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监督还是诉讼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功能,我国法律监督长期被当作诉讼监督,法律监督制度变成了诉讼制度。这一错位不仅未能忠实体现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的国家职能,而且导致法律监督权威的严重缺失。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跳出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以法律监督为核心重新构建法律监督制度。因此,要正确解决法律监督作为国家制度和诉讼制度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一般监督和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检察委员会是中国检察制度的一个创举,它是伴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颁布实施而依法设立的。多年来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内部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它重大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法律规范相继出台,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给检委会的功能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法律监督与检察职能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检省现代检察制度的生成可以发现,法律监督是现代检察制度共有的基本职能。由此,检察职能改革就是要通过强化法律监督来促进法律实现和人权保障。基于我国宪政体制下的法律监督制度设计,检察职能改革必须明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限和特点,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完善监督内容,提高监督实效,增强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4.
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预防职务犯罪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民检察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法律监督与预防职务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预防工作中存在许多认识和实践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将其与法律监督的性质和职能结合起来。两者的有机结合,涉及到转变执法观念和检察改革。现就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进行发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范围、方法和形式要有新的发展。监督范围或宽或窄,都是从法律监督的性质出发,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进行调整的。建国以来我国检察权具体权能的衍进是一个不…  相似文献   

5.
姚丽 《法制与社会》2010,(13):129-129
从理论上讲,改革我国的检察制度有许多思路可以选择。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我们要突破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瓶颈,必须首先要明确我国检察权具有权威性、专门性及具体性三个基本特点,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我国只有强化法律监督,从立法、体制及观念上予以保障,才可以突破检察制度改革的瓶颈,全面实现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我们只有保证了检察权的宪法性和控权性,才可能在实践中保障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其检察职能,真正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新时期检察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6.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通过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要求改革和完善检察监督制度.强化检察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本文就改革和完善检察监督制度,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公诉改革是机制改革,检察制度改革是体制改革,公诉改革服从检察制度改革,是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公诉改革,就是为了拉动检察制度的改革,达到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如何推进以主诉检察官制度为龙头的公诉改革,以拉动整个检察改革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安星 《青海检察》2009,(2):37-39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还不完善,在证据采信的规则和机制上还有缺陷,导致法律监督不到位。因此,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完善刑事证据制度,是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保障人权,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章昌志 《行政与法》2004,(11):26-27,29
公安内部法律监督是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公安机关内部法律监督部门,客体是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内容是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开展公安内部法律监督,是保障公安执法权依法行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解决公安队伍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保证外部法律监督措施得以落实的必然要求。公安内部法律监督主要通过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对各类案件的审核把关、对执法过错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等方式来实现。强化公安内部法律监督应当建立监督的力量机制,树立监督的权威地位,加大监督的力度,加强监督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夏黎阳 《中国检察官》2006,27(4):21-23,33
法律监督是我国法律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即检察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监察督促,以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活动。但是,由于目前在法律上给予了检察机关以总括性的监督职能,但是对其实现方式却尚付阙如,结果是监督权的行使不尽人意,检察机关常有“欲渡无舟楫”之惑,欲行监督却无从下手。因而,有必要对法律监督制度进行重构,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细化具体的制度,同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拓展法律监督的领域,强化法律监督的手段,使得法治从宣言、纲领式的宏大目标变为具体、可行的规则。强化法律监督的制度重构首先应当明确强化法律监督的微观(操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权力监督制度、公益监督制度,并建立完善诉讼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在我国是唯一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不仅享有公诉权,而且还对法院及其他部门的法律行为实施监督,这与国际上的立法惯例和普遍认识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制度下的检察机关职权的比较,分析了平衡诉讼模式下检察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提出了今后我国检察制度及审判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确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专门承担法律监督职权。法律监督具有国家性、专门性、强制性、权威性、独立性等特点,我国检察机关被宪法确定为法律监督机关符合我国国情,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构建统一、高效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执行着法律监督的职责。但是,根据“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一般准则,作为法律监督者并拥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同样要接受监督,这既包括来自外部的各种各样的监督,也包括自身的内部监督。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内部监督力度方面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但就目前来说,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有必要对内部监督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注入新的内容,笔者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一、内部监督不足的表现形式1.“雷声大、雨点小”,存在走过场倾向。近年来,结合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高检对加强检察机关内部…  相似文献   

14.
李喜春 《中国检察官》2003,(3):34-36,39
民事行政检察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民事行政检察权也是国家检察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检察机关内部业务机构的职责划分,各级检察机关设置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主要职责是依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具体包括:1、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2、对人民法院确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死刑复核程序,并对检察机关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是,检察机关在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过程中,遇到了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内容不全面、监督信息不畅通、人力资源不足、监督程序不完善等问题。检察机关要全面履行死刑复核法律监督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内容,增加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人力资源,完善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程序等,以建立有效的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确保我国死刑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6.
浅议我国检察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特别是检察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工作进展,推动检察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现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进步,体制中的局限性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在检察体制改革中即巩固之前取得成效,又要进一步研究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本文将从加强检察机关独立性,强化检察职权、创新办案机制,完善法律监督职能、加强自身监督制约三大块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检察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院审查国际商事仲裁案件的内部请示报告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违反审级独立原则、不符合诉讼原理、与司法改革方向相悖等缺陷,故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和转型.应设立有限上诉制度,制度内容包括:设置上诉程序、不设再审程序;上诉只限于一审法院对仲裁拟作出否定性裁定的案件;审查的范围仅限于上诉人提出上诉且法律有规定的事由;审查程序参照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为保证上诉审案件的质量,还需要采取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推进裁判文书公开、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加强监督指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是我国法定的司法工作制度。该制度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对审判活动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途径。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强化法律监督、健全法院外部监督机制的改革导向,以及实现公正、高效司法的改革目标,推动了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的落实和发展。根据检察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结合审委会制度的改革内容,检察机关应通过列席审委会对审委会讨论的个案、类案及与审判工作相关的决策的实体与程序的合法性、恰当性进行监督,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检察权的定位及内部监督(一)我国检察权的定位及内容检察权的定位是检察理论中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检察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关于检察权的定位,学术界有"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兼具司法权与行政权双重属性说"、"法律监督权说"、"兼具法律监督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说"、"独立权说",笔者赞同我国检察权兼具法律监督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概而言之,检察权的外延要大于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只是检察权的基本职能,检察权中的部分职能并非法律监督权,是普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民事检察作为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检察机关法律地位的决定和重要体现,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民事纠纷日趋纷繁复杂,民事检察监督重要性愈加凸现。然而,由于现行民事检察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工作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监督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质疑,争议日趋激烈,许多问题亟需澄清。因此,认真分析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反思制度操作现状不能满足设计目的的深层次原因,以求加以完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