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8,(8):35-36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所在地之一,卢湾区不仅是国际时尚商务区,同时又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近年来,卢湾区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实施《卢湾区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卢湾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卢湾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上海机关动态》2006,(7):18-19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卢湾区机关党工委结合机关实际,制订了《“与文明同行、建和谐卢湾”——机关干部志愿者活动实施方案》,不断推进机关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组织发动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协助社会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为建设现代精品城区服务。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吴艳 《现代领导》2006,(4):33-3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卢湾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立足卢湾精品城区的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巾体现精品.体现高质量,形成医疗服务的品牌;在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上有名医、有特包、有成效,并形成特色专科或领先学科.构筑精品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多层次、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来满足城区不断提升的医疗需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中国古代“以水兴路、以桥兴市”的“桥经济”场景。让“桥经济”走进新时代,卢湾区对接世博效应打“桥”牌,转方式、调结构连动城区发展,拓展“以桥对接、以桥连动”的“桥经济”,正凸现精品卢湾新景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市卢湾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目标,以加强区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大开放力度,突破体制瓶颈,积极发挥作为上海中心商业商务区的区域优势,积极构筑聚才高地,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从而奠定了卢湾区新一轮发展的产业基础,开创了“卢湾广纳群贤、人才建设卢湾”的生动局面。一、建立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对人才工作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一是加强领…  相似文献   

6.
王振国 《民主与法制》2008,(23):F0002-F0002
武安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南部,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5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20.5万。近年来,遵循“以人为本、方便高效,建筑精美、环境优雅,新区现代化、老区古文明”的发展理念,按照“功能求完善,绿化扩总量,建筑铸精品,城市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中等城市建设初具格局。城区道路总长226公里,  相似文献   

7.
《上海机关动态》2009,(6):22-23
近年来,卢湾区机关党工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提高两个能力、倡导三种风气,建设三型机关”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机关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风气,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风气,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风气,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和谐型机关,为实现“四个确保”、建设精品城区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是市中心进出闵行、奉贤、金山、松江等区和江、浙等省的交通要道,全区共辖12个街道和1个镇,面积54.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万。在“十一五”规划启动之际,徐汇区将牢牢把握“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走科学发展之路,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建设和谐城区,努力推进徐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迈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成为人代会期间代表们的热议话题。代表们将区委“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浦东“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概括成“四句话”:坚持一个统领,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抓住两大机遇,就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三大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  相似文献   

10.
热议福建“十一五”规划和“海西”建设话题的氖围,在料峭寒冷的季节里凝成2006年第一股温暖如春的新鲜气息,弥漫在福建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流淌于八闽大地。“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创新型省份”,“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代表们在“十一五”规划远景和“海西”宏伟蓝图下憧憬着福建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区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科学分析形势,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心经济强区,构建和谐城区”的奋斗目标。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城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城区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城市副中心和全疆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物资物流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区功能完善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努力建设全疆重要的冶金工业、制造加工业及现代物资物流基地和生态型工业城区。  相似文献   

13.
嘉兴市运河新区是嘉兴市“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建设工程,是嘉兴市委、市政府做强、做大嘉兴中心城市和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嘉兴经济开发区推进现代化城市新区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重要平台。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打造开放新平台、建设和谐新城区”的工作主题和深入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强区、制造业集群和服务业提升”等4大战略的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用5至8年时间,使运河新区能基本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商贸、商务办公、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独…  相似文献   

14.
戎珂 《人民论坛》2023,(17):12-16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中央提出的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规划,本文将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IBCDE”框架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布局的可行方案,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5.
叶南客  程晔 《群众》2007,(2):44-45
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要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人文绿都”是南京市对“十一五”之前发展经验的最好总结,同时也是对“十一  相似文献   

16.
袁帅 《小康》2023,(34):42-43
<正>奋进的青羊,奔跑的“数据”,正迎风而起。带着对未来的期许,成都青羊区借助数字之力,持续朝着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治理方向不断精进,正日益成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一个“重要引擎”,一个“有力支撑”,足以说明数字化在未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行政区划调整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与内容之一。昌平区是北京市郊区的山区区县之一,“十一五”期间,该区明确提出“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区域功能目标,按照“两轴一带、多点一城”的总体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的基本框架和聚集效益明显、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8日,为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原黄浦、卢湾两区“撤二建一”。  相似文献   

19.
“人大工作要连成线,通过层层联系,构成多层次纵横结合、上下贯通的社情民意传递网络,从而真正推动解决好民生问题。”2011年10月,随着原黄浦、卢湾两区“撤二建一”,新产生的黄浦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一经成立,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施兴忠就要求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心,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在做活、做深、做实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而在建设和谐铁路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建设和谐铁路必须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企业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影响职工,教育职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因此,在和谐车站建设中,哈南站党委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