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木是木棺木是木家木死后装棺木两木成一木; 红军是军白军是军红军消灭掉白军两军并一军。  相似文献   

2.
白启辉 《共产党人》2006,(14):48-49
红军西征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争取、团结东北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西征初期,我们在东北军中的工作目标:第一,不是瓦解东北军,分裂东北军,而是使东北军成为坚强的抗日武装力量;第二,不是把东北军变为红军,而是使东北军变为红军的友军。“争取东北  相似文献   

3.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在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4.
王普丰 《求贤》2006,(9):23-23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在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5.
1933年7月1日,中革军委命令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红军东方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滕代远任政委,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率军入闽,并进军永安,留下红军标语"打倒屠杀工农国民……"署有"红军东进军9师27团2营2连(宣)"的落款,红军东进军这一部队番号,是否就是红军东方军?本文经考证,认为红军东进军就是红军东方军。  相似文献   

6.
<正>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1936年7月,由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八军八十九师、红军骑兵师、红军总部五局组成的先头部队,由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红军总部组成的北进部队,以及由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总部、二军等共计3万余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7.
张颖 《世纪桥》2011,(4):55-57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根据红军建制,全国境内共有“军”字番号建制的红军队伍35支,共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其中在大别山诞生、战斗和发展起来的“军”字番号的红军队伍共有13支:  相似文献   

8.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930年3月,由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武装起义建成的红军第十一军改编为红军第一军,开辟了广阔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红一军与鄂东南地区的红十五军组成红军第四军,随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又建立了红二十五军。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约3万人,在鄂豫皖地区赢得了多次大规模战役、战斗的胜利。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向西转移。19…  相似文献   

9.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红军是党在领导农民暴动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四纵队作为闽西最早的正规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从第四纵队发展到第十二军、二十军、二十一军3支地方主力红军,成为发展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在李立三、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困境下,闽西红军艰难奋进,并将武装力量保存下来,投入到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党史文苑》2013,(3):51-52
红军第四军主力1929年1月撤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前,形成了两份重要文件,一份是毛泽东起草撰写的《红军第四军布告》,另一份是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两份文件,在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的征途中四处张贴散发,对宣传中国共产党、宣传红军、宣传土地革命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笔者案前有一册尘封了83年的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抵达陕北后不久,蒋介石不顾日本侵略者对国土的吞并,调集张学良的东北军开赴陕北与杨虎城的西北军联手对红军进行"围剿"。而张、扬部队面对的对手是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陕北不是东北,他乡怎比家乡起初,武器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向陕北红军阵地进攻时异常凶猛,而一向敢打敢拼的彭德怀却似乎没了"气势",他领导的红军显得很"怯战",几乎是不战而退。东北军一下子就占领了陕北好大的地域。东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这两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组织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山西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宁夏是红军西征时期的重要地区,毛泽东眼中的宁夏与“宁夏战役”,显示了当时宁夏特殊的地理空间。红军西征与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之间的联系,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促成了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红军西征与西安事变,其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依旧昭示着后人。  相似文献   

15.
吴跃农 《湘潮》2005,(9):19-23
红军抵达陕北后不久,蒋介石就调集张学良的东北军开赴陕北,与杨虎城的西北军联手进行“围剿”,蒋介石自任“剿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他们军事上的直接对手,则是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膘肥马壮、装备精良的张学良六十七军向陕北红军阵地进攻时异常凶猛。一向大刀  相似文献   

16.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6,(10):21-25
一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他就是滕海清,一位驰骋疆场的骁将。那么,他是如何由“遗弃”的红军排长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首任军长的呢?倪志亮慧眼识英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滕海清明“降”暗“升”1909年3月2日,滕海清出生在安  相似文献   

17.
赵宝云 《党课》2014,(10):103-104
黄公略在江西赣西南担任红六军军长时期,高度重视红军的纪律建设,他和红六军政委陈毅联名发布《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就红军纪律作如下宣示:“所过秋毫无犯,纪律特别严明。”对此,黄公略率先垂范,不仅对外严守群众纪律,还带头严守官兵一致的红军内部纪律。  相似文献   

18.
“恢复红、白通商,红军采办货物前往洛川、鄜(富)县等地,六十七军有保护之责。六十七军入苏区办货,红军有保护之责。为临时保密起见,红军去白区办货,东北军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介绍1934年1月15日,红军总政治部主编的《红星画报》第1期刊载漫画《为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而奋斗》,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红军队列,队列前面站着四位红军官兵,他们手里展开一面三角红旗,上面是"1600"数字。漫画下方的文字说明:"学习东方军在白区扩大红军的模范。"此画表扬东方军1933年年底出击白区过程中,通过  相似文献   

20.
石码红4军旧址群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21日下午,红4军的先头部队进驻石码镇。红军驻石码期间,石码成立了工农革命委员会,领导龙溪县和海澄县人民,配合中央红军开展三大任务:抗日宣传、筹款和扩红。5月,红4军控制的红色区域达66.7%。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码红4军旧址群主要包括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红4军军部旧址、红4军政治部旧址、西湖小学红军旧址等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