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城市老年妇女健康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质条件、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城市老年妇女在身体、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许多问题。为促进城市老年妇女健康,老年妇女自身要增强健康意识;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努力推进社区的作用;努力维护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老年妇女无论是在经济收入、健康状况还是在生活照料、精神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可以帮助农村老年妇女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增强她们的自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另一方面,老年妇女由于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双重影响,往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运用社会适应理论对桂林市的30位老年妇女进行的个案访谈发现,老年妇女基本上能够适应晚年生活,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我们要从宏观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以及老年社会工作的角度对老年妇女生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老年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老年妇女问题也得到关注。由于生理和心理,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老年人口中,老年妇女是更加脆弱的群体。立足于中小城市,以J省X县为例,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主要从M社区老年妇女的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婚姻家庭、居住状况、社会参与和休闲娱乐这六个方面做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并从社会工作视角对老年妇女群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妇女的地位和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尺度.衡量一个国家妇女的地位和发展,不仅要看其城乡妇女的发展状况,更要看在其社会中处境不利的妇女群体的发展状况.在《北京行动纲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框架下,可重点回顾和评估少数民族妇女群体、残障妇女群体、流动妇女群体、老年妇女群体和性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西南畲族为例,分析畲族农村老年妇女文化参与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认为女性自身、公共政策和社会变迁等是制约民族地区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民族文化意识出现淡化迹象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关注老年妇女的文化参与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传承之间的关系,并从赋权政策、公共政策等视角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本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两个突出的全球性人文现象,将这两个现象联结起来思考,不是因为它们都可能是社会发展在某一时期的必然产物,而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的紧密联系:第一,绝大多数社会都有着由妇女具体承担照顾老年人的习惯,妇女是家庭赡养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妇女群体和老年人群体一方的变化会对另一方产生连带作用;第二,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状况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三个直接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又都与妇女群体的地位状况密不可分;第三,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是女性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妇女问题远未得到各种研究行动和社会政策的重视,她们是老年人口乃至所有人口中最脆弱的群体.妇女群体的人口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与人口的老龄化是相互作用的,分析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解决老龄问题必须重视使用性别分析的方法,揭示不同的性别群体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8.
妇女、环境和发展问题紧密相连.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趋向、妇女贫困化、妇女素质、以及妇女受教育状况均对环境有很大影响.要发挥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应重视性别统计信息的收集,建立女性本土环境保护知识库,并加强对妇女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9.
老年男性在养老经济资源、人数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优势会转变为老年男性对老年女性在同居关系中的支配地位。这导致老年女性在老年同居中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为了保障老年女性在同居中的权益,实现男女的实质平等,应修改相应法律规定,赋予老年妇女住房保障、必要财产保障和提供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10.
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历史传统及经济发展影响,日本妇女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相夫教子范围内,很少参与社会生活.同时,由于日本法律并没有赋予妇女参政的权利,因而日本妇女一直是远离政治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一些妇女活动家,在她们的艰苦努力下,妇女终于在1945年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修改后的选举法规定:“2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25岁以上的妇女有被选举权(女参议员候选人须年满30岁).”这是日本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参政权.在1946年的选举中,日本妇女首次行使了选举权并享有被选举权,有39名妇女当选为国会议员,从此日本妇女参政意识不断提高,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并成为一支各种政治势力均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心理孤独感问题已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实证调查数据,结合Probi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对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孤独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户籍、家庭关系、经济收入状况等都会对其孤独心理产生影响,并进而分年龄、分户籍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老年住宅户外空间的宜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来临,老龄人口的生活成为一个社会关心的问题,老年人户外活动也将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年人生活的区域是社区、敬老院,这些设计要适应老年人的娱乐、散步、休憩、静观以及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背景下,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得到鼓励。劳动参与是否更加有利于抑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从而促进其精神健康,正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其抑郁症状抑制或改善的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第一,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和社会因素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呈现统计显著性;第二,劳动参与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呈现负向影响。与非劳动参与相比,从事劳动参与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水平较低;第三,劳动参与在性别分层上具有影响差异,对女性抑郁症状的影响高于男性。最后,文章针对劳动参与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其差异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active aging policy,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s encouraged. Whether labor participation is more conducive to inhibit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symptoms of the elderly and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is gradually attracting social atten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health and elderly care follow-up survey (CHARLS) in 201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labor participation on depressive inhibition of the elder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nder,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and other demographic and social factors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elderly. Labor participat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elderly. Compared with non-labor participation, the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elderly who engaged in labor participation was lower. Labor participation had a different impact on gender diversity, and the impact of labor participa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fe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and difference of labor participa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elderly,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or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社会工作的调查,提出针对落后地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以社区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家庭互助、社区法律维权、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措施,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外妇女生殖健康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生殖健康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妇女解放程度和妇女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中国妇女许多生殖健康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表明尽管中国经济水平和整体医疗保健水平尚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中国妇女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生殖保健水平得到国家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好关照.在这一领域,中国妇女已经获得比世界许多国家包括许多中等发达国家更高的解放程度和社会及家庭地位.中国政府在经济文化水平欠发达条件下对人权的争取和维护,在妇女生殖健康问题上得到最充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犯罪问题越加突显。呈现出以下特点:犯罪率不高但增长较快;以财产犯罪为主,暴力和性犯罪增多,呈多元化趋势;手段具有隐蔽性、个体性、智能性等;地域主要本地化,农村老年人犯罪突出。老年人犯罪成因的落脚点在于其自身特殊性,如社会地位、角色和价值变化,经济性依存,身心健康等因素。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应贯彻"宽严相济、宽和为主"的思想,并在诉讼程序和策略、裁判和处遇,以及刑事法规定上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中国沿海城市女性流动务工人员大多在中低端服务行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工作,在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作的比例大大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力资本因素是阻碍女性外来务工人员职业获得和转换的重要因素。她们居住空间的分布受就业地点、生活成本、所在城市人口政策的影响较为明显。其居住方式以自己租房为主,其中无配偶者,用人单位提供住房的比例较大;有配偶者,绝大多数与配偶同住。其业余生活较之其他行业的同龄人更为单调,社交范围面窄而且群体同质性较强,文化因素限制了其社交圈子的扩大,她们寻找职业的途径主要是靠熟人介绍。其健康保健意识不是很强。当地提供给她们的就业门路,大多是家政、护理之类的非正规行业,在社会角色上明显处于弱势而且缺乏相应的维权手段,其社会地位亟待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健康权乃基本人权之一,应得到充分尊重并保障实现。老年人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健康权的保障更应受国家及社会的重视。一般认为,国家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义务主体,但养老服务机制下由国家直接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的实现有其缺陷。在公共服务社会化趋势的背景下,政府将该直接义务让渡于市场服务行业,亦即使健康权的保障由单一的政府导向型转向多元化的市场导向型,对老年人健康权的保障具有灵活、专业、高效等优势。基本医疗制度下通过竞选资质优厚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来保障老年人健康权,当属充分保障人权的有效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养老工作养老政策体系日益完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利用2019年"中国老龄化和养老工作调查"数据,从服务供给角度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对老年人满意度的影响,居家养老服务总体上提高了我国老年人满意度水平,对环境满意度影响高于生活满意度;呈现较强增量效应,即服务项目数量越多,老年满意度越高;呈现异质性效应,健康护理类服务影响最大,精神文化类和权益保障类影响较大,生活辅助类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老年人年龄结构特征,养老服务要重视注重由"扶弱型"向"普及型"、从"补充型"向"提高型"转变,鼓励多元主体供给,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老年人多方面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