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冬今春我站接治肠套叠病羊21只,经手术治愈16只,治愈率76%。 临床症状 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开始绵羊肚疼不安,鼻镜干燥,食欲消失,反刍停止,精神迟钝,有时有起卧现象,伸腰扒肚,数天不见排粪,以至卧而不起。 手术疗法 行横卧保定,右侧在上,术  相似文献   

2.
从1962年以来,我们用“九一四”治疗绵羊破伤风210多例,一般用药一次即可痊愈。 治疗方法 “九一四”1克,10%萄萄糖液50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注射。如果心脏机能欠佳,需先注射20%安钠咖液5毫升,20分钟后再注射“九一四”。 病例 1968年4月29日,郾城县宋寨大队一只绵羊,体重47公斤,12天前在剪毛时剪破皮肤两处,后  相似文献   

3.
绵羊产后胎衣不下临床较少见,笔者治疗5例,疗效显著。病因 母畜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善,造成机体营养不良或过肥、缺乏运动或胎儿过大,产程延长致气血亏虚,子宫收缩无力,使胎衣滞留不能及时排出。病状 产后母羊精神不振,被毛逆立,饮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部分胎衣垂于阴门外,有的拖在地面,病畜呈间断性努责,拱背缩腰,时间较长者胎衣呈暗紫色、有臭味;病羊口干舌燥,脉象细弱。治疗 以温宫祛寒,补气养血,活血散瘀为治则。中药用黄芪18g、党参15g、桃仁12g、当归12g、益母草24g、川芎9g、三棱9g、炮姜12g、蒲黄12g、干草9g,共研为末,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军马场牧业队的绵羊,每年春未夏初发生瘦弱和死亡。为探讨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临床、病理和细菌学检查,最后确诊为肾炎,并且进行了试验性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一)发病情况 在3900只绵羊中,选出291只瘦弱羊,其中87只患有肾炎,占瘦弱羊的30%。病羊中3岁以上的21只,2岁以下的65只;母羊55只,公羊32只。发病月份是3月末到4月初。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1%亚甲蓝溶液救治43只杀虫脒中毒的绵羊,3天内全部痊愈,治愈率100%。中毒情况及症状 用湖北光华制药厂生产的含有效成分25%的杀虫脒,溶解在沉淀后的氨水中,溶液含有效成分为0.045%的杀虫脒水溶液。平均每只羊药浴时间为1.5min。浴后30min出现中毒现象,打呛不食,反刍停止,张口伸舌,精神沉郁,强行驱赶放牧,昂首狂奔乱走(或低头呆立不动);随之,后肢无力,磨牙,流涎,呼吸困难,哞叫不  相似文献   

6.
大家畜瘘管临床较多见。笔者自1974年以来,试用蛇血治疗大家畜各种瘘管52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结果。 治疗方法 患畜行六柱栏保定,确定瘘管部位,探明瘘管大小、深度及方向,查明瘘管发生的原因,采取治疗措施。首先扩大创口或作反对孔,清除瘘管内异物及坏死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瘘管。抓无毒蛇1~2条(身长2尺左右),置于消毒过的玻璃板上,并将四条1尺长的纱布条(消毒过的)平铺在玻璃板上,用消毒的外科刀杀活蛇,使蛇血均匀的流滴在纱布条上(约10~15毫升),然后再将青霉素(80万单位)1~2支均匀地撒在蛇血浸透的纱布条上,用消毒镊子将纱布条纵向折叠后填塞于瘘管内,直达瘘底,余者引流。每隔2~3日按上法再处置1次。一般5~7天痊愈。  相似文献   

7.
将变异黄芪中毒绵羊12只分三组进行治疗试验。试验绵羊每日灌服芪草汤一剂,喂青干燕麦草和红豆草,自由饮水和活动。同时进行临床、实验室、心电图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服药之次日,试验羊即食欲增加,第5天症状开始减轻,第8天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免疫功能及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均趋向改善。  相似文献   

8.
将变异黄芪(Astraglus variabilis bunge)中毒的13只绵羊分3组进行了治疗试验,第Ⅰ组为实验性变异黄芪中毒病羊2只,第Ⅱ组为变异黄芪自然中毒病羊6只,第Ⅲ组为对照组包括实验性中毒病羊2只和自然中毒病羊3只.对试验Ⅰ组和Ⅱ组羊每日灌服复方芪草汤1剂,喂以青干草及红豆草,自由饮水和活动;对照组羊仅给以相同的饲草和饮水;对Ⅰ~Ⅲ组羊进行临床、实验室、心电图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Ⅰ组和Ⅱ组病羊在服药次日即表现出食欲增加,第5 d临床症状开始减轻,第8 d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均趋向改善.  相似文献   

