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一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已引起世人瞩目.文章分析了文化多样性之与民族院校的价值与启示,为民族院校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如果人为地去破坏这一法则,人类就会等于是破坏自己未来的生存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计方式.这就是,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产生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的原因.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时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民族文化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根本,一个民族只有不丧失自己的文化,才会在未来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生存资本和发展空间.本文从国际法、民族习惯法、党和国家民族正策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这次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议十分重要,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  相似文献   

4.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要保持它的成果、形态、魅力的多样性,而且要保持各种思维、追求的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的丰富感情及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根本的目的。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单纯地用民族文化遗产赚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彝族信奉万物有灵,原始崇拜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依托和基础。楚雄市彝族聚居区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建设13年的实践证明,能否尊重、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给予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廖乐焕  赵新国 《前沿》2010,(20):180-18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云南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中国多民族状况的缩影,聚集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亚洲民族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聚焦和汇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对现阶段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和解释,并从民族文化工作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惠红 《长白学刊》2008,(1):148-151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西部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如何在西部开发中保持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共同的发展,这是西部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西部乃至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氛围;通过立法,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机制,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更加规范和科学;发展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要像保护物种多样性那样保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文化既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的特性.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同一性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我们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增强同一性或共同性,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都具有双重认同:既认同中华民族,也认同本民族.中华民族是最高层次的认同,也是最基本的认同;本民族是第二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不同民族文化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从而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在互补中得到繁荣和发展.多样性、同一性和互补性并行不悖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萍 《新东方》2011,(6):32-35
海南岛方言资源丰富,保护方言资源有助于维护语言的生态平衡、发展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有效开发方言资源是建设海南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调动传媒力量,扩大方言研究,让方言进课堂,都将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1.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涵 《云南人大》2009,(6):17-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更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文化创造力的保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具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Canada长期以来,加拿大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民族特征著称于世。云南省则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省份,并为其保护、传承和创新付出不懈努力,成效卓越,经验可鉴。但同时,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也面临异化和消失的困境。为交流双方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措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社会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科学等,讨论了学术上语言和民族认同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讨论与在法律定义中作为民族认同标志的语言的作用相比较,目的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少数民族表达了希望维持他们独特认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从而防止语言消失,有效地维护文化和语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国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洋 《思想战线》2006,32(2):61-72
和谐社会以承认社会多样性为前提。社会多样性既有基于财产和地位的纵向分层,如阶级、阶层和贫富;也有基于文化认同的横向分类,如民族、宗教和语言。这两类多样性互有交叉但管理目标不同:前者要控制和缩小差别,后者要承认差别并在尊重主体的基础上追求互主性即仁性(inter-subjectivity)。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凭据。但要把这笔文化资源变成社会资本,中国看待多元民族文化的范式则要从原先的“社会发展史”转换为今后的“文化生态学”。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传承与双语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英  滕星 《思想战线》2015,(2):58-63
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进程、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双语教育凸显出来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合格的双语师资和双语教材。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改善双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完善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机构的功能、调整现有的评价体系、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等措施来保障双语教育的持续性推进,最终形成多元文化整合的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17.
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崇尚的色彩语言—"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色彩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西南不少民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贵,就在于色彩语言中的"黑"能传递出他们所企盼的信息。影响民族尚黑习俗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二是原始宗教;三是历史上的文化接触与融合。但民族尚黑习俗的形成并不要求这三大因素必须同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末期,云南成为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其最富吸引力的,除了绮丽的山川,更是云南各民族文化中多姿多彩的底蕴。然而,多年来国内乃至世界之所以渴望着进一步深入了解云南,则是众多貌似“偶然”的因素使然,也就是说,云南是以不同的视野被重新“发现”的。这些被“发现”的所谓“原始文化”,却正是人类失落的精神。在这个全球趋向一体化新世纪,云南各民族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与外界更广泛地交流,回顾这些“发现”的历程,从不同的角度审识自己的文化,明确自我的价值,将更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使民族文化多样性得以共存。 八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但传承面临危机,数字化技术对民族文化进行再生性保护与开发,是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人权是一种文化现象,为此,在保护和发展人权事业中,要充分关注人权的文化属性,基于文化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和推进人权事业。文化的多样性特质表明,人权也具有多样性,人权的多样性是人权发展的动力。要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多样性的存在与多样人权内容的广泛发展,由此推动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人权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