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反思改革中深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改革问题展开的讨论已为时两年。胡锦涛同志今年3月6日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因此,要不要改革的问题已无需讨论。我们急需讨论的是改革中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对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改革的主体和客体、改革的方法和路径等问题要不要作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本期刊登的几篇关于改革问题的文章,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把有关改革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在反思改革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在北京举行的“改革十年:中国青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集中了全国各地近400名45岁以下的理论工作者,他们中大多数人积极参与了十年改革的实践,许多人担负着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工作,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面对当当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治理、整顿的现实,以及改革面临的困境,他们进行了严肃而深入的反思,并将一己之见,贡献于国家、民族。听听他们带有理性色彩的反思,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具有启发意义,虽然这些意见都不是定论,而且都带有较强的个人反思色彩。  相似文献   

3.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政治制度,对缓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曾发挥过"春风化雨"的作用。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信访洪峰"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使信访制度陷入困境。对此,学者们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和特点、主要缺陷和改革的基本取向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的时代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中国改革三十年,关键在于把捉蕴含于时代深处和历史表象后面支配其发展的时代逻辑,这个时代逻辑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再认识。中国改革过程中的思想解放、体制改革、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一时代的总逻辑和总原则发端和发动的。中国过去30年改革的逻辑线路是如此,中国未来改革的逻辑线路也必然如此。这就是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可逃避的逻辑铁律。  相似文献   

5.
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近些年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对改革进行了反思,在已经形成的市场经济的多元利益格局中,反思应当是为了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调整:对社会利益失衡的纠正最近一段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酝酿和出台一些保护普通劳动者利益,有利于社会中下阶层的法律、政策,最主要的有: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针是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扩大中等收入水平、调整高收入;劳动合同法草案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若干…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西方民主的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对现代化工业化过度发展的反思,对理性化过度的矫正,对代议民主的反思。代议民主还是否是人类"最理想的政府形式"越来越受到质疑,主要体现为对计算和统计选票的民主"、没有公民参与的民主""、弱势民主"、"断点的民主"和"虚假的民主"等的质疑。当前西方改革的最响亮的口号莫过于"再造民主"和"再造政府",最有影响的理论流派是消费民主、协商民主和网络民主,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改革莫过于新公共管理运动。我们不能忽视中西方在发展中由于时空不同导致的差异性,也不能把西方的理论直接套用在中国现实上。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我国学界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合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在实务界也取得了众多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既有研究现状,从法理学的维度对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论题进行宏观性地反思,并以"环渤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已经接近社会所能忍受的"红线",收入差距、贫富悬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更是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和反思,以理性地去探究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静 《行政论坛》2006,(1):94-96
克林顿政府的行政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美国政治制度本身,即美国法律体系、国会和联邦体制。同时,重塑政府的核心机构N PR并没有实质的政策制订权和实施权,所推行的绩效管理在实践中遇到了评估难、考核难等问题。再者,美国的行政文化传统也是一个阻力。在理论上,克林顿政府所依据的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理论遭到了质疑,NPR的核心价值是政府效率、效能至上,没有完善的配套改革来保障在改革中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导致重塑政府信任都出现了不信任等问题。但是,克林顿政府的改革成果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值得我国反思和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一场举世震惊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之后,引起了人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深入回顾和反思。“反思”是英文reflection的意译。它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有不同的涵义,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方法。洛克哲学中把它作为一种内省经验,黑格尔专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索。我们所讲的反思,是通过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之比较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翔 《学理论》2008,(8):21-24
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具有共同背景,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总体上,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和硬件好于印度,但印度的微观经济指标和软件基础优于中国。中国和印度在投资与商业环境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它们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需要反思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软件条件还是硬件条件;什么样的政府更有助于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政治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经济增长而言,制度是重要的,但或许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後,中国各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大规模的改革已箭在弦上。本文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政府责任、机构对应、交叉任职、公共物品供给、经济职能、乡村撤并、社会稳定以及上级政府的呼应性改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7,(1):68-72
逆向合同外包是政府将已经外包出去的公共服务收回并且重新交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近年来,这一现象在国内的实践中屡有发生。从逆向合同外包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逆向合同外包现象研究,并结合实际调研所得,分析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七站八所"的重置现象,以期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反思提供一种新视角,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掀起了民营化改革浪潮,对于公共产品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城市公共事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支点和实践参照。但是改革者对于这一理论的解读和实践并不符合民众的意愿,反而使改革陷入了越市场化,价越涨的怪圈,引来了多方的争议与声讨,这就有必要就我国城市公共事业改革的理论构想和实践运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正激进改革导向歧路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了,苏联改革的教训问题一直令人深思。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恶果。然而,如果从苏联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就会发现,苏联改革失败而中国改革成功,其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吴化 《学理论》2012,(27):61-6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较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疗卫生体制逐步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以市场化医疗为趋向的改革进行反思,尤其是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宗良 《各界》2008,17(10)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探索并试图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从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案例范围与内容、加强知识积累、改进思维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的倡议下,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陕西省马列主义研究会、陕西省委党校、陕西师大、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至六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就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伊始,以美国学界为代表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改革运动",掀起反思20世纪中后期政治学研究方法发展及其对研究内容和学科定位影响的新高潮。政治学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等不同方法的使用失衡特征、争论焦点、"改革运动"发生缘起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学内外挑战,是其集中体现。不同研究方法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内在价值和不足之处。美国政治学研究中方法论的盲目崇拜或"方法论误导"带来了研究议题认知错位,进而导致当前政治学知识再生困境、理论创新窘境以及学科影响力下降等问题。反思新世纪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历程,对繁荣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学有益。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质上就是思想反思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反思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反思和黑格尔的思辨反思.这种实践反思是奠基于社会实践与历史关系基础上的反思,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建构意识、扬弃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在对"历史走向"的把握中形成问题意识,在对"片面实践"的扬弃中完成理论自身的重构,在彻底的批判中,完成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