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莫于川 《现代法学》2008,30(2):23-28
必须摒弃神秘主义行政文化传统观念,树立阳光行政和行政程序法治观念,推动提升行政透明度的民主化转型;《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文件对行政程序透明和阳光政府建设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许多地方和部门积极开展行政程序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管理、完善监督救济和创设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天津、成都、邯郸等地的改革经验值得研究借鉴;建设阳光政府的进一步努力,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地方行政法治的若干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世超 《河北法学》2002,20(2):153-156
行政法治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鉴于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 ,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应积极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制定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建立完善的制度 ,以实现地方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3.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 ;各地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受经济利益的不当驱动是其产生根源 ,现行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则是重要成因 ;应当从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地方行政执法机关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行政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合理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及改革行政审判体制等方面克服和防范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庸官懒政"现象有滋长蔓延之势,"庸官懒政"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干部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应当以庸官、懒官行为特征为切入点,依据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规范性研究方法,从思想认识、制度体系、法律规范、文化观念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庸官懒政"现象产生的根源,提出治理"庸官懒政"的对策及建议,即转变观念,强化意识;健全选人用人制度;完善治理"庸官懒政"的法律体系;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晓波  胡同泽 《行政与法》2005,25(11):36-38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推进了我国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进程.但是,<行政许可法>实施近一年来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加强法治观念建设、电子政务建设、行业和中介组织建设,完善许可配套制度、许可听政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监督制约机制,改革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实现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行政征用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但是由于政府行政征用权缺乏控制、行政相对人的弱势地位以及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我们应当控制政府的行政征用权,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完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来进行调试。  相似文献   

7.
行政机关监督地方行政立法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新明 《法学杂志》2005,26(5):126-128
行政机关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自我控制和自我纠错的行政行为。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体制有违法治的基本精神,同时在监督主体、审查标准和监督程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既有的框架内,应从实体规则上明确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和审查监督的标准;从程序上完善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改进对“审查建议”的处理制度,建立“改变”和“撤销”决定的公布制度以及地方行政立法计划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长期以来对地方政府债务采取行政控制,但效果不佳.自分税制改革以来,虽有预算法明令禁止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绩效考核决定官员升迁,但因地方人大弱化,举债无风险、高效益的潜规则等促使地方政府官员肆意规避预算法等法律,滋生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行政控制惯性和国务院地位及其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仍由国务院主导、实行行政控制,但实践经验表明行政控制效果差,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转轨,从行政控制转向规则控制路径,实施法律监管,完善债务信息公开、风险预警、责任追究等方面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汉华 《法学研究》2005,27(2):3-24
行政许可法体现了许多先进的观念或原则 ,如权利观念、有限政府观念、有效政府观念、责任政府观念、公开政府观念、服务型政府与程序公正观念、廉洁政府观念和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观念等。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 ,在实践中遇到诸如法律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同步、行政许可法立法模式本身的局限性、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行政许可法本身的缺憾与立法技术的限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进行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俄罗斯执行权力机构存在着主体性质模糊、中央与地方管辖范围不清、执行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工作方式落后和公务员队伍素质低下等现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制度上、观念上、思想文化上以及立法上多方面的因素。俄罗斯行政改革既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又结合了本国特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考察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借鉴俄罗斯行政改革中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全永波 《行政与法》2005,5(5):49-53
法治政府的建设应体现宪政精神。然而我国在推行建立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却与宪政的要求差距较大。究其原因是我国法治文化的缺失和专制理念的厚实基础,并在法治主体、政府权力和权力的自律还是分权监督等方面存在错位。因此,合理吸收国外的宪政经验,走全方位的法治之路应是明智之策。  相似文献   

12.
陈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5,5(4):144-148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经历了两次死亡:在梦醒时分,他的人形肉体已经消亡,灵魂在他人的观照下寄存于甲虫体中;继而在被忘记、被抛弃的状态下彻底死亡.死亡是主人公被迫、也是主动的选择.卡夫卡在小说中表现出自我在不断与社会、与他人和解的企图中加剧对生的恐惧.格里高尔消灭自己的意愿和行动被理解为具有耶稣救赎精神,然而他的精神并未得到认同,甚至连他的尸体都未得到起码的尊重.上帝死了,英雄死了,人也死了.卡夫卡在这一层面上表现出的现代人的孤独、绝望和恐惧以及异化的状态,恐怕是无人企及的.  相似文献   

