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妇女解放了吗?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各个方面对妇女解放作了很大的努力,从立法上规定男女平等,给妇女同工同酬等,妇女已经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认为就业的妇女就是已经解放了的妇女,而在家中做家务的女性就是有待解放的妇女,是旧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受害者.其实,这是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2.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大大加快了女性解放的步伐。它促进了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解放,并不断改造着中国传统的伦理习俗,为女性的发展创造着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提高了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实现男女平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为解决巴黎妇女群众的实际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通告和采取了各种措施,为实现妇女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这些法令、措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总得来看,它对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公社在法律上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地位.在阶级社会中,妇女不仅遭受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且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使妇女处于夫权压迫下的双重奴役的地位.因此,妇女要获得解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废除把妇女置于同男子不平等的旧的法律制度.正如列宁在《论苏维埃共和国女工运动》一文中所指出的,要改变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必须废除“把妇女置于同男子不平  相似文献   

4.
清代山东剧作家的杂剧作品中存在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剧作,这些女性生活剧全方位地描绘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甚至江湖、战场上的生活图景.女性剧集中体现了男性作家立足于闺阁的传统女性观及对女性苛刻的伦理期待.女性在剧中体现出基于男权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兼备"物品"和"工具"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5.
在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上,鲁迅作品主张女性要先取得经济权,张爱玲作品认为女性对经济也极端依赖。鲁迅认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女性解放的有力保障;张爱玲认为女性地位低下的最大魔障是女性深层意识中对男性不自觉的依附心理。两者都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前提是“女人是人”,其逻辑起点是“男女平等”.主要包括女性婚姻权利的保障和女性社会权利的保障.它使女性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枷锁,并有了独立的经济权、参政权和宪法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权.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妇女解放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在20世纪成为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方式.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观察、分析、批评我国的许多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一方面,有许多作品表达了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展示了女性的被支配地位和缺乏主体性的处境,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艺术自身的发展,许多表明女性立场、以女性为主体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不仅成为形式上的中心,更成为话语体系的重要角色,女性正试图回归主体性.只有当女性话语真正崛起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话语平等.  相似文献   

8.
女性美的标准往往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改造加工是以男性的标准来展开的,女性处于被改造、被观看的位置,美女标准的特征实际上成为女性解放道路上的羁绊.女性美的实现依赖于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应跳出男权审美文化的陷阱,实现真正的女性自主与解放.  相似文献   

9.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温柔、极富同情心和极易动感情等女性特征,又具有积极主动、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的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传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并折射出"双性同体"的特征,对瓦解父权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女权主义和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阐释达夫妮.杜穆里埃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以《蝴蝶梦》为例分析其看待两性关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小说《伊芙琳娜》是18世纪英国女作家范妮.伯尼的代表作。伯尼在小说中有意将男主人公奥维尔勋爵边缘化。从小说的叙事和人物塑造这两个层面来看,女小说家对奥维尔勋爵的这种边缘化处理别有深意,反映了伯尼巧妙利用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学创作传统曲折隐讳地释放女性被压抑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鄢然的小说对女性和性别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她们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解放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些意识和解放追求的深层内涵却投射了男权文化的阴影.这体现了女性作家面对男权文化时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子女拥有法定平等的冠姓权,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女性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权利,这更导致她们在家庭中遭遇歧视,受教育不足,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女性争取子女冠姓权存在较多的障碍,应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以提升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加快男女平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描写了19世纪英国女工的生活状况,以通俗的语言、详细的调查和清晰的数据,将女性工人当时正在遭遇的身体蹂躏、精神压迫等生理和心理困境描述得淋漓尽致。无产阶级的运动时常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呼吁相伴,但也只是女性意识得以觉醒、身体得以解放的开端。面对父权、资本与权力的博弈,女性自我启蒙,参与公共生活和争取平等权利,是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创造者业已发现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也是女权主义思潮之下各类理论指导与社会运动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女性地位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改变通过古今文学作品对比表现得十分明显.百余年来女性解放运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记述为女性解放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映射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变化.文中主要以大文学家张爱玲的作品为例,结合当时国内外社会环境详细分析文学作品中女性解放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男尊女卑”的观念流传了几千年,女性是配角、是花瓶、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等观点甚至成为传统观念里人们显意识和下意识的共识。虽然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少的精英女性,但这种观念至今还在人们的思想理念中根深蒂固,中国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社会性别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实质上是在人为因素主导下对女性出生与生存权利的非法侵犯与强行剥夺,而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现有社会经济基础上父系家族制观念残余与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相互认同与相互加强形成了不合理的性别结构和性别关系.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关联性因素的分析表明:出生性别比失衡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在公共生活领域乃至日常生活领域被某些特异的社会因素推向边缘化的一种自身地位下降或自我和群体价值缺失的重要标识.因此, 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其关键是要真正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大力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和道德规范,逐步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保证实行有利于女性健康发展的社会政策和改善女性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制家庭对女性职业和家庭选择的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女性在封建社会只是男权政治的辅助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完全失去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家长权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父权色彩、血缘伦理人情破坏了父权制、"夫荣妻贵"传统也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对女性特殊保护分别体现在刑事审讯、囚禁制度、行刑制度和株连制度中.古代立法对女性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水平,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立法者总体上对女性认识的片面和歧视.  相似文献   

19.
女魔的反叛——西方文学中恶女人形象系列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文明史,是逐渐从以圣杯为标志的充满和谐与爱的母权制社会向以剑为标志的充满暴力和战争的父权制社会的进化史,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史.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恶魔型"女人,充满了女性自身的原欲,她们对男性的近乎疯狂的复仇,对男权社会的激越的反叛,代表着一种颠覆男性统治的革命性力量.消解男权文化模式,超越性别角色的对立,建立男女平等的伙伴关系的社会模式则是理想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女权主义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一支,它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女性阅读、女性形象、女性写作.它要求以全新的女性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对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进行声讨和批判,并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它已经而且还将对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女性文化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