 杨峻德(1900—1931年),原名克宽,福建建瓯吉阳镇人。少年时曾求学私塾,1914年转入梨山  相似文献   

11.
一说到项南,在福建可谓家喻户晓,就是在全国或世界许多国家,他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他于改革开放之初,受命从京都调到福建主持全国最早开放的两个省之一福建的工作。1980年底到1982年初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1982年2月到1986年3月任省委第一书记,他带领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撑起了福建改革开放的风帆,破浪向前。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处于福建改革开放的开创期,在福建党史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认识郭化若同志,是1933年在福建宁化县城。当时,他任中国工农红军东南作战军参谋长,我在独立第十师政治部工作。有一天,郭参谋长来到我们师。他20多岁,身材高大,穿着红军服装,打着绑腿,扎了腰带,说话很随和。他见我站在一旁,上前拉着我的手问:“哪里人呀?”我说是闽西上杭才溪乡人,并很神气地说:“我们那里当红军的很多很多,还是模范区呢!”他听后来  相似文献   

13.
林植夫先生曾留学日本,我父亲早年也在日本留学,他俩在日本就已相识,都参加了同盟会,并与当时也在日本的蒋介石、宋美龄有一面之交。土地革命时期,一九三一年福建崇安第一次解放,我们全家跑到福州,父亲进入福建学院中文系任教。我当时还只是个小孩子,听父亲说他的领导是林院长(林植夫)。林院长和何公敢、刘勉已(我的二姑夫)都是同学,关系十分亲密。  相似文献   

14.
我对福建“普罗米修斯”式人物的了解是从黄文光撰写的《世纪老人——郑超麟》一文开始的(载《福建党史月刊》1999年第10期)。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本世纪福建曾出现过这样一位非凡人物: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最早翻译《共产主义ABC》,并为中国引进“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作过巨大贡献。他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他历尽沧桑而又笔耕不缀,无论是笔下还是身上,都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时代印记和历史光芒。他如同一座宝窟,蕴藏着党史资料的丰富宝藏。我想,对他的解读,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相似文献   

15.
1982年7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胡宏同志由江苏省委常务书记调任福建省委常务书记。我当时担任他的机要秘书,跟着他到福建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在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里,胡宏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进取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伍老去世了!噩耗传来,我深深哀痛,在哀痛的情绪中,我不禁回忆起和他25年前第一次见面和交谈的历史意义。谈到第一次见面,不得不提起60年前即1945年7 月12日至8月初,爆发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和福建另几个县的大逮捕(也称羊枣事件)。当年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7.
我哥哥黄森,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担任过福安县委书记,一九四六年,为革命而牺牲。几十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他。然而,当年我尚年小,对他从事革命斗争的事迹懂得不多。我到处拜访哥哥生前的战友,到处寻觅有关历史资料。现将我所知道的情况整理出来,以表对哥哥的深切怀念之情。一黄森哥哥又名黄隆,笔名寥戾,一九二一年出生于福建  相似文献   

18.
刘蓓 《党史纵览》2018,(6):13-16
正我的父亲、开国中将刘忠一生与四川雅安这座美丽的城市有过三次缘,其中有两次是在他的生前,还有一次是在他去世之后。父亲是福建闽西客家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压。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我们老家福建省上杭县,父亲参加了农民协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从他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  相似文献   

19.
1985年,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撰文发表了《福建应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的报告。他在回顾省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时指出:这5年,是福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历史性转变的5年,是福建对外开放、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初见成效的5年。是福建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1983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我认识了江一真同志。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个老革命,担任过福建省省委书记、省长和国家卫生部部长等职务。那年,江老亲自进行海洋渔业调查,我作为省水产厅工作人员随同前往。跟着他深入海岛、渔村,沿着福建、广东的海岸以及环绕海南岛驱车跑了近万公里,朝夕相处和聆听他的亲切教诲长达一个多月。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和蔼可亲,感受到他的睿智、勤奋和对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