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大吹响了“兴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第一次明确的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上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这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特别是大会报告中是少见的,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入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霓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  相似文献   

2.
臧世凯 《党建》2011,(9):14-15
“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形势下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行动指南。安徽全省上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把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努力开创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晓司 《支部生活》2008,(3):44-45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这些醒目、不寻常的词汇来号召文化建设,表达了党对发展文化的迫切愿望。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但作为全局来说,始终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的文化权益和基本的文化需求,要满足这两个“基本”,就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2,(12):56-56,6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需要文化的发展繁荣。双鸭山市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把文化发展作为建设“实力、秀美、幸福”双鸭山的重要战略任务,努力打造“北大荒之都”节庆文化品牌,使一个个节庆活动成为一张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一个个文化惠民的独特舞台,有力地推动了双鸭山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困家“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也开创了少数民族文化出版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黄雁行 《党建》2012,(11):43-43
近年来,广东惠州市在追求“富口袋”的同时注重“富脑袋”,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惠州市始终坚持实施文化民生财政,把发展文化民生作为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文化建设。市财政每年还专门拨出“4个1000万”资金,投入重点文化项目,即1000万作为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经费;1000万作为市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江北体育馆引进文化体育项目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经营演出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市财政每年还拨付数百万元作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补贴“快乐时光”广场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等活动。惠州市还实施了“文化消费卡”制度,每年由市财政提供10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广大未成年人、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以及城乡低保户等群体提供订报、购书、看电影、看电视等基本文化消费补贴服务。群众自发成立的自行车协会、太极拳协会、木兰拳协会、社区秧歌队、老年活动之家、老年艺术团、老年门球队等文化活动组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展蓝田瑶族舞蹈、客家山歌、龙形拳、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小金口舞麒麟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以市区市民乐园、滨江公园等为龙头,以县(区)文化广场为骨干的“快乐时光”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活跃,目前已演出近200场。如今的广场文化活动是“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舞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动力支撑和力量源泉。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做实做优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来提升城市品位,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世界各国在制定其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文化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和思考,并认真谋划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朝阳产业。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和具体任务。面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和党中央要求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只有更加突出地把文化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来抓,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和发展了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1·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大发展”和“大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十七大报告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等几方面,阐述了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三江源头绿色明珠,通天河畔歌舞之乡”的称多县.近年来不断创新载体、拓宽思路.把大力加强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使精神文明建设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户籍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作为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和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从2006年底开始,廊下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因地制宜,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坚决不搞“文化政绩工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挖掘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打莲湘”等民间艺术,确立了农民在农村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笑梅 《新长征》2012,(6):10-11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着重强调了“发展”与“民生”两个关键,而在这其中又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吉林振兴发展的一个主导战略目标。文化发展与文化民生,是“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大众化的必要途径,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利文 《奋斗》2013,(10):27-28
大兴安岭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作为华北、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围绕“神奇天象、本态自然、神秘民族、迤逦界江、浩瀚林海、高寒冰雪”等国内外垄断性旅游资源,把森林、北极、民俗、冰雪、历史“五大文化品牌”融合到旅游业发展当中,极大地助推了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浙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浙江是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从而也先于全国多数省份遇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方式的重构问题。从基本脉络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经历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到不加区分地将所有的文化部门推向市场、在市场化的压力下被动地开展“生产自救”,再到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原则,进而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事业”到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坚持“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鼎城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体育先进县(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十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县级文化单位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8.
王君华 《奋斗》2009,(2):56-56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要把繁荣发展兴安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生态文化,为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文化底蕴和社会氛围。当前,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实际来看,应努力把握兴安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构筑五大基层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使他们共享生态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贾瑞琴 《党建》2012,(4):41-41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商丘市因古代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此,商朝建都于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凝聚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和丰富的商朝文化。当前,商丘市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敢为人先”的大气魄,大力挖掘“商”文化内涵,积极发挥“商”传统优势,努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2,(18):11-12
铜仁市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改革攻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布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品牌为导向树立文化自信自古以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铜仁相互交融、相互涤荡,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极具多样性。立足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铜仁努力培育鲜明的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着力将梵净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把铜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