9.
关于本病的治疗,国 内外学者均认为枝原净 (Tiamulin)对肺炎病 变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但该药不仅药源困难,而且其价格昂贵,故难以应用于生产。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药源广泛、价格低廉的药物控制本病流行、保障养羊业健康发展,作者对60例以抗霉灵等五种药物,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aticum)病是危害牛、羊比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我们于1977年应用六氯对二甲苯植物油剂肌肉注射进行治疗绵羊胰吸虫病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一次注射就能彻底驱治,也比较安全。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物 六氯对二甲苯应用植物油剂、粉剂和片剂三种。植物油剂包含有3O%六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治疗绵羊胰吸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Praziguantel)是近几年来新合成的一种广谱抗蠕虫药。据有关资料报道,该药能够驱治人畜的吸虫、绦虫及绦虫蚴等几十种寄生虫;但未见应用于胰吸虫(Eurytrema)的报道。 我们于1980~1982年应用吡喹酮进行了治疗绵羊胰吸虫病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这不仅扩展了该药的驱虫谱,增加了驱虫种类,而且也为胰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吡喹酮比六氯对二甲苯(即血防846)治疗效果高,安全范围大,毒性反应低,应用方法简便,是当前治疗绵羊胰吸虫病比较理想的药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棘球蚴病Hydatidnsis或Hydatid disedse)是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尽管从本世纪初开始,即有人从事本病的治疗研究,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筛选出十多种药物,并作了大量动物试验,但结果均不够理想。 有关绵羊包虫病的治疗,以往研究较少,主要是因为绵羊饲养周期短,有些地区感染率颇高,进行大群治疗难以取得经济效益,但从预防的角度考虑,应用化疗杀灭绵羊患病脏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场15年间(1969年1月~1983年12日)的绵羊病史资料做了整理分析,基本摸清了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动态和发病原因。并认为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唯一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发病情况 自1969年以来,本场所饲养的5个品种羊群中,共发生肠套叠132例,发病率0.35%,死亡68头,致死率51.52%。分析发现本病的发生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1.与季节的关系: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冬季(11月~次年1月)发病为最高(57例,占发病总头数的43.18%),春季(2~4月)次之(40例,占30.30%),其次为夏季(5~7月  相似文献   

14.
Bilevon(即拜耳9015)是治疗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一种新药。据国内外的资料报道,该药对家畜肝片吸虫病有疗效高(可杀死童虫)、毒性低、用量少和排泄快等优点。我们于1974年5月在洱源农场,应用德国拜耳药厂生产的Bilevon-M,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的绵羊,进行小型验证性的治疗试验,以期为今后在我省推广使用该药提供一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七厘散加减治疗牛四肢闪伤110例,疗效满意。 方剂 血竭30g,乳蚕30g,没药30g,伸筋草60g,延胡索30g,煅自然铜60g,当归尾30g,红花15g,桂枝15g,牛滕30g。煎汤带水加白酒100ml。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Prayiguontol,Dioncit,FMBA-8440)是我国继硝硫氰胺后合成的又一广谱抗血吸虫药物,国内外对吡喹酮的药理作用及杀虫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Wabbc与Jemes等分别报道了感染日本血吸虫田鼠和猴的实验治疗结果。国内范必勤  相似文献   

17.
1983年初夏西安市某农场牧二队,乳牛发生一种以流涎、流泪、呼吸困难,腹泻为特症的疾病,剖检肺表面遍布丘疹样隆起物,镜检丘疹部位有成堆的霉菌菌丝,肝脏等实质器官变性,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变化;自病牛肺脏与乳汁中分离到烟曲霉、黄曲霉与灰绿曲霉。上述临床与病理变化类似曲霉菌病与中毒的症状,因该病全队300余头户奶牛4~6月间陆续发病22头,死亡6头,造成乳牛消瘦、产奶量下降,直接影响该队乳牛业的发展。为进一步确诊病性和确定上述曲霉菌的致病性和产毒能力,我们进行了绵羊复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绵羊肺炎霉形体的培养与保存谢琴何存利王东陈祝三余桂芳(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霉形体是一种很小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小菌落。霉形体因为生长速度慢,生长条件苛刻而难以培养,这对防治这类疾病的研究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9.
绵羊痘(Sheep pox)是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全身皮肤(尤其是少毛和无毛处)、粘膜发生痘疹。1964年前曾大面积流行:1956~1977年仍在个别地区零星出现;1988年该病突然爆发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和电镜观察。诊断为非典型羊痘。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20.
颈环伤是由于颈环大小不合适等原因而使家畜的肩前及髻甲前等部位发生的损伤,这是役用家畜常见的外科病。所谓颈环民间一般说的是“拥脖子”。这种病多见于使役的马、骡、驴。病轻的只是病部皮肤有轻微的擦伤和肿胀,病重的还有组织的缺损、坏死或化脓过程等,使家畜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服劳役。 (一)发病原因 多数是因为拥脖子不合适所引起。如每一头家畜没有固定的合适的拥脖子,拥脖子的内面高低不平、软硬不均;拥脖子的质量不好,质料非常坚硬。有的是拉车超重,拉拽时用力不平均或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