13.
The traffic in garbage and hazardous wastes is a huge illicit transnational business that involves a wide array of criminals, including private entities, corrupt public officials, and organized crime groups. The traffic in CFCs and radioactive materials and the chemical by-products of illicit crop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are related problems with significant negativ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Inelastic demand, price differentials among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 corruption, incongruent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a lack of political will, and the emergence of waste brokers are all factors that drive the illegal trade and inhibit law enforcement. While regulatory and criminal justice efforts have been mostly ineffec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at reduce waste and the costs of safe disposal may limit opportunities for waste traffickers. The right mix of subsidies and taxation as well as monitoring and compliance at the local level could make legal disposal more attractive, and thus further inhibit criminal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4.
张中秋 《中国法学》2014,(2):192-204
本文以法文化的视野和法哲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和揭示了传统中国法的精神,进而探讨它的哲学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认为传统中国法的精神是道德人文,亦即在人为称首的思想指导下,以仁义为内核的重生与讲礼的对立统一。在有机宇宙观下,重生与讲礼对立统一的理想是和谐、合理、公平。如果与近代西方法相比较,传统中国法的道德人文精神存在着宗法血缘和专制等级的缺失,但更有超越宗法血缘和追求合理秩序的普适性,因此并不违背人类法律的内在使命和基本价值;而且这个精神扎根于万物有序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理,是中国人固有的世界观及其正当性所在,亦是中华文明历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绝的思想根源,甚至还有可能是我们创新中国法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与崇尚"优雅"的美学品格,使得"新月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其灵魂人物徐志摩以及文学中坚林徽因等均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精神领袖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徐志摩是中国文坛评介伍尔夫思想与创作成就的第一人;林徽因不仅在教养、才情上与伍尔夫颇多类似,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特征也体现出对伍尔夫式的意识流技巧的借鉴."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不解之缘,映照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meaning of fa (a Chinese character with an approximate meaning of “law”) has not been invariable, and its connotation in modern times has been enriched constantly, so as to incorporate many elements of ancient li (ceremony). If the modern concept of law, already changed and still changing, is to be used to mechanically compare and interpret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misunderstandings might arise. Actually, li and fa ar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and the lack of necessary study of the li will prevent us from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fa” usually refers to an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especially after Qin and Han dynasties, whereas li, especially li yi (moral basis for rites and ceremonies), is where the value and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can be found. Translated from China Social Science, 5th Issue, 2003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契约精神与宪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契约精神是现代市场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集中表现,是市民社会新的政治理念的浓缩与集中表现。宪政是指国家依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契约精神,与宪政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契约精神是宪政思想的重要来源,源于契约精神的平等、自由因子是宪政的灵魂;契约精神为宪政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具体的制度范式;契约精神与宪政彼此互动,所产生的时代新精神,不断推动着宪政制度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东北的落后表现在经济上,反映在制度上。在振兴东北的思路上应当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振兴东北的最大障碍是人与制度的关系,从社会层面来看是文化上的落后,缺乏创新精神;从社会管理层面来看是政府示范引导不力,自身改革滞后。更新社会观念,加快政府改革是摆脱制度束缚,振兴东北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6,21(6):11-17
由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思想衍生的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以权力制约与权力统合为内容的分权体制,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民主能力和法治能力;必须贯彻人本思想、民本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民参与,使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人民、为了人民”;必须以宪政与人权为核心价值,改造国家精神和政治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全面的权力制约体系,建设有限政府;必须将公平正义视为立法和制度的首要价值,为法制注入人性、人道和人权精神,通过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将人权和正义价值作为政治社会稳定的内涵,以贯彻法治、保障人权和维护正义为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必须构建以正义和良知为基本内涵的政法文化。  相似文献   

20.
侯震 《行政与法》2020,(4):85-91
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是党和国家以巩固国防和充实备战为目标,在西北、西南地区开展的以工业和交通业为主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三线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精神的传承创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